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辽宁铁岭高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云霞明灭可睹   ②一食尽粟--石

    B.①我欲之梦吴越 ②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C.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浅,相去复几许

    D.①春水碧天   ②取之

  • 2、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 3、下面加点词使用正确的是(   )。

    A.视功名若敝屣 (屣,没有后跟的鞋子或草鞋)

    B.视功名若敝履 (履,鞋的通指)

    C.视功名若敝屦 (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的鞋子)

    D.视功名若敝屐 (屐ji, 指木底带齿的鞋子)

  • 4、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本词由古迹描写到古代事件和人物,用典抒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当局者的告诫。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感叹当前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抵御强敌,振兴国家。

    C.下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通过描写人们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

    D.本词意境苍凉,辛弃疾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将现实感受和历史交织。

  •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

    ①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要用坚如磐石的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②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它告诉世人:建立在共同信仰和追求基础的友谊,是万古长青,牢不可破的。

    ③肝脏的健康与日常生活休戚与共,爱护肝脏应从预防开始。生活中最常见的伤肝行为有常常悲观、经常发怒、过度劳累或经常熬夜。

    ④河南是饮食大省,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舌尖3》对河南美食十分推崇,但是河南的美食博大精深,纪录片中介绍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⑤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入冬后,我省就进入献血淡季期,血液库存寅吃卯粮,难以保证临床医疗用血需求。

    ⑥一个在上面神情悠然地坐着,而另一个却在下面气喘如牛地狂奔,社会的等级、人间的不平显得格外分明,因此历来做这人力车的文章不绝如缕

    A.③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弹一星”郭永怀

    胡晓青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因故不能成行。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中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从此,郭永怀开始了最艰苦的研究工作,通过四年多的辛勤劳动,郭永怀重于在跨声速流动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1945年,他以坚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钱学森评价道:“郭做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这一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闻名世界。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行速度并不理想。而解决“声障”问题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这一概念还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渴望用平生所学为祖国服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个机会。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1956年11月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理论探索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从外貌看,郭永怀身体瘦弱,不到半百已双鬓斑白,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而他工作起来,精力却是超人的。1963年,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每次都会增加身体的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但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周恩来叮嘱郭永怀等科学家尽量不要乘飞机,郭永怀为赶进度仍经常飞来飞去。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一叠纸,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了下来——是那份无比珍贵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焦黑难辨的尸体,完好无损的手稿……面对这种情形,所有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

    而此时,他的妻子李佩却被诬陷为“美国特务”,正在接受所谓的政治审查。那天,她没有流泪,只是凝望着窗外,长久地,一言不发。

    在郭永怀牺牲后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接着,在他牺牲不到两年的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了表彰郭永怀的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于1968年12月25日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永怀赤诚;后来者,永怀感佩。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她很少提起郭永怀。“两弹一星”奖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他的遗物,也悉数捐给了力学所。她只是固执地守着60年不变的家,哪儿也不去。有个学生这样回忆:“多少年过去了我才明白,李佩老师所从事的、竭尽身心的教育工作,其实是郭先生事业的延续,郭、李实际是一个人。”

    (摘自段雨《做个铺路人》)

    ②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主张,见解独到,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摘自《中国现代科学家(六)》纪念邮票发行资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郭永怀选择了鲜有人涉足的“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通过四年的努力,攻克了科学难题,获得博士学位。

    B. 郭永怀探索开创出了奇异摄动理论,在此基础上,于钱学森一起拼搏努力,首次提出的“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C. 本文画线的语句,在细节描写中还有对比的笔法,展现了郭永怀于警卫员在生命危急关头,竭尽全力保护核导弹试验数据的光辉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D. 郭永怀牺牲后,妻子李佩无比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着丈夫的事业。几十年来,固守着他们的家。从这个角度上说,两个人始终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

    2本文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后来者,永怀感佩”,作为“后来者”,我们对郭永怀的哪些精神应“永怀感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应用填空题。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夜喜雨》中,经常被引用来比喻进行思想教育要用恰当的方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2)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行路难(其一)》中写朋友为其饯行,李白面对奢华盛宴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中的诗句,借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写秦人把从六国搜刮来的玉当作石头,珍珠当作土块,十分挥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虽然自己衣服破旧但一点都不羡慕他人的华丽穿戴。

    (2)韩愈《师说》中解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面对徐徐的清风、平静的水面,苏轼是这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行

    郑谷①

    漂泊病难任,逢人泪满襟。

    关东多事日,天末未归心。

    夜雨荆江涨,春云郢树深。

    殷勤听渔唱,渐次入吴音。

    (注)①郑谷:晚唐诗人,江西宜春(古属吴地)人。黄巢起义时,逃奔西蜀。②郢: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1请根据前两联,概括作者“泪满襟”的原因。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谘经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遽归,余亦不能畏訾謷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瞑行驻乎虚空之径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节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材料二:阳山,天下之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孥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余A乍闻B心忡惕D若暝行E驻乎F虚空之径G四望而H无所归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历岁始得一会合”与《六国论》“率赂秦耶”中的两个“率”词义相同。

    B.“谘经诹史”与《出师表》“以咨诹善道”中的两个“诹”词义相同。

    C.“秋以为期”与《氓》中的“秋以为期”句式一样,正常语序为“以秋为期”。

    D.穷,文中指偏僻、荒僻;与成语“山穷水尽”中的“穷”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王篛林家在金坛,方苞家在江宁,两人很少见面;直到方苞被囚禁在刑部监狱、王篛林进京应试,二人见面的机会才增多,交情也变得更为浓厚。

    B.方苞居住在海淀期间,王篛林在翰林院任官;两家虽然距离较远,但无论事情大小,都会互通消息。当王篛林打算回乡时,方苞劝说他不要离开。

    C.阳山地险兽猛、江急石利、行船艰险;韩愈初到此地,因为言语不通,只好通过在地上写字的方法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

    D.区册主动同韩愈结交,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仪表壮美、言辞思想非凡,韩愈认为这样的人很难遇到,和他一同治学游玩,心情也渐渐愉悦起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讪笑何?

    (2)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5】方苞与王篛林、韩愈与区册的交往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

    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灾难、疾病、恐惧都跳了出来,但盒子里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之前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是问题。

    ——英文纪录片《武汉战疫纪》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艾青《礁石》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根据自己的思考与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