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________的温存和粗暴。
(2)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________。那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3)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_。
A.给予 蠕动 慷慨大度
B.给予 蠕动 宽宏大量
C.寄予 前行 宽宏大量
D.寄予 前行 慷慨大度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字是语言的艺术, (1) 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2)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3)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4)特别注重语言的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5)不被语言局限,做到从言内到言外,(6)能品尝到那些言外的滋味。
(1) (2) (3)(4) (5)(6)
A. 因而 同时 虽然 / 只要 就
B. 而 尽管 即使 就 能够 /
C. / 虽然 纵然 由于 / 定
D. / 然而 即使 所以 只有 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②⑤⑥①③ D.③①②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旅游局将采取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强化考核督导、强化宣传引导,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B.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激起更大范围贸易战的趋势,无论世贸组织和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都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升级。
C. 蔡英文在民进党实现全面执政后,借口支持转型正义、清算不当党产的名义,对国民党的党产全面开铡,大开杀戒。
D. 年均贡献率超过30%、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贡献者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5、下列对《荷塘月色》中词语的运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如流水般地倾泻,但又无声的幽静的特点。
B.“浮”写出了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静景写动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朦胧、淡雅的美丽气质。
C.“像笼着轻纱的梦”中“笼”字细致地描摹出了青雾中的花和叶的轻飘、柔美的姿态,同时也衬托出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中“脉脉”是用眼神、行动来表情达意,不但让流水有了情义,而且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对中国各地民众来说,茶是必需品,他们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江浙一带喜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人们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
“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每年三四月,春回大地,茶树萌发新芽,这也是制茶师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制作出各种风味的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要给双方父母奉茶,茶友之间品茶、斗茶,茶农要祭茶神……
中国的茶文化世代传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传承体系。“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族、师徒和社区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并已经与正规教育有所融合。
家族传承方面,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师徒传承方面,径山茶宴自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传承,由住持传给其继任者,目前已传至第121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就收徒授艺17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茶”的传承已经进入校园。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
(摘编自韩业庭《于制茶技艺中品味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缘何能成功申遗》)
材料二:
为了把传统文化和青年力量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组建了浙江大学华发大学生茶艺队、“无我”茶社等学生社团,为爱茶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2015年,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建立,并在米兰世博会、阿斯塔纳世博会、G20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国际场合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茶”,让清芬四溢的茶叶,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云南省景东县是浙江大学的对口帮扶地,王岳飞团队主导创制的“紫金普洱”茶帮助了当地626户茶农脱贫致富,并在2020年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从2016年第一次走进景东无量山和哀牢山以来,一批批学生来到这里实践锻炼。有的人毕业后,选择在此助农、支教、挂职,以一杯热茶连接起了两地情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诠释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
(摘编自赵秋丽等《茶韵传承远,清茗伴书香》)
材料三:
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国茶”,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
(摘编自李广春《“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中国人来说,茶相当于米和盐,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各地的人对茶品有着不同的喜好,如江浙人喜欢绿茶。
B.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给父母奉茶,茶友间斗茶等,体现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
C.“中国茶”知识与技艺的传承方式多样,其中浙江杭州径山茶宴与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都是通过师徒方式传承。
D.《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让我们找到中国茶的文化源头,有力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
【3】如何做好“中国茶”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请根据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因为学习能使自己高兴,所以也不觉得吃穿享受不如其他人。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苏轼用到处都是上天赏赐的清风明月,最适合二人一起享用的道理劝慰客人。
(3)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好在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还不算太远,所以需要赶快调转方向回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自己沉醉在钱塘湖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满怀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月”这一物象,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含有“月明”意象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补充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清新隽永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绘出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这小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夕次盱眙县(注)
韦庄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盱眙(xū yí)县:今属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淮安西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行程的时间,地点以及事由,“落帆”“孤驿”奠定了全诗凄清孤寂的感情基调。
B.“冥冥”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出黄昏时分阳光欲明又暗的状态,与“浩浩”风波一起使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在无形中加深了。
C.“独夜”“听钟”“未眠”处处写夜。在这凄清孤寂的夜晚,诗人只能独自听钟,含蓄委婉地写出乡愁之深。
D.韦庄作诗颇丰,尤善五言,就此诗而言,诗人将大量诗篇用于写景状物,极尽描写盱眙之景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处。
【2】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该联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15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身旁靜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海子.
(2)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们勤劳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人的劳 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3)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