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宁夏中卫中考二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世纪中后期,酗酒之风在英国日益滋长。“1872年售酒法”规定,严格限制酒馆的营业时间,对于无照经营、酒水掺假、向未满16岁的青少年出售烈性酒的店主施以罚款乃至没收营业执照的处罚。这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B.工业革命促使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售酒法的颁布限制青少年恣意妄为

    D.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 2、秦朝法律规定:“刑弃灰于道者”。“或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罚)徭三旬”。这反映了秦代(       

    A.残暴不仁

    B.重农抑商

    C.刑罚严苛

    D.徭役繁重

  • 3、如表为19世纪法国工农业生产者及法国农民占地情况表。据此可知,19世纪的法国(     

    19世纪法国工农业生产者及法国农民占地情况表

    A.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

    B.小农经济产业优化升级迅速

    C.农村贫富分化现象较严重

    D.小农经济制约工业化的发展

  • 4、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 5、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 6、下表为1870年英国颁布第二个文官制度改革法令后的文官人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年份

    1881

    1891

    190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人数

    5083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400

    A.解决了严峻的青年就业问题

    B.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

    C.造成了国家治理水平的下降

    D.增加了政府行政不稳定因素

  • 7、明中后期,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     

    A.商帮实力雄厚

    B.商品经济繁荣

    C.抑商政策废弛

    D.进步思潮兴起

  • 8、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 9、有研究表明,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普遍发现猪、狗、水牛的骨骼,从猪的死亡年龄及陶塑小猪的形态来看,猪已经是人工饲养的产物了,水牛此时也已被驯化。这表明(       

    A.原始畜牧业已出现

    B.社会出现严重的阶层分化

    C.原始生活物资充足

    D.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 10、秦朝推行郡县制,进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尊崇儒术”的建议。秦至西汉中期的这些做法(     

    A.建立与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C.持续强化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D.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 11、明初继承元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但是宰相数量大为减少,中书省相关僚属数量大为减少;后来朱元璋更是下旨:“诸司奏事不必关白(禀告、告知)中书省。”这些做法(     

    A.相关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为中央制度变革创造条件

    C.否定元制彰显统治合理性

    D.表明宰相已威胁皇帝权力

  • 12、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 13、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配合国家发展计划,华文教育的规范进步是其中一项内容。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了团结华族社群,新加坡开始推广华语运动。华文运动和华语运动反映出新加坡政府(       

    A.努力创造现代的国家文化

    B.突出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

    C.突出本区域文化的重要性

    D.努力打造多样的现代文化

  • 14、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5、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新兴市场30国(E30)的 GDP为29.0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34.33%。还有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这表明,当前(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B.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

    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 16、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金结束了多年的战争生活。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

    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之间的社会交往

  • 17、五代时期,君臣多论及汉唐的文治武功、盛世气象,并努力效仿其典章制度、嘉谟善政,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该现象表明(       

    A.五代君臣推崇法古改制

    B.五代君臣依靠历史经验施政

    C.汉唐故事是大一统基石

    D.汉唐故事利于强化君主权威

  • 18、先秦时期,儒家以仁义而尊圣,道家以自然无为而崇圣,墨家以事功原则而希圣,法家以专制暴力而扬圣。且各家都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这反映了诸子百家意在(  )

    A.推行仁政理念

    B.重建社会秩序

    C.完成思想统一

    D.发展理论体系

  • 19、《赫梯法典》规定:“若一位男奴逃到鲁维地区,他的主人将支付给带他回来的人6舍客勒银(大体等同于购买一头耕牛或一名手工艺人的价格)若一位男奴逃到敌国,谁带他回来,谁将拥有该奴隶。”这反映出,当时的赫梯帝国(     

    A.法典渗透民主思想

    B.存在劳动力流失现象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

    D.跨区域贸易基本成型

  • 20、直到12世纪前后,欧洲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材料旨在说明(     

    A.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B.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C.思想解放促进儿童地位提高

    D.儿童权利日益得到重视

  • 21、如表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小麦种植的记载,这说明古代中国(     

    “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

    西汉《氾胜之书》

    “但有沙雾,将苘麻散拴长绳上,侵晨,令两人对持其绳,于麦上牵拽,抹去沙雾,则不伤麦。”

    元《农桑辑要》

    “南方种大小麦,最忌水湿,……作垄如龟背。”

    明《农政全书》

    “塌地务早,以烂夏草,看白背,即耙平,防秋旱。若雨过,再犁转,候种麦。犁转之地,务必耙细,万不可透风。”

    清《农圃便览》

    A.南稻北麦的种植结构

    B.农业的精耕细作

    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D.农业生产专业化

  • 22、如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情况的统计。由如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3、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探索与实践。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1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复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D.民族复兴、民族觉醒、民族独立

  • 24、斯大林说:“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朴素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下列包含“朴素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三民主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______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 26、边疆压力

    (1)宋辽关系

    ①北宋建立前,________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②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③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________”,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_______”。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2)宋夏关系

    ①北宋与西北________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

    ②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庆历和议”,内容:西夏保持________,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____”。

  • 2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代表人物:高尔基。

    (2)高尔基于1906年发表的《________》,被公认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刻画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 28、显著特点:

    (1)最突出特点_________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_________理论的指导;

    (2)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_____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其中____与德国最为突出。

    (3)以重工业为主导。

  • 29、中书省负责________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________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________,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 30、其他:20世纪文化交流发展

    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______、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 31、周恩来、邓小平先后领导整顿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批判________,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

  • 32、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________的局面。

    ②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________”。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________”。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概况:184年,________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________”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③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________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 33、19世纪末20是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爱因斯坦提出了________,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34、清朝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_______”。这一时期,_______得到加强。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一战后召开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

  • 36、40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什么它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2)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分田单干”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

    (3)40年来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请以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措施加以说明。

    (4)以1992年为界,改革开放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请指出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37、(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有何现实意义?

  • 38、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救亡图存,努力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趋于高涨,列强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守条约特权的立场。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改订新约的“修约外交”。192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经秘密谈判之后,宣布废除中美间的片面协定关税制度。其他国家也陆续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中国)台湾。这是殖民时代强权政治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收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符合人类正义原则,也是有国际法依据的。1943年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上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决定了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

    ——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所废除的不平等条款

    废除的原因

    1928

     

     

    1942

     

     

     

    (2)我国台湾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决定台湾最终归还中国的各方面因素。

  • 39、古代罗马帝国(前27年—4世纪)兴起、顶峰和分裂与灭亡各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