1、1948年,解放区广泛传唱:“老百姓呀管村庄,讲民主呀爱地方,大家快活喜洋洋。”这是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的歌词,这说明( )
A.土地改革顺应民主政权建设
B.歌曲是政治宣传的新途径
C.农民在政治上翻身当家作主
D.大生产运动得到广泛开展
2、宋代时,每当科举考试张榜公布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商人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士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D.官商勾结的现象早已有之
3、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4、康熙二十年前后,极少亲信官员开始按照康熙帝的意图给其递交奏折。此后,奏折逐渐成了清代官方文书。这种制度在当时( )
A.使内阁制度走向形同虚设
B.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提高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D.导致清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
5、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采用竞争考试的方式选拔文官。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官员群体却对新政内容并不热心,罗斯福决定通过总统任命和考核录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建自己的行政队伍。美国文官制度的这一变化( )
A.确立了文官中立原则
B.冲击了分权制衡体制
C.恢复了“政党分肥制”
D.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6、据史料记载,清朝定额租制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农勤则倍收,产户不得过而问焉”。这说明当时( )
A.封建土地制度趋于瓦解
B.农民的经济依附关系被解除
C.佃农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D.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已分离
7、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 )
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实亡
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
8、中国古代史上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第一次融合是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合和发挥;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明朝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融合。由此推断( )
A.第一次融合是东方各国文化的局部交流
B.第二次融合是中国本土内部的综合提升
C.第三次融合主要局限于亚欧大陆之间
D.三次融合体现文化交流的激荡与调和
9、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下列图片所反映文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秦王朝官方文字小篆的实物见证
B.②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特例商高定理
C.③见证了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税制度
D.④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实物证据
10、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如表是晚清国人的著作及对外称词统计表(部分)。据如表可知( )
作者 | 籍贯 | 著作及时间(年) | 对外称词 |
萧令裕 | 江苏省淮安府清河县 | 《记英吉利》,1832 | 英夷,英吉利,海外诸番,洋商,他国,夷船,夷囚,夷舶,夷兵,夷馆等 |
郭嵩焘 | 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 | 《使西纪程》,1876 | 西洋,洋行,西洋风俗,洋元,洋枪,洋人,洋船,英人,西教,西洋图等 |
A.南方士子思想更为开放
B.崇洋媚外现象异常严重
C.民族危机推动社会转型
D.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12、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位于殷墟以北15公里),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战国中期孟子与梁惠王谈论行政之道时,讲:“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 )
A.儒家民本重民思想已经出现
B.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理念遗存
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价值取向
D.官僚政治与民间传统的碰撞
13、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但其实这一时期清朝也初显了统治危机,表现在( )
A.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
B.倭寇危害严重
C.白莲教起义屡屡发生
D.鸦片战争爆发
14、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材料中,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16、1919年,甘肃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学生邓春兰,上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出大学解除女禁、男女同校的第一声。1920年2月,邓春兰的建议得以实现,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包括邓春兰在内的9名女大学生。这表明当时( )
A.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B.男女平等的主张得以实现
C.进步思想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D.女性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17、虽然罗马公民人数激增,住房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罗马却将复合式公寓的高度限制在21米以下。后来因为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又规定公寓高度不能超过18米。这说明罗马( )
A.人口压力得到缓解
B.城市建筑领先世界
C.积极推动城市扩张
D.重视城市规划管理
18、下图是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是洋务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B.在民用企业创办之前军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C.民用企业总体多于军事工业反映出二者性质差异
D.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反映出晚清国力得到较快回升
19、《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在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它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线,发展成一次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该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西安事变
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父亲以盖章文书形式将土地、房屋赠给其所喜爱的继承人。父亲死后,兄弟分割遗产时,该子应先取得其父所赠之财产,然后参与均分所剩遗产。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尊重了财产所有人的意志
B.消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C.弱化了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D.明确了各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21、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B.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巴格达经济文化发达
22、秦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号、最显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通过朝仪和文书、舆服、后宫、陵寝等相关规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伦理制度化。这体现了
A.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B.历史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
C.政治伦理与宗法血缘相结合
D.权力分配和运行的合理性
23、1960年11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 )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
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扭转国内经济困难局面
24、1750年至1850年期间,小麦取代了其它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食物物种交流( )
A.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B.引发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扩大了大陆间交流领域
D.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25、亚洲的民族独立
(1)印度和巴基斯坦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_______。
概况: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_______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
结果: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_______。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2)其他地区:印度独立前后,_______、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3)影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________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地位,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史称北宋。
27、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28、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 ______________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国民革命运动——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
(1)国民政府成立:_____年在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建立了___________,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北伐战争:①1926年7月正式出师。
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结果——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_______,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0、国共合作
(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 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_____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 召开。
(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_____ ”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31、________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__》
32、1901年中国与11国签订《________》主要内容有:惩办“首祸诸臣”;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2亿两;将北京________划定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炮台,各国可在此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加入任何反帝组织
33、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但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高昂,除_______抵抗之外,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_____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_______、_______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_______和_______基础。
34、蒸汽机的发明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瓦特完成了对__________蒸汽机的革新。
35、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是什么?(从王室支持、航海经验和造船业发展等思考)
36、阿拉伯对外扩张的表现如何?
3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8、古代交通起源于哪些?
39、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如何?(从制瓷业、矿冶业和印刷业等部门思考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