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书法艺术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B.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他培养了80多位研究生。他的生物信息学课,是生科院最受欢迎的课,我的学生都选了他的课。
C.从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算起,截至4月11日,已有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亮相,迎接新身份。
D.钟扬对职务和名利总是看得很轻,考虑的更多的是社会,是国家,不仅关注的是当下,还有长远的未来。
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飞羽觞而醉月
C.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D.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模棱两可而流芳百世。
B.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这真使我百思不解。
C.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宇宙的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
D.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旅游局将采取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强化考核督导、强化宣传引导,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B.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激起更大范围贸易战的趋势,无论世贸组织和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都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升级。
C. 蔡英文在民进党实现全面执政后,借口支持转型正义、清算不当党产的名义,对国民党的党产全面开铡,大开杀戒。
D. 年均贡献率超过30%、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贡献者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由原始封闭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在19世纪作出的世界历史预言如今变为现实,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已经并正在被人类的实践所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苏美崛起,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并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英国学者G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和全球史观。他认为:西方史学需要“重新定向”,史学家应该从欧洲和西方跳出,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
历史行进到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世界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带来的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被强化,相距遥远的地域相互联系,人类的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形成了相互依存、彼此依赖的新型关系。
正是在深刻把握历史与现实辩证关系、洞察中国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传承以往世界历史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和平外交理念,它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狭隘性和“民族一国家”的扩张性,集中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和平,致力于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超越了均势和霸权两种国际秩序观,形成了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本质就是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思想,是一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道路创新,是对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治理上的超越。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是对全球治理的现实回应,也是我国在新时代基于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等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体现,指明了人类未来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未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遥远并不等于渺茫,它的因素就存在于历史和现实之中。作为制度,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已成现实。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虽然遭遇严重挫折,但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迈进新时代,重铸了世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心。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
(摘编自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2019年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打破地域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并最终走向统一的过程。
B.英国学者巴勒克拉夫基于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预言,明确提出了全球史和全球史观。
C.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有包容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总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再分别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B.文章概叙“二战”后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规律。
C.文章在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时,将其与“西方中心论”作对比,突出其优越和创新特点。
D.文章最后一段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方法,即世界各国人民凝聚共识,普遍参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全球各个国家、民族的交往才更深入、更广泛,相互依存、彼此依赖新型关系才能够建立。
B.中国在准确把握历史与现实关系、中国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
C.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注的是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和平,它超越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思想。
D.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一定会实现。
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表明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隔绝、少有往来。
(3)杜甫在《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服饰、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一心向学的心态。
(2)屈原在《离骚》中,要剪裁植物的叶子缀缝花瓣成衣服,表现其超脱世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自抒怀抱,表达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相近。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豪情。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的《过秦论》多用排比或对偶,语言上具有“气盛”的特点,如开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心极大。
(2)《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姜夔的《扬州慢》善用衬托手法,行文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___________”的动,来映衬“___________”的静。
12、阅读下面诗歌与评点,完成小题。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评点:苏仲翔:“在长安”三字是诗眼。比《离骚》美人芳草之慕,似是太白被谤长安后作。 朱熹:美人,美好之妇人,盖托词而寄意于君也。王夫之: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馀,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
【1】下列对本诗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纬”两句以听觉、触觉渲染秋意之凄冷。
B.“孤灯”两句以心理和动作写人的思念无望。
C.“高天”“波澜”以乐景、虚景衬人之哀情。
D.末尾两句回应篇首,短促有力,韵律感强。
【2】结合评点,赏析本诗“长安”“美人”两个意象在表达情志上的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子难客
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③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④。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⑤囋⑥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殖:种植,使……繁衍生长。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和:_________;②亦:________;③并:_________;④类: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青少年宫活动部组织开展“热爱故乡”的主题交流活动,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条理清楚,内容丰富,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