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青海海东高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 “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 “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公报已由新华社________相关媒体发布。

    ②阅读活动应该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是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________、去交流。

    ③时间就如________,刚迈入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可一转眼,我们距高考只剩几个月了。

    A.授权  质疑  白驹过隙 B.受权  置疑  白驹过隙

    C.授权  置疑  行云流水 D.受权  质疑  行云流水

  • 3、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立德、立功、立言分别做了界定。其中立言为:“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具体可理解为( )

    A.像周公、孔子,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可谓“立言”

    B.像卫青、霍去病,建立军功,为保卫国家尽一份力量,可谓“立言”

    C.像司马迁、顾炎武,著书言说,用学术影响社会,可谓“立言”

    D.像魏征、狄仁杰,敢于直谏,心忧社稷之人,可谓“立言”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工(jiàng)             尽心力(jié)             出类拔(cuì)

    B.雕(zhuó)             于至善(zheng)       气质容(yōng)

    C.彩(kù)                    忘食(qín)              活力流(yǒng)

    D.边(jiāng)             火纯青(lǘ)             通天大(dào)

  •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甘之如怡     自我安慰     哀怨     截瘫

    B.半途而费     窸窸窣窣     祭坛     雕栏

    C.旁征博引     九坛八庙     安详     车辙

    D.撕叫不停     骄阳高悬     倔强     羞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

    ①北京香山的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

    ②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③秋色正在怀孕呢。

    ④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而且它来得那么神速,正像我们新中国各方面前进的步子一样。

    ⑤我模糊的季节感被惊醒过来了。

    ⑥在那些树木里变化最分明的,首先要算爬山虎。碧云寺里,在这个院子,在那个院子,在石山上,在墙壁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它那蔓延的枝条和桃形及笔架形的叶子。前些时,这种叶子变了颜色的,还只限于某些院子里。现在,不论这里那里的,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

    ⑦叫我最难忘情的,是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它的年龄自然没有大槐树那么老大,可是,从它粗大的根干看来,也决不是怎样年轻了。它的枝条从槐树的老干上向上爬,到了分杈的地方,那些枝条也分头跟着枝桠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它们的末梢。它的叶子繁密而又肥大(有些简直大过了我们的手掌),密密地缀满了槐树的那些枝桠。平常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⑧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⑨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许多树木……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

    ⑩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悲秋”,是我们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引起诗人们伤感的自然现象,当然不是单纯的,草木的变色和零落,却可以说是当中有力的一种。我们知道,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

    ⑪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段时光。在农业经济上,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气候上,在一般自然景色上,秋天也是很可爱的(这,你只要把它去跟接着来的冬天比一比就得了)。古人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⑫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固然是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美丽的。“扁舟一叶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不是像“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样饱含着哀伤情调的。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

    ⑬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包含碧云寺在内)自然的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散文杂文卷》,有删改)

    1第③段“秋色正在怀孕呢”一句好在哪里?

    2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有人说第⑫段画线句不通,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碧云寺的建筑不过是在点缀一片久历年代的苍翠的丛林。

    B.第⑦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爬山虎的多彩来突出大槐树的美丽可爱。

    C.第⑩段承上启下,由对碧云寺秋色的描绘过渡到对古人悲秋的议论。

    D.文章描摹秋色的变化,细腻而又精致,展现了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

    E.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说明“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悲秋。

    F.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引用于一炉,语言典雅凝重,庄谐相间。

    5综观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什么景物?为什么这么写?

    6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在后半部分插入了有关“古人悲秋”的议论,但用意却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用琵琶女的动作以及擅长弹奏的名曲来表现她有高超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解说人们应从师的原因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没有疑惑。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胡天八月飞雪的情景。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洁身自好、不贪慕身外之物的豁达态度。

    (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 9、补充下列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泊秦淮(杜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浣溪沙(晏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6)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苏幕遮

    (1)《苏幕遮》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2)《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3)“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长安”借指汴京,词人长久羁旅汴京,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 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C. 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 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情。

    2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拜请求哀。陈武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是夜,及子頠俱被绞杀。

    (节选自《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B.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C.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D. 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 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 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 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僧辩文武兼备,凭借勇略闻名。他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聚徒生事的刘敬躬败走安成,王僧辩奉命袭击安成,将刘敬躬活捉,因此扬名。

    B. 王僧辩心念亲情,却招元帝疑忌。元帝派他征讨荆、湘二州,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却遭元帝猜忌,处以刑罚。

    C. 王僧辩再被起用,奉命危难之际。他蒙冤受刑,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岳阳军袭击江陵,闹得人心惶惶,他又被元帝派人放出来,被任命为城内都督。

    D. 王僧辩面对败局,已经无计可施。他常年据守石头城,但面对陈武帝的大举进攻,他和儿子王頠走投无路,只好请求哀怜,最后被陈武帝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2)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在《心之力》一文指出:大凡英雄豪杰,高节俱从毫末生,确立伟志,发其动力,则可摧陷廓清,一往无前。

    毛主席的这句话在21世纪的当下仍能给我们深刻启示。校报“青年论坛”栏目即将举办新一期研讨,请你依据上述材料,以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