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
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
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2、“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3、近代某年,由于近百所大学停闭或迁移,为稳定大学正常运作,减少考生奔波,教育部改各校单独招生为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只在重庆、成都、昆明设立招考分处。此变化反映出( )
A.清末学堂教育改革成果显著
B.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开始北伐
C.一二·九学生运动席卷全国
D.抗战时期教育事业的艰难与调整
4、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针对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5、1948年11月,毛泽东致电东北解放军主要负责人:“我们曾考虑过你们主力早日入关,在包围态势下进行修整,则敌无从从海上逃跑。请你们考虑,你们究以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修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这反映当时党中央正积极谋划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孝文帝迁都中原后,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上述措施的影响是( )
A.加快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开始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性
C.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D.削弱了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
7、爱因斯坦晚年写道:“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从象佛陀、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就我来说要比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更为重要。”爱因斯坦此话的主旨是
A.现代科技是抵制宗教迷信的武器
B.古人的智慧是崇尚道德
C.具备高尚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D.反思科技对人类的作用
8、司马光居家讲学时要求饮食为“每五日做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陆游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主张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竹笋等都是他常食的,而荤菜少之又少。材料可以直接用于佐证宋朝士大夫( )
A.注重养生
B.俸禄较低
C.力行节俭
D.崇尚理学
9、太平天国控制着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且太平天国不承认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据此推断,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保护富饶地区的生产力
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不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 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
B |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 西欧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
C |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 津巴布韦是当时非洲最强的国家 |
D | 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
A.A
B.B
C.C
D.D
11、1935年苏联首先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米的配给制;1936年初,工业品供应也逐渐取消配给制。1937年与1932年相比,零售商品流转渠道供应的重要日用工业品和食品增长明显,如砂糖增长1.92倍,灌肠和熏制食品3.90倍,靴子1.18倍,自行车3.2倍,手表7.2倍。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恢复
B.工业基础改善促成落后面貌改观
C.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众生活
12、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应通过何种途径加强自我保健,这在事实上放弃了“只有求助于医生或医疗机构才能得到健康”的传统认识。这表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反映了医疗技术的革命
C.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D.削弱了医生的社会地位
13、商代青铜器与西周青铜器在功用上变化较大。商代青铜器多为酒器,商代盛行的爵、觚、方彝、角、瓿等酒器,在西周时期基本都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器种:如簠(祭祀盛放饭食的方形器具)、钟(打击乐器)等。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
A.西周对政治秩序的重构
B.天道鬼神观念逐渐瓦解
C.粮食生产遭到战争破坏
D.商周人文意识渐趋加强
14、孟子曰:“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据此可知( )
A.性恶论是孟子仁政理论的基础
B.孟子首创私学以教化民众
C.儒家强调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D.先秦时期的民众尚未开化
15、1932年7月至1933年初,中央苏区发行了5种面额的纸币,以及一定数量的银币、银洋作为通行的国币,同时严厉打击埋藏现金和私运现金出口等行为。苏区还设立收买金银处,大量收集金银。上述举措( )
A.遏制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旨在应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C.适应了国共合作抗日的需要
D.有助于打破苏区的经济困境
16、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与这段发展“高峰”有关的国际背景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C.新中国初期实施了“一五计划”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7、1926年诞生于上海的《良友》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画报,下图为该画报曾刊登的一幅照片。从该照片可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男女平等已成民众共识
B.追求民主的社会思潮
C.民主共和政体正式确立
D.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18、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
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
B.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
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 天
19、下图能够用来说明( )
A.欧亚文明古国的直接交往
B.唐代海陆丝绸之路的繁盛
C.汉朝时中欧之间经贸往来
D.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必然性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神话,在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认为“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当时文学家的这些做法( )
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B.宣传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观念
C.促使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D.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
21、魏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流民南移江南虽是主流,但流民“回迁”北归现象也时有发生,“至孝文帝立而崇经礼士,浸浸华化,于是中原士族向之避难在江左者,又相率慕化来归。”据此可知,当时的“回迁”( )
A.缓解了江南的人口压力
B.催生了孝文帝汉化政策
C.加剧了北方战乱的发生
D.是南北文化趋同的结果
22、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到:“凡是在官职都经过选举又没有财产资格要求的地方,并且选举权为一切平民所有,一心想谋得一官半职的平民领袖们就不得不拉拢平民,以致平民大众控制了权力,超越法律之上。”这段材料反映出( )
A.平民政治存在弊端
B.亚里士多德主张精英政治
C.公民民主高于一切
D.亚里士多德提倡绝对民主
23、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以礼入法
C.三教合一
D.纲常伦理
2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论家中红白喜事,或是外出游玩赏宴,从桌笱杯盘到说唱劝酒,从请帖座次到掌勺传菜,都可以请专门机构包办。“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据此可知北宋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萌芽
B.官员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
C.社会生活发生了一定变化
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25、大会一致决定采用“________”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等重要文件。
26、宗法制是用_____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7、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28、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1)科技
造纸术 | 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火药 | 推动了欧洲____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 |
指南针 | 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____的到来 |
印刷术 |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____,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2)思想:孔子的思想以及____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3)其他: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____和建筑成为风尚。
29、概况:欧洲人将________、________、白喉、________、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________和________,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30、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12分)( )
A.儒学复兴 B.经济重心南移
C.崇文抑武 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 F.江南初步开发
G.儒学独尊 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 |
经济繁荣 | 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等 |
政治稳定 | 实行②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
民族融合 | 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
文化昌盛 | 宋词繁荣、③、④ |
31、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12日,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____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15日,____在武汉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知识点171】
32、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________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________,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人口结构的变动
(1)澳大利亚等地的________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越来越多的________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3)19世纪中叶,________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________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33、日本无条件投降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________。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
(2)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4、拜占庭帝国:衰亡
(1)原因:对外征服严重消耗了资源,游牧部族的冲突,内部矛盾的激化。
(2)表现:7世纪中后期,丧失大片土地;1453年,____陷落,帝国灭亡。
3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于富强,进行了一系列很艰难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的那个维新派有哪些政治主张?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概括指出他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那些重大问题?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我们那些启迪?
36、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7、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着罗马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两国的权力中心有何不同?从两国国情分析为何不同?
38、思考一下圈地运动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作用。
39、反佛和灭佛的代表?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