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青海海东中考二模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农业革命作为历史演化的重要事件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被公认为--种历史性社会进步。主流观点认为:以栽培和驯化,以及水利灌溉为基本特征的农业革命不仅是原始时期人类采集狩猎形态的进化,而且促使了人口聚集、群体定居、城市雏形乃至国家的生成。关于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罗马人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葡萄

    B.②地苏美尔人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骆马等家畜

    C.③地印第安人在特斯科科湖排种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而积

    D.④地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的农作物

  • 2、战国初期魏国西门豹治邺(位于殷墟以北15公里),邺县还有“为河伯娶妇”的风俗,时任邺令西门豹表面上遵循本地习俗,实际却借口把女巫及其弟子和三老先后投入漳河;战国中期孟子与梁惠王谈论行政之道时,讲:“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        

    A.儒家民本重民思想已经出现

    B.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理念遗存

    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价值取向

    D.官僚政治与民间传统的碰撞

  • 3、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惮、悲、哀、怨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全书的46%,其中“忧”字出现次数最多,《风》38次,《雅》52次。这反映出

    A.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B.贵族群体的忧患意识

    C.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D.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 4、阿拉伯人通过近百年(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翻译运动,吸取古代诸多领域遗留下来的文化学术成就,他们没有满足于通过翻译所取得的知识,相反,只是借鉴于古代世界的成就,把它当作开启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这反映了当时阿拉伯文化特点是(       

    A.宗教本位

    B.连贯东西

    C.兼收并蓄

    D.承上启下

  • 5、“致仕”又叫引退、乞骸骨、乞归等,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至西汉时,始成定制。西汉的致仕制度相当完备,它对官吏退休的年龄、身体条件、退休后的待遇等都有详尽的规定。西汉致仕制度的发展(     

    A.防止了官僚队伍的腐化

    B.有助于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

    C.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

    D.有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 6、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针对此情况八路军进行的反击(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B.是抗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使中国共产党达到空前的团结

    D.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 7、李鸿章曾提出:“尤以人才为要,使天下有志之才,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一切教育为重。”据此可知,李鸿章兴办实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全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促进洋务企业发展

    C.落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刺激洋务运动产生

  • 8、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     

    A.民族资本家起主导作用

    B.受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教育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

  • 9、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它地区继续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负责“掌按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等工作。由此可见,唐朝的基层制度(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突破了原有的坊市制

    C.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割据

    D.兼具行政和经济功能

  • 10、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 11、下列是《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的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表(注: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当地粮食产量)。从表中能反映出的信息是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

    全国

    109 906 064

    河北道

    21 029 924

    河南道

    22 467 641

    (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

    A.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B.河南、河北两道是国家重要产粮区

    C.河南、河北两道负责储备灾荒粮食

    D.两道受安史之乱影响粮食储备不足

  • 12、《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中说“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定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据材料可知(       

    A.官吏选拔的弊端得到解决

    B.选官标准从重视德才为主到重视家世为主

    C.官吏选拔的范围不断扩大

    D.选官标准由考试选拔为主到家世门第为主

  • 13、1925年,马寅初在演讲中说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门)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天津不用锭,北京不用宝”。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发行法币的重要性

    C.各省之间竞争激烈

    D.中国被列强所瓜分

  • 14、1536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明令禁止在大学学习天主教的教会法和经院哲学,并要求所有教师和课程都将直接由枢密院监督。1545年又规定,解散所有附属于大学的小教堂和学院,把大学的一切财产置于国王支配之下。这些措施(     

    A.意在抵制宗教改革运动

    B.迎合了资产阶级需要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

  • 15、在行省体制下,元代边疆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管理。各地区部落和地方首领变为土官,直隶于行省,推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据此可知,行省制的推行

    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B.使全国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C.导致了边疆地区权力扩张

    D.使中原文化开始传到边疆

  • 16、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 17、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他在书中称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斯诺在书中赞誉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西安事变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 18、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

    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

    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

    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建立后秦的羌族,在关中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姚苌起兵时得到汉人支持,后秦政权一建立就采用汉制。姚兴继位后,多方笼络汉族士人,延揽名儒到长安讲学,生徒多至万余;又经常和名儒们“讲论道艺,错综名理”。材料表明(     

    A.前秦汉化水平较高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中原文化影响较大

    D.民族统一进程得以加快

  • 21、柏拉图在《法律篇》中对雅典民主进行了反思,“如果他把私人生活排除在他的立法之外,并期望着,公民们打算在他们的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法律,那他是在制造一个大错误”。这表明,在雅典(     

    A.自由意味着法治和参与政策制定

    B.政府官员不应有私人生活

    C.民主制度维护少数人利益

    D.制度建设应以法律为基础

  • 22、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

    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

    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 23、下图是16世纪西欧主要国家的物价指数变化情况(16世纪初的物价指数是1),该图折射出(     

       

    A.地中海地区经济衰败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 24、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__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26、对外开放

    (1)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________,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后,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

    (2)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_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________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地参与经济________进程。

  •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制度、民族_________制度、基层_________制度。

  • 28、元朝在地方实行_________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____的开端。

  • 29、这场运动源于对________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________,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________________牢牢地束缚着

  • 30、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先后在英、美等国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该表: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行政权归属

     

     

     

     

  • 31、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9】”。

  • 32、桑海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到极盛,主要表现在________

    ①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攻灭埃及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③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④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主要力量

  • 3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公通过了同盟会章程,______以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 34、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粮食储存

    原始农业社会

    在人们利用地窖和________来存储余粮。

    古代农业时期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世纪以来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________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食物储藏

    古代

    人们利用腌制和________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0世纪20年代起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010年

    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秦朝时期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

  • 36、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如何?(从制瓷业、矿冶业和印刷业等部门思考概括)

  • 37、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请回答:

    (1)从历史传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国家经济实力三个方面分析出现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

    (2)指出两种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

  • 38、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东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政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请回答

    (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突出特点?

    (2)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是谁?这种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 39、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波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成分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为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波斯国王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