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将血缘关系作为政治纽带
2、如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单位:%)(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
A.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B.市场经济助推产业升级
C.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
D.民众就业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3、忽必烈下令颁行的《万年历》,由阿拉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编制;元朝太医院下设的广惠司,由叙利亚人爱薛创建;阿拉伯人为修建元大都也作出了贡献。这反映出( )
A.西亚学者掌控元朝的文化事业
B.中国传统科技遭外来挑战
C.元朝政府与四大汗国关系密切
D.蒙古西征推动了文化交流
4、1940年10月,日本天皇私下说:“中国的强大超出预想。每个人都对这场战争做出了错误估计,尤其是那些军事专家。”同年12月,天皇对参谋总长杉山元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上,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上述言论可用于佐证,当时( )
A.敌后战场正成为抗战主战场
B.太平洋战争迫使日军两线作战
C.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重大转折
5、波斯帝国将行省划分为若干子行省,子行省总督一般由王室任命。总督配一名副手监督政府事务,并定期向波斯君主汇报。由此可见,波斯子行省的设置意在( )
A.巩固封建体制
B.实行分权制衡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
6、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需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解放战争时期编写的教材中,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这反映出当时的教科书编撰活动( )
A.适应了土地改革的要求
B.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表现
C.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D.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清末上海的租界规定行车不能“雷轰电掣疾流星”,因为“车行太快本违章,竭力奔驰易溜缰”,同时要求“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表明( )
A.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B.沿海城市已经普及汽车
C.交通工具改进加强了沟通
D.规则意识促进近代文明
8、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总报告书》中将当时已有的考试法规分为五类,另外还有称为法的,有称为条例、规则、细则、规程、办法的,还有以表格形式颁布的,种种情形。据此可知,民国时期文官考试法的特点是( )
A.因时而变
B.内容齐全
C.平等开放
D.种类繁杂
9、1880年,刘铭传在《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中规划了三条主干线,其中一条北路即为“宜由京师东通盛京,西通甘肃”;1889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提出“应先修东西两条铁路干线,东线自天津出山海关至黑龙江,西线自陕西、甘肃至伊犁”。这些规划( )
A.体现守边固疆的经略原则
B.推动边疆经济的迅速发展
C.旨在镇压地方的农民起义
D.意在抵制列强的商品倾销
10、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1、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
A.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
B.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
D.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12、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的感触源于( )
A.北洋军阀统治社会混乱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13、明初洪武至成化119年间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文书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大宗土地交易,到成化年间,白银成为清一色的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成化末年,朝廷重臣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建议以“白银为上币”,白银为主币逐步得到官方的认可。可知白银货币化过程的特点(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民间使用到官方认可
C.新航路的开辟
D.国家的赋税改革
14、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道,“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
A.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
C.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
D.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
15、下面是东汉末至十六国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民族交融逐步加深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人口的变迁源于门阀士族的壮大④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8世纪,法国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这些社会问题( )
A.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达到高潮
C.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和扩张
D.成为天主教会推行禁欲主义的借口
17、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18、十六国讲究服饰之美。《抱朴子》曾说,当时冠履衣服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经常突破等级限制。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
B.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C.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D.南方有胡风化趋势
19、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庐山恋》,讲述一位归国华侨游览庐山收获爱情的故事。此片公映后,对于影片中该华侨的语言表达方式、日常着装等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但影片也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唤起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情况( )
A.反映了我国全面开放后的社会风貌
B.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C.折射出时代变迁影响人们观念变化
D.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
20、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2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食粮折输变卖,无不以银,后遂以为常,盖番舶之来多矣。”在此,顾炎武旨在强调( )
A.税制改革缘于白银内流
B.白银内流加速其货币化
C.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
D.远途贩运业因此而发展
22、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23、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于贞观三年应诏而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使臣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该作品( )
A.体现了域外风情与华夏文明的交汇
B.真实再现了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
C.呈现了开元盛世下对外关系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交融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24、观察下面的军事进军路线图。由此可以判断这次革命运动( )
A.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B.是中国近代军事现代化的尝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5、世界古代文明阅读地图并回答问题
(1)古代文字的书写材料大都因地制宜。以水生植物晒干成后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古文明区域是① ;在② 地区考古发现的兽骨、龟甲上面有刻画文字;在烧制或晒干的黏土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生活在③ 。
(2)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学产生于④ ;用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⑤ ;提倡用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⑥ 。
(3)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强盛与1—2世纪,以法治精神著称的帝国发源于⑦ ;公元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帝国始建于⑧ ;公元15—16世纪,阻碍了地中海商路,迫使西欧人寻找新航路的帝国最早建立于⑨ 。
26、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1941年,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________,太平洋战争爆发。
27、郑和下西洋:15世纪前期______七次率船队出海,最远到达_________和________。郑和下西洋是 _____________,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________,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28、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________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________________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29、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_________”学说,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30、(1)时间: _____ 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__________,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_____ 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31、1966——1976是文革的十年,1972年______批判极左错误,1975年_______提出全面整顿。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___________。
32、“三国干涉还辽”
(1)《马关条约》签订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干涉还辽”,________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________两白银“赎辽费”。
(2)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________银行团、________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33、内容:艺术问题上③________,学术问题上④__________。
34、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_________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_________________政策。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入停顿。
35、怎样看待联合国安理会实行的“大国一致”原则?
36、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领土矛盾,但最终仍然走到了一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7、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8、世界和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何时?
39、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