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浙江宁波中考二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魁奈将古代中国的统治方式当作一切政治社会的典范,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法律开明、道德淳朴的国度,并据此提出“合理专制”的概念。魁奈此举的初衷是(     

    A.推动制度文化变革

    B.学习中国的政治文明

    C.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D.维护法国的封建专制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郭守敬—《天工开物》

    B.孙思邈—《伤寒杂病论》

    C.沈括—《梦溪笔谈》

    D.宋应星—《农政全书》

  • 3、1910年,川东道、重庆府举办第一次工商劝业会(赛宝会) “征集川东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售货总额28万两。赛会选送重庆鹿蒿厂的玻璃器皿、江津的花麻布、璧山的蜀锦参加南京举行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一活动的举办(     

    A.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商业的政策

    B.促进商业活动向近代化发展

    C.利于列强对川东地区的商品倾销

    D.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

  • 4、1947年7月21日,毛泽东指出:“土地改革要和统一战线相结合”,“现在一般来说‘三三制’仍旧不变,但对它的解释是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毛泽东的主张(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

    C.奠定了工农武装割据基础

    D.体现了国共团结合作的精神

  • 5、公元前148年后,伴随着对马其顿的征服及当地行省的建立,罗马建立了第一条从都城通向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大道,即号称“东方大道”的埃格纳提亚大道。这条道路的修建(     

    A.加速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

    B.加强了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

    C.推动罗马由共和国变为帝国

    D.体现了罗马交通的政治军事意义

  • 6、“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下列与难民有关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②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③成立“联合国难民署”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④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其主要例题以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为主。由此可知,《九章算术》(     

    A.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

    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D.说明古代赋税制度臻于科学完善

  • 8、《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A.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

    B.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9、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这一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互不侵犯

  • 10、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家德摩斯提尼说:“现在的演说者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A.公民普遍能言善辩

    B.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C.公民权利得到维护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 11、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些思想特点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表明资产阶级反对禁欲主义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 12、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   “每图一国, 山水城邑, 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表明魏源(     

    A.主张唤醒国人救亡意识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掌握了系统的地理知识

    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

  • 13、鸦片战争后,洋布以其物美价廉、鲜艳美观的优势在城镇市民中流行普及,土布结实耐用为广大农民及城镇苦力继续穿用,这样一来,洋布与土布便构成了城乡之分和土洋之别的一种外在象征符号。以下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缘于社会分工的差异

    B.出于追求时尚的心理

    C.取决于购买力的状况

    D.受到服制礼俗的制约

  • 14、清代《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养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据此可知,新品种的种植(     

    A.对社会有双重影响

    B.解决了人地矛盾

    C.推动了人口的增加

    D.破坏了生态环境

  • 15、孙中山曾指出:“民国虽已十年,祸乱相寻,实际未达共和境界,不过将满洲统治权,换入腐败官僚和复辟派手中,北方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这反映了

    A.民国政府与满清政府无异

    B.当时正值袁世凯独揽大权

    C.共和政治的运行情况堪忧

    D.国民党已经开始训政时期

  • 16、公元前29年至公元284年,罗马实行“元首制”。尽管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和其他共和制官职依然存在,但实权却完全掌握在元首手中。这说明当时(       

    A.共和制传统阻碍了政体变革

    B.元老院控制了国家最高权力

    C.元首制适应了罗马统治需要

    D.罗马君主专制制度开始形成

  • 17、中国古代有一类文学作品,因其语言直白、内容浅显,在普通百姓中得到广泛传播。该类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A.汉赋

    B.唐诗

    C.昆曲

    D.小说

  • 18、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所著《帝范.崇文》中有如下记述:“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合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     

    A.认识到治国应该因势而异

    B.推崇科举制度

    C.主张提升官员的文化素养

    D.推崇儒学复兴

  • 19、《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 20、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

    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

    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

    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

  • 21、金世宗多次提及唐太宗,以唐太宗为楷模。《金史》称赞金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金世宗曾对大臣说:担心自己“因一时喜怒,处置有所不当,卿等即当执奏,毋为面从,成朕之失。”比较金世宗和唐太宗,相似之处是 (     

    ①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 ②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

    ③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④鼓励臣下进谏以匡正过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2、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事法律规范发展历程表。理解正确的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1世纪

    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A.法制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法律制度建设已臻于完善

    D.社会发展助推法律建设

  • 23、自2018年国家博物馆启动“智慧国博”工程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完成藏品三维数据采集近6000件,藏品二维影像采集70余万件、展览数据近百个,初步建成馆藏文物大数据平台。“智慧国博”的建设(     

    A.开创了建设数据博物馆的先河

    B.得益于信息革命的成果

    C.表明我国博物馆建设领先世界

    D.有效避免了文物的损坏

  •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文化反思在晚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的《原强》(1895年)和谭嗣同的《仁学》(1899年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1902年),新青年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反思浪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与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相结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________图谋不轨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________

  • 26、由于________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________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 27、1900年________,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列强在中国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进占________。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______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 28、连线题

  • 29、创立的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______________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 30、洋务派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 31、______

    (1)袁世凯死后, ______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

    (3)______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______复辟。

  • 32、明朝前期,派人到________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并对东北________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 33、体系建立

    (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________

    (2)缔结条约: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____体系。

  • 34、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________、奥地利、________、希腊________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________关系也开始升格为大使级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一)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重要时期

     

    制度创新

    1)秦朝

     

    A:科举制度

    2)两汉

    B:金瓶挚签制

    3)隋唐

    C:郡县制度

    4)清朝

    D:刺史制度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

    重要史实

    政治智慧

     

    思想贡献

     

    科技发明

     

     

     

  • 36、阅读下列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请回答:

    (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 37、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 38、思潮的涨落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问题:

    以“时代与思潮”为主题,叙述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历程。

     

  • 39、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请阅读下列有关国歌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后所作,歌曲讴歌了工人阶级为建立理想制度的革命首创精神。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型国家的诞生,之后以《国际歌》为代国歌。

    (1)概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中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上每个国家均有其典型的文化象征,一如美国文化的象征——自由女神,法国文化的象征——《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同样应当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之一。

    1935年12月9日,北平上千名学生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举行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

    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路军、新四军喜爱的战斗之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中国官兵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赴后继,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悲壮一幕。

    1938年,东南亚青年华侨,从新加坡启程,一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回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美国国务院拟定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广播节目单中有《义勇军进行曲》《美丽的美利坚》《斯拉夫进行曲》《哈利路亚》《马赛曲》等。

    1949年9月21日,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无党派人士徐悲鸿最先提议《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国歌。

    ——摘自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文化象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