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每次语文老师让我们对某个问题自由发表看法时,我们都要等到老师抛砖引玉后才纷纷发表意见。
B. 我的奥数教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我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就是我的高足,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我以他为荣。”
C. 高鹗在精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后,用尽心血,终于狗尾续貂地完成了后40回,这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完整的、珍贵的《红楼梦》。
D. 老教授谦虚地说:“这次入选‘散文百家’,我能忝列其中,受之有愧啊!”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B. 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有“童话诗人”、“格格作家”之称的分别是?( )
A.北岛 王安忆 B.海子 严歌苓 C.顾城 叶广芩 D.舒婷 池莉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袁有事先走,抱歉地说:“见谅,我和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先失陪了。”
B. 此次我处独力策划的大型招商活动恐有遗漏,欢迎大家多提意见积极进言。
C. 这家公司现在的规模不大,但我看重它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前景,愿意屈就。
D. 我握住老张的手高兴地说:“老张,同喜同喜啊,这次我们有幸一起晋升。”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对幸福有不同看法,现在一般认为,幸福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状态持续地觉得满意的感受,当然这通常是以占有资源或者物质享受为前提,所以个人的幸福感受有着较强的主观性、个人性或个体差异性,它与人的品德、性格等内在条件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完整的美好生活,幸福不是虚无缥缈的彼岸对象,而是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的经验状态,它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情境之中,而这一切全都有赖于美德这个内在条件的支撑与保障。
美德首先是指勇敢、节制、慷慨、诚实这样的伦理美德,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在心理层面,它们意味着行为者的情感和欲望在处理实践事务时的适度状态。为了获得适度性,行为者需要将情感或欲望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这种理性就是一种“实践智慧”,或说理智美德。没有实践智慧这种理智美德的养成和运用,就不会有勇敢、节制这些伦理美德的呈现和实施。
美德为实现幸福莫定主体方面的基础,但美德并非实现幸福的充分条件。因为,幸福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整体描述,是一个人全部的、完整的美好生活。作为个人的整体的生活美好,幸福当然会有着某些普遍的客观维度,包括主体自身的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要实现幸福,除了行为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外在条件也不可或缺。当然,在诸多条件中,美德的优先地位必须得到承认。
不论个人的幸福感受有什么样的主观性,幸福总是需要有某种客观物质条件作为基础,缺失这些客观性要素,幸福就只能是空中楼阁。物质财富的丰裕是获得幸福的初始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贫穷对普通人来说,往往成为其不幸的根源。社会公正、仁爱秩序是普遍幸福的社会制度条件。对公正的追求是人们一种非常基本的内在的心理倾向,人们期望能够拥有基本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能免除自己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担忧。仁爱也是社会制度一种应然追求,要提高社会的普遍幸福感,必须补好这个短板。幸福还以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为滋养条件。经验表明,社会的精神文化状况与幸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能够给人民的精神素质提升以深入的滋养,增强他们发现和创造人生意义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一种更稳定、更有价值的幸福感。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须塑造自己的社会性本质,还须将社会关系整合到我们品质之中。一个没有他人和社会的眼界的人,就是只能汲汲于私利私欲满足的人,其幸福感是不健康的、病态的,甚至会发展为变态的。如果走出小我的限囿,在生活和工作中,把自己的成就动机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与自己的人伦志向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够在履行自己的社会伦理责任中获得生活的永不枯竭的意义感,从而感受一种高尚的、持久的幸福。
(摘编自《幸福的条件》)
【1】根据原文,下列对“幸福”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幸福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一个人全面、整体的生活美好,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B. 幸福不是一种虚渺的精神想象,而是一种具体的经验感受,与具体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 幸福的实现需要诸多条件,其中美德有优先地位,因为它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主体方面的基础。
D. 幸福的获得需要社会公正、仁爱秩序等制度性条件,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人们就没有幸福感可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幸福的客观维度,表现为主体精神素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它们都作用于群体,而与个人无关。
B. 人都有物质享受的追求,丰裕的物质财富是获得幸福的初始前提,贫穷往往是普通人不幸的根源。
C. 社会优秀精神文化的繁荣能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有利于人幸福感的获得,增强创造人生意义的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及获得教育、发展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这些都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
B. 美德不只是人的优秀品质,还包括实践智慧,它们会规范人的正常情感或欲望,使之处于适度状态。
C. 作为获得幸福的内在条件,美德具有主观性,但它不是纯个人性的表现,而有一定的社会性本质。
D. 幸福的前提是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这导致幸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个人性和个体差异性。
7、(1)__________________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 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6)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 ,故逐之。(左丘明《曹刿论战》)
(7)_________ ,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8)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 。(王实甫《西厢记》)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2)《观沧海》中,诗人用“ , ”两句描写了水波荡漾,山石耸立的宏阔之境。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两句指出与死亡相比,仁人志士更厌恶的是失去做人的道义,所以在面对祸患的时候他们能慷慨赴难。
(4)孟子在“ , ”两句中指出那些能舍生取义的人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
(5)“ , ”两句表达了“不合道义的财富绝不能接受”的金钱观。
(6)《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河面桥梁的两句是“ , ”。
(7)“ , ”两句点明了阿房宫中的宫人曾经的身份。
(8)《阿房宫赋》中以比喻的手法表现秦朝贵族对从六国搜刮来的金银财宝挥霍无度,且随意抛弃的三句“ , , ”。
(9) ,用之如泥沙?
(10)《论语》中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引用《谐》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大鹏飞向南冥的情景。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王湾《次北固山下》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而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思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题目,以“夜饮”二字为中心,逐步展开写景、叙事和抒情。
B.秋夜风凉,冷雨交加,凄恻动人的萧瑟之声,尽显边地之夜的荒凉景象。
C.诗歌颔联化用《离骚》中名句,遥想家中双亲,流露出诗人迟暮衰老之感。
D.诗歌颈联写壮士舞剑、胡笳悲音,豪壮欢愉后诗人心情变得沉重,思潮难平。
【2】清人姚范评论尾联“托意深婉”,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荣,宿迁人。初冒父名江。从魏国公徐达战灰山、黑松林。为总旗,给事燕邸。雄伟多智略,成祖深器之,授密云卫百户。从起兵为前锋,屡立战功。徇山东,与朱荣帅精骑三千,夜袭南军于滑口,斩数千人,获马三千,擒都指挥唐礼等。战滹沱河,夺浮桥,掠馆陶、曹州,大获。还军救北平,败平安军于平村。杨文以辽东兵围永平,江往援,文引却。江声言还北平,行二十余里,卷甲夜入永平。文闻江去,复来攻。江突出掩击,大败之。
时南军驻宿州,积粮为持久计。成祖患之,议绝其饷道。命江将三千人往,趑趄不行。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永乐八年从北征,以游击将军督前哨。败阿鲁台于靖虏镇。师还为殿,即军中进左都督,遣镇辽东。敌阑入杀官军。帝怒,命斩江,既而宥之。
倭数寇海上,北抵辽,南讫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十七年六月,瞭者言东南海岛中举火。江急引兵赴埚上。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贼入伏中,炮举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贼。贼走樱桃园空堡中。江开西壁纵之走,复分两路夹击,尽覆之,斩首千余级,生擒百三十人。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诏封广宁伯,禄千二百石,予世券,始更名荣。寻遣还镇。明年四月卒。赠侯,谥忠武。
(节选自《明史·刘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B.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C.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D.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皇帝封赐。
B.倭,指矮小,是中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倭寇指侵犯我国沿海边境的日本海盗。
C.辰和酉,都属于地支。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分别以天干地支表示。
D.石,量词,文中表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也可表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荣深于谋略,用兵诡诈。他夜袭南军,出其不意;与杨文作战时,他扬言回北平,诱使杨文上当,然后半路折回,杀得杨文措手不及。
B.刘荣疏漏酿祸,差点被斩。他大败阿鲁台,升职后镇守辽东,被敌人混入,杀死了不少官军,皇上大怒,下令斩他,过后又宽恕了他。
C.刘荣重创倭寇,保境安宁。倭寇屡次进犯中国沿海地区,他依据地形,设下埋伏,全歼倭寇。倭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不敢再犯。
D.刘荣战功赫赫,享尽尊荣。他最初因身材高大且有谋略,受成祖器重,后来随成祖南征,屡立战功,生前被赐伯爵,死后追封侯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
(2)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始,长征系列火箭实现第一个10次发射用时37年;第二个10次发射用时7年多:第三个100次发射用时4年多;第四个100次发射仅用了33个月。
——2021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北斗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
——2022年4月25日《光明日报》
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是我国科技和社会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进步的缩影,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年轻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