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一模]吉林省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斡旋互相推诿六言六弊诲人不倦

    B. 脉搏不可思议知者安仁进退维谷

    C. 焦燥草菅人命如切如磋青春永驻

    D. 怠慢绘事后素察颜观色沽名钓誉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近日,王源受邀出席第7届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呼吁人们关注普及优质教育及教育公平问题。

    B. 李守镇委员说,要变成制造强国,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C. 这次校园歌唱比赛办得十分成功,主办老师还特地邀请了三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D. 《心画》一书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清晰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演变、生发与成熟的发展历程。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③羽化登仙④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4、在下列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___。___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___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致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______。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______。

    A. 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

    B. 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C. 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

    D. 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错死了的画家(节选)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很久以来,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横贯四栏的标题,不禁惊呆了:《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

    标题之下黑体字的按语:维梅尔卡特二月二十一日夜间消息:画家鲁乔·普菜东扎尼短期患病后,因医治无效,于两天前逝世。据死者生前意愿,去世消息在他大殓后才发布。

    再下面是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悼文,约占一栏,由美术批评家焦万尼·斯特方尼署名。还有去世者的一帧约二十年前拍的照片。

    普莱东扎尼目瞪口呆,以为自己眼花了,又把悼文浏览了一遍。尽管看得快,还是在捧场的形容词之间到处辨出一些恶毒的语句。

    “马梯尔德!马梯尔德!”普莱东扎尼喊道。

    “什么事?”他妻子从隔壁房间答应。

    “快来!快来!”他求她说。

    “等一等,我正在熨衣服。”

    “我叫你过来呀!”

    听到他的声调如此惊慌,马梯尔德放下熨斗,跑了过来。

    “你看,你看,”画家把报纸递给她,哭也似的说。

    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唉呀,我的鲁乔,我可怜的鲁乔,我亲爱的!”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

    这情景使丈夫恼火了。“马蒂德,你疯了吗?”

    马梯尔德立即止住哭,瞧瞧丈夫,神色坦然了。接着像刚才感到自己成了寡妇而轻率地哭泣一样。她想到了事件诙谐的一面,又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够了!够了!”他怒气冲冲地咒骂着。“你不明白吗?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现在报社社长居然开这种玩笑,他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普莱东扎尼赶到城里,直奔报社。社长殷勤地接待他。

    “亲爱的大师,请坐。不,不。那张小沙发更舒服些。抽烟吗?……这种打火机老打不着,真糟糕……烟灰缸在这儿……请您讲吧: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普莱东扎尼惊诧不已。

    “是……是……今天的报纸……第三页……有我的讣告……”

    “您的讣告?”社长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折起的报纸,打开一看,顿时明白了,稍稍有点窘,但马上恢复常态,轻轻咳了几声。

    “哦,哦,哦,出了个小毛病,是吗?和事实有点出入……”

    普莱东扎尼按捺不住了。

    “出入?”他吼叫着。“你们把我杀了,把我杀死了!”

    “是啊,是啊,”社长冷静地说。“也许……我们这么说吧……这则消息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意图……从另一方面说,我希望您能正确地评价我的报纸对您的艺术所作的赞扬……”

    “什么赞扬!你们把我毁了,全毁了。”

    “唉,我不否认有些不确切之处……”

    “你们说我死了,而我活着……您却仅仅说成是不确切!简直可以把人逼疯。我正式要求你们在报上同一地方登一篇更正声明。我保留要求你们赔偿损失的权利!”

    “损失?不过我亲爱的先生,”他从称呼“大师”降格为普通“先生”,这是个不祥之兆,“您马上要鸿运高照了还不知道?”

    “鸿运高照?”

    “是啊,鸿运高照。一位画家死后,他的作品的价格就会立即上涨。我们并非有意地,是啊,并非有意地帮了您一个无与伦比的大忙。”

    “那么我……我就该装死啰?……就该销声匿迹?”

    “那当然,如果您愿意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天啊,您总不会放过这机会吧?……您考虑一下:办个像样的遗作展览会,好好地鼓吹一番……我们这一方面要尽力为您宣传……也许能做成几百万的生意,也可能是几千万,我亲爱的大师。”

    “那我呢?我得远离尘世?”

    “请告诉我:您也许有个兄弟吧?”

    “有啊。他在南非。”

    “好极了。他的面孔像您吗?”

    “挺像。不过他留胡子。”

    “太妙了!您也把胡子留起来。您就冒充您的兄弟!一切都会十分顺利……您听我说:最好听其自然……以后您会明白的……更正声明之类……我就不知道最终对谁有好处……”

    对这件事他无法不答应。他回到乡下别墅,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听凭胡子生长。他的妻子服丧,朋友们都来看望她,服丧对她很适宜。接着顾客纷纷登门:有商人、收藏家、有生意头脑的人。那些以前难以卖到四、五万的油画,现在卖二十万是轻而易举。于是普莱东扎尼在他的密室中不断地创作,一幅又一幅画,当然他作画的日期提前了。遗作在城里展出了,获得极大的成功。除去一切开销,净赚五百五十万。

    一个月以后,他的胡子已经长得足够浓密了,就冒险外出,自称普莱东扎尼的兄弟,从南非归来。他戴上一副眼镜,模仿外乡人的口音。人们纷纷说:他们兄弟俩真像啊。

    在一次散步时,他出于好奇,一直走到公墓。在他家族的祭堂里,一位石匠正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板上刻他的姓名以及生卒年月。

    他跟石匠说他是死者的弟弟。他用钥匙打开铜门的锁,走到地下墓室。亲属的棺材一只叠一只。真多啊!有一具是崭新的,漂亮极了。他看到棺木的铜牌上写着“鲁乔·普莱东扎尼”。

    棺木的声音说明里面是空的。还好

    (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位画家死后,他的作品的价格就会立即上涨”反映了当时社会艺术签赏的病态心理,批判意味明显。

    B.画家对社长的策划与安排“他无法不答应”,可见面家不惜以“死”换取更多的钱,人性的贪婪展露无遗。

    C.小说通过“错死”这一事件讽刺了画家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而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D.小说将画家与他妻子对“错死”一事的态度进行了对比,表现了画家妻子处事泰然的品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贯,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错死了的画家”是小说的行文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错死”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以具有荒诞性的事件作为开头,逐步展开情节,设计巧妙,引人入胜。

    C.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语言细腻、典雅。

    D.本文中大量对话的使用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刻画更为生动。

    【3】小说结尾“还好”二字意蕴丰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作家迪诺·布扎蒂被称为“意大利的卡夫卡”,这篇小说与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指向“异化”主题,但二者在写法上并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篇小说的异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作者认为人生于世,肯定会有比死还令人厌恶的事情,所以,即便身临祸患也不可逃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及从师学习,韩愈认为有些人在“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们只知道学习前者却放弃了后者,这是一种不高明的表现。

    (3)《赤壁赋》中,苏轼仿用《离骚》的句子格式进行歌唱,借“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自己在月下赤壁划船时的美好情景,从而为后面歌唱政治失意做铺垫。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我们在异乡遭遇失意,且发现与他人境遇相似时,可以借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抒发感慨。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钉子与粮食作比,突出了秦王的奢靡。

    (3)小刚在山中漫步,他听到杜鹃(又名“子规”)啼叫,于是想起了唐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无身体优势的蚯蚓,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是因为用心专一;“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里鸟儿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于阗采花

    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注)①于阗:古代西域国名。②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谗见疏,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③采花人:为国君选美之人。④明妃,王昭君。⑤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于阗“采花人”自认为胡、汉两地美女相差不多。

    B.“明妃一朝西人胡,胡中美女多羞死”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C.“胡中无花可方比”意在强调昭君之美,为下文作铺垫。

    D.前六句描写,刻画明妃貌美;后四句议论,表现诗人思绪。

    【2】诗的最后四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岭,凿岭六十五丈以达岭东古河,浚古河数里达于龙山漕河,以避浮山之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

    轼复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昔苏州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阨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B.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C.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D.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僧牒,唐宋时官府发给出家僧尼的凭证。凡有牒的僧尼得免地税、徭役。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C.漕河,古时专指运漕粮的河道,文中是指京杭大运河,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两种。

    D.三吴,指的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地理范围,一般指吴郡,吴兴,会稽三地,现泛指江浙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多法并施,治理有方。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第二年春天,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B.苏轼尽职尽责,造福一方。他用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

    C.苏轼才能出众,遭人嫉恨。他曾建议开凿运河,修筑堤岸,疏通古河道。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人,竭力阻挠,事情因此未能成功。

    D.苏轼一心为民,爱民如子。二十年中两次在杭州任职,家里有黎民画像,饮食时为他们祝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2)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好时光。——布莱希特

    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那么一口钟,来为我们敲回已经逝去的好时光。——狄更斯

    如果青春的好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张云可

    我相信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在后头。——佚名

    国富民强,风清气正,我们正逢好时光。——佚名

    什么是好时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