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川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问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
A.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B.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2、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大肆以高额利息向清政府借款。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实力的普遍增强
B.列强侵华矛盾日趋激烈
C.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
D.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
3、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4、1861年1月,奕䜣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各国新闻纸,虽未必尽属可信,因此推测,亦可得其大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旧有刊布,名目不同,其新开各口,亦当续有刊本,无论汉字及外国字,按月咨送总理处。”这体现出,奕䜣等人( )
A.对新闻纸真实性存疑
B.希望拓宽渠道了解西方
C.主张兴办中外文报刊
D.意识到通商口岸的重要
5、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6、1910年,川东道、重庆府举办第一次工商劝业会(赛宝会) “征集川东属之物品陈赛于南郊”,售货总额28万两。赛会选送重庆鹿蒿厂的玻璃器皿、江津的花麻布、璧山的蜀锦参加南京举行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这一活动的举办( )
A.得益于民国政府鼓励商业的政策
B.促进商业活动向近代化发展
C.利于列强对川东地区的商品倾销
D.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
7、漫画常常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如图中的人们正在燃放鞭炮庆祝。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政策已经严重脱离实际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各产业结构实现了协调发展
8、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通过推行迁都、改籍贯、易服饰、改汉姓、定门第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B.北魏实现了北方统一
C.改革的措施全面有效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9、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10、陈胜在发动起义时,借助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称“大楚”。 当农民起义军攻占陈县时,陈胜“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自称“楚王”,把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张大楚国)”。这反映出秦末农民起义( )
A.存在一定局限性
B.群众基础广泛
C.欲恢复楚国统治
D.性质发生变化
11、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由此可知,新物种传播( )
内容 |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
A.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促进了土地资源开发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加剧了人地矛盾问题
12、《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法国宁可承受严重超额的国防预算,也断然拒绝了美国提供的核武器,因为美国政府提出了附加条件。这一情境可能发生在20世纪( )
A.二三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
13、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主要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奇特的现象:在伯明翰,居住于郊区艾吉巴斯顿的人口从1801年的1000人迅速增长至1841年的16500人,这些人大多是富裕的工厂主。在曼彻斯特,市中心有商业区,工人区则像一条带子把商业区围绕起来。工人区之外是乡村地区,商人和工厂主居住的独栋别墅坐落在乡间的花园和公园中。这种空间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无产阶级经过斗争后地位提高
B.自然主义影响富人的居住观念
C.城市化导致居住条件成本变化
D.英国政府推动城市分区专门化
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俄国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实施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等措施。这说明列宁主张(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支持临时政府执政
D.革命以城市为中心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左右,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说明我国( )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完成民族伟大复兴
16、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
A.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主要标志
B.与世界贸易和生产力水平正相关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原始积累
D.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
17、农业革命作为历史演化的重要事件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被公认为--种历史性社会进步。主流观点认为:以栽培和驯化,以及水利灌溉为基本特征的农业革命不仅是原始时期人类采集狩猎形态的进化,而且促使了人口聚集、群体定居、城市雏形乃至国家的生成。关于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罗马人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葡萄
B.②地苏美尔人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骆马等家畜
C.③地印第安人在特斯科科湖排种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而积
D.④地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的农作物
18、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印第安人口因此锐减了近95%。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
19、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20、明代设立“三司”管理地方,由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三司互不隶属,重大事宜须由三司共同讨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由此可知,明代“三司”制度( )
A.造成了地方机构臃肿
B.改变了省的基本格局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有效杜绝了腐败现象
21、从1964年到1980年,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提出,“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和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有关”。材料表明三线建设旨在( )
A.建设可持续的战争保障
B.建立独立国民经济体系
C.配合国内“文革”的开展
D.推动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2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23、如表为1956年至1957年间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 )
时间 | 主要活动(成果) |
1956年3月 | 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49个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话剧。 |
1956年8月 |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包括传统、现代、红色、民族等各类音乐作品。 |
1956年全年 | 国内学术著作出版量激增,多于1950年至1955年6年间的总数。 |
1957年1月 | 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会演,20多天演出节目360多个。 |
A.折射新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景象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化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凸显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在这场运动中( )
A.前期的运动中心是上海
B.学生提出“打倒土豪劣绅”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
25、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________,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_______。
26、阿拉伯文化成就
(1)文学
①诗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____”。
②故事集:《____》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2)科学
数学 | 伊本·穆萨的《____》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
天文 |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____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
医学 | 伊本·西那的《____》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
27、中国古代史上,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心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28、人类文明的产生:
(1)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
29、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________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________农产品和原料价格,________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________。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________增长、社会两极分化、________等问题。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克服障碍获得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30、苏丹马赫迪起义
(1)爆发: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_________”。
(2)特点:起义持续近20年。
(3)结果: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_________。
31、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
32、粮食安全
(1)产生原因
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________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③各国政府都把保障________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2)解决措施
世界 |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
中国 | 1996年,发布了《________》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
33、先秦儒学:
1)孔子:
(1)生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地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
(3)著作:整理《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他的言行记录于《论语》;
(4)思想:___________;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
(1)生平: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2)地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著作:《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方面主张“___________”;
3)荀子:
(1)生平: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2)地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3)著作:《荀子》;
(4)思想:政治方面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伦理方面提出“化性起伪”的___________;在哲学方面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________、________混战,导致________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35、外交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国家开始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③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新航路开辟对于欧洲的影响什么?
(2)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是什么(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角度说明)(5分)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什么?(2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是什么(3分)
(4)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3分);分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什么变化?(2分)
37、谈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38、古典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39、日本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