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维,世称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名篇有五绝《鸟鸣涧》七绝《送元二使安西》、五律《观猎》、五律《山居秋瞑》等。
B.杜甫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C.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等都是他的著名诗作。
D.李商隐,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主要作品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2、被称为大理的“母亲湖”的是( )
A.滇池 B.抚仙湖 C.洱海 D.泸沽湖
3、下列对诗句所运用手法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比兴,反问)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借代,夸张)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喻)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比拟)
4、下列各项对于文学、名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的名字嵌入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阴。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就是汉水的北岸。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如欧阳修自号为“醉翁”。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他们钻深山、探遗迹,风餐露宿,不改初心。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
A.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
文明。
B.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C.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通过他们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D.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坚硬的荒原①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①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朴实得连一条皱褶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也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颤栗的身躯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②“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光秃秃、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回答。他抬起一只脚,放在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上磨刀。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一个骷髅头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呀,啃呀,带着微弱的呻吟。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③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痛心的,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旁,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前面的全部经过。
④“给种子攒土。”老人对他说。
⑤“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不焦不躁,更不心慈手软,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⑥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的头发变白。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浇水。”孩子难过得抖成一团,似乎在问他:“爹,哪里有水呀?”“哭,你眼睛里有。”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那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吮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为了挤出那些疲惫不堪的泪水,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坚硬的荒原上。
⑦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摩着土坑的四周。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了几个叶片。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知道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④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枝头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老人放开了孩子,他已停止哭泣,满头白发。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老人抓住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儿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到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⑨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⑩一把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把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把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注]①指阿根廷和乌拉圭境内的潘帕荒原。
【1】请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作用。
【2】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
②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
【3】简析第⑨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4】文学评论家说,拉丁美洲作家常借助象征手法,设置看似荒诞离奇的情节,来表达深邃的主题。请结合小说画线段落谈谈你对荒诞情节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飘荡的情景。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的破旧来表现生活贫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是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以此反衬今夜的孤寂。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
④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对待“誉”和“非”,应该“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
⑤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莺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极言宫女之侈;“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极言宫中之香;“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极言秦皇之势。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用倒装既突出强调了孙权是英雄,也更能突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心酸。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 ”表达诗人同友人的依依惜别,“________________ ”则点明诗人与友人都是离乡宦游之人,却又在他乡分手,更加重了离别的伤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刘禅能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该“妄自菲薄”,说些不合道理的话,“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青泥岭上蜿蜒盘旋、曲折难行的山道。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开阔高远。曹操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表达对英才的渴慕。魏征借用《荀子》中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了“载舟覆舟,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韩愈取意《论语》,在《师说》中用“三人行,____________”来强调从师学道的普遍性。杜牧《阿房宫赋》的起句“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阿房出”,仿效了陆参“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的句法,短促有力。张孝祥在苏轼“扣舷而歌之”“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诗文的影响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的满腔豪情。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李白 韦应物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3分)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3分)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呈润,字中严,龙溪人。崇祯元年进士。三年冬,疏陈兵屯之策:“请敕顺天、保定两巡抚简所部壮士,大邑五百人,小邑二三百人,分营训练。而天津翟凤翀、通州范景文、昌平侯恂并建节钺,宜令练兵之外兼营屯田。”又陈闽海剿抚机宜六事。并议行。明年夏,久旱求言。疏言:“驿站所裁,才六十万,未足充军饷十一,而邮传益疲,势必再编里甲。是犹剜肉医疮,疮未瘳而肉先溃。边报告急,非臣子言功之日,而小捷频闻,躐加峻秩,门客厮养诡名戎籍,不阶而升,悉糜俸料,臣惧其难继也。江淮旱灾,五湖之间,海岸为谷,旧谷不登,新丝未熟,上供织造,宜且暂停。铨法坏于事例,正途日壅,不可不疏通。抚按诸臣捐赀助饷,大抵索之民间,顾奉急公之褒。上蒙而下削,不可不禁饬。”又条陈数策,请大修北方水政。帝皆纳其言。熹宗时,司业朱之俊议建魏忠贤祠国学旁,下教有“功不在禹下”语,置籍,责诸生捐助。及帝即位,委过诸生陆万龄、曹代何以自解,首辅韩壙以同乡庇之,漏逆案。及是,之俊已迁侍讲。呈润发其奸,请与万龄弃西市,之俊由是废。宣府监视中官王坤以册籍委顿,劾巡按御史胡良机。帝夺良机官,即令坤按核。呈润上言:“我国家设御史巡九边,秩卑而任巨。良机在先朝以纠逆珰削籍,今果有罪,则有回道考核之法在,而乃以付坤。且边事日坏,病在十羊九牧。既有将帅,又有监司;既有督抚,有巡方,又有监视。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异日九边声息,监视善恶,奚从而闻之?乞召还良机,毋使仰鼻息于中贵。”帝以呈润党比,贬三级,出之外。
(节选自《明史·魏呈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B.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C.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D.一官出/增一官扰/中贵之威/又复十倍御史/偶获戾/且莫自必其命/谁复以国事抗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钺:指符节和斧钺,由天子授予臣子,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可以之代天子巡狩。
B.里甲:明朝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以邻近110户为1里,从中推10户为里长,余100户分为10甲。
C.俸料:朝廷官员除俸禄外,又给食料、厨料等,其中以货币支付的部分则称“俸料钱”。
D.铨法:铨,铨选;铨法是指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古时铨选和科举之事都由吏部掌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呈润关心军务,疏陈营边策略。他不仅提出要挑选壮士练兵以备外患,还指出要屯田以补内需。
B.魏呈润一针见血,剖析弊政之害。他认为撤裁驿站于事无补,冒名军籍、欺下蒙上现象需严加整顿。
C.魏呈润不畏权贵,揭发逆党奸邪。即使是对首辅庇护的朱之俊,他亦请求皇上给予朱之俊死刑的处罚。
D.魏呈润正直敢言,竭力替人辩解。他批评边境官吏冗杂,宦官贪污;为胡良机求情,自己因此被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抚按诸臣捐赀助饷,大抵索之民间,顾奉急公之褒。
(2)异日九边声息,监视善恶,奚从而闻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10月13日,芬兰人都要欢度“国际失败日”,鼓励全世界人民“自曝已短”,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官网上甚至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这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竟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有经历了试错的过程,才能快速地成长,最终成就能力之外的事情。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从不尝试新事物的人,才能永远不犯错。”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