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 )
A.世袭制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制
D.严刑峻法
2、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选任重臣担任州的行政长官,“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保持原先的职位)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以前边地刺史和太守主兵的制度,也由边境州郡推广至腹地。以上举措的影响是( )
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有利于对地方官员监察
3、电影《建军大业》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展开,描写中国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下列可作为这部电影背景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4、汉代长安有“东西九市”,设“市长一人,秩(俸禄)四百石;丞一人,二百石”。唐代东西,市皆设市署,最高长官为市令,官阶为从六品上;令之下有丞两人,官阶为正八品上。此外,还有录事、府、史、典事、掌固等办事人员,共18人。这反映了唐代( )
A.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B.城市坊市分区制度已经瓦解
C.经济管理进一步得到细化
D.商业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5、《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的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缓和阶级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6、“庄园的领主有自己的行政管理和司法机构,王室政府直接的权力非常有限。国王几乎没有财政资源,在地方层面很少进行司法审判。神职人员和修道院的大量地产属于教会的管辖权限。”这表明,中世纪欧洲( )
A.庄园权力至上
B.社会秩序混乱
C.王权逐渐萎缩
D.权力结构多元
7、下图所示为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的曲线。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提升第一产业就业率
B.第二产业对就业贡献最大
C.经济体制改革使就业结构趋于均衡
D.第三产业就业率增速迟缓
8、欧洲先发国家的商人阶层在本国军事和财政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在印度土邦的影响日增,欧洲商人开始加大对印度棉布的采购,以便购买更多的非洲奴隶运往美洲大陆从事蔗糖、烟草种植和金银矿的开采,将赚取的利润再回流到欧洲本土消费。以上材料表明近代世界贸易( )
A.促使三角贸易出现
B.开启欧洲价格革命
C.带有早期殖民特点
D.导致殖民体系形成
9、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B.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C.几位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
D.设置首辅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10、古印度史诗《薄伽梵歌》(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中有如下训示:“尽你该尽之责,哪怕其卑微;不要去管其他人的责任,哪怕其伟大。在自己的职责中死,这是生;在他人的职责中活,这才是死。”对其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植根于封建制度
B.凸显了神权威严
C.宣扬了众生平等
D.蕴含着种姓思想
11、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
B.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
C.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商品流通受阻
D.中国朝贡外交体制引起列强入侵
12、下图是“1840-1920年国内市场商品量各时间段年均增长率表”。据此可知( )
A.①阶段因外国侵略从而导致了国内市场萎缩
B.②阶段因自然经济解体带来了进口商品增长
C.③阶段因资本输出带来进口商品增长率下降
D.④阶段因外国商品退出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
13、“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某件青铜器(如下图),该器皿底部铭文写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该器物名为( )
A.利簋
B.启尊
C.大盂鼎
D.何尊
14、据《汉书》记载:(宣帝)元康三年六月诏:“今春,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长安及周边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朝( )
A.具有生态保护的意识
B.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C.贯彻以法治国的思想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5、如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地区 | 时间 | 人口变化 |
江苏省 | 1931—1936 | +23.95% |
江西省 | —91.76%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2.23% |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B.天灾抑制人口自然增长
C.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
D.受列强侵略的程度不同
16、下图为1956年创作的《布谷鸟叫了》,该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妇女基本实现经济独立
B.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一定变化
C.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热潮
D.农村走上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7、下表为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记。据此可知,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 )
年份 | 事件 |
1895年 | 黑旗军和义军首领刘永福、丘逢甲领导反割台斗争 |
1912年 | 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苗栗发动当地群众抗日 |
1921年 | 台湾知识分子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传播祖国文化 |
1930年 |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雾社发动抗日起义 |
1937年 | 台湾同胞在广东成立“东区服务队”抗日组织 |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B.沉重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C.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单一形式
D.因日军残酷镇压被迫停止
18、1923年11月,中国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该草案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强调上下关系和严密组织、严格纪律,要求在国民党活动的各团体中组建“党团”,以使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切实贯彻执行。该草案的突出特点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浓厚色彩
B.体现了促成统一战线的愿望
C.是国共合作实现的具体表现
D.明显吸收了苏俄的先进经验
19、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存,下列可作为其选择的是
A.良渚古城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0、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朝政治经济制度消亡
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1、如表的变化反映了( )
潮汕地区汉代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随葬品一览表
时期 | 主要随葬品 |
汉代 | 陶器(陶纺轮)、铜镜、小部分铁器、砺石(磨刀石)等器具 |
两晋南朝 | 精美的瓷器:青瓷羊、兽足砚台、高足鸡首壶等 精美的金银器:银手镯、银发簪、黄金指环等 大量的铁器:铁剑、铁剪刀、铁刀等 |
A.潮汕地区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开发
B.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潮汕的手工业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22、1951年5月18日,新中国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政务院第85次政务会议上讲话:“首先调整工学院各系,或增设新系”“举办政法干部训练班,整顿与加强各高等学校的政治、法律等系”“调整各大学现有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系”。这一讲话意在( )
A.扩大教育规模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B.调整高等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满足国家对于政法人才的迫切需求
D.提升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
23、1913年,康有为在《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一文中指出:“仁义礼智忠信廉耻,根于天性,协于人为,岂有新旧者哉!……欧美之贤豪,岂有离此德者哉!……孔子之道,凡为人者不能不行之道。”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
A.存伦常于共和时代
B.儒学是中国特有文化
C.用孔教改造国民性
D.尊孔复古以复辟帝制
24、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新加坡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这说明当时两国( )
A.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
B.自身经济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C.强调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
D.重视宏观调控以建设现代化
25、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倡议设立____;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6、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________”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27、《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
28、世界联系: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_____________阶段,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_体系最终形成。
29、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________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选举____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1、________(填条约名称)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定。
32、汉代中(内)外朝制度:中朝为________机构,外朝为_______机构;
33、抗战胜利的意义
(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发挥了_______的作用。
(2)_______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
(3)历经_______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______________,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_______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5)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34、科学发展观
(1)中共十六大以后,以____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___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________的重大成果。
(3)在2007年中共________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35、北朝政权更迭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36、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37、洋务运动的起讫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局限?
38、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9、我国四大发明指的是哪四项重大发明?对近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