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老师读词语写顺序。
喜欢( )战士( )告诉( )有趣( )温暖( )
香甜( )孤单( )篮球( )嘴巴( )彩虹( )
2、按要求写词语。
喜滋滋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蒙蒙细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只言片语 ____言____语 ____言____语 ____言____语
(雪)白 ____黄 ____蓝 ____绿
3、比一比,再组词。
楼( ) 庐( ) 挂( ) 依( )
数( ) 炉( ) 桂( ) 衣(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郑重——____ 允许——____ 熟识——_______
反义词:熟识——____ 允许——____ 伶俐——_______
5、“腹背受敌”、“兵贵神速”都是描写作战的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来吗?(4分)
6、读《滁州西涧》,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下列没有出现在诗句中的景物是( )
A.幽草 B.船夫 C.黄鹂 D.舟
【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黄鹂/深树鸣
B.上有/黄鹂/深树鸣
C.上/有黄鹂/深树鸣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季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溪水唱起了歌儿
——丁冬,丁冬,
绿水和鲜花赶来报到。
夏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金蝉唱起了歌儿
——知了,知了,
给世界带来欢笑。
秋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落叶唱起了歌儿
——刷刷,刷刷,
铺成一条条金色的小道。
冬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北风唱起了歌儿
——呼呼,呼呼,
雪花在欢快地舞蹈。
【1】这篇诗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脚步。
【2】根据短文内容,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溪水——丁冬,丁冬 B. 金蝉——知了,知了
C. 落叶——沙沙,沙沙 D. 北风——呼呼,呼呼
【3】判断对错,对的√,错的×。
①春天来了,溪水唱起了歌,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______)
②四季的脚步都是悄悄的,因为四季不开心。(______)
8、铭记延安精神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1】“老牛破车”说明了( )
A.过去的延安生产工具简单,人们劳作非常辛苦。
B.过去的延安非常落后,我们必须抛弃过去的一切,选择现在幸福的生活。
【2】对“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宝塔山高大雄伟,是延安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B.这句话其实是让我们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这种精神顶天立地,指引着人们建设祖国,再创辉煌。
9、课外阅读拓展。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____________。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章语意完整。
【3】用“____”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____(A.自然 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
B.行军途中,战士们的脚都泡坏了,炊事班战士不顾劳累,每天为同志们烧水烫脚。
【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一读,完成练习。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小小的船儿”指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星星
【2】“小小的船儿”是什么样子的?( )
A.两头尖
B.两头圆
【3】“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了什么?用“_______”画出来。
【4】我还会说:小小的______ 蓝蓝的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花
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潇洒而自在。它们仿佛是和着北风那强大的冷旋律在翩翩起舞,它们是那么眷恋这浩瀚的大地,急切地挪动着脚步,向大地扑去。大地母亲欣喜地接纳了它们这群归来的孩子,把它们拥入自己宽阔的胸怀。
雪花轻悠悠地飘着,飘着……它们玉立在枝头,停留在田野。
那层层树叶间,零星地点缀着朵朵小白花,有的袅娜地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随着树枝的颤动摇曳着。
雪花被北风带着来到田野。那些饱受寒冷的农作物探出它们绿绿的叶片张望着空中飞舞的雪花,欢迎它们的新伙伴。雪花无声息地停留在它们绿色的叶片上。眺望田野,雪花调皮地躲在绿叶之中,时隐时现,曲曲折折,白绿相间。霎时,宽广的田野变得美丽动人了,如绿底白花衣的少女,赛若凌波仙子,恬静,淡雅。
我接住那飘下的一朵雪花,它洁白、晶莹,美不胜收。它着手而化,手心仿佛有着一点温湿。噢!这就是雪花的纯洁,雪花的美丽。它供人欣赏,让人领略冬天的情趣;它飘向田野,滋润那嫩嫩的绿芽。
雪花还在悠悠地飘落,那么执着,那么坚定。
【1】从文章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天空 ( )的大地 ( )的胸怀
( )地点缀 ( )地接纳 ( )地飘落
【2】缩写句子。
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与第3、4自然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就是雪花的纯洁,雪花的美丽。”这里的“纯洁”和“美丽”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阅读。
阳光
佟希仁
云缝里射出的一缕缕阳光啊,你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照在荷叶上,那颗颗小露珠儿立刻就会晶莹明亮;照在果园里,苹果、枣儿、山楂都羞红了脸膛;照在菜园里,给倭瓜染上了金黄,给茄子涂上了深紫,给芸豆花儿染上了绯红……多么有趣味的阳光啊,像个会魔法的老公公。
我想,会魔法的老公公在夜里将会是怎样的呢?
一天,我在海边沙难上玩耍,悄悄把阳光藏在一个小盒子里。夜里,我躺在床上睡着了。清晨,小猫咪把装有阳光的小盒儿碰倒在地上,小盒儿打翻了,里面的阳光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站在窗口的猫咪,望着窗外的朝霞不停地叫着。它是说那缕阳光已变成美丽的朝霞了吗?
(选自《我心中有片红枫林》,有删改)
【1】照样子,写一写。
一缕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露珠 ( )的苹果 ( )的朝霞 ( )的阳光
【3】短文的第2自然段里有不少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里圈出来。
【4】用“______________”画出短文里的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5】第2自然段写阳光照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有趣味儿的阳光啊,像个会魔法的老公公。我想它还会照在____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样)。
13、课外阅读。
夜郎自大
从前,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这里的国王从来没有到外面去过,于是以为夜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有一天,汉朝的使臣来到夜郎,国王问:“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哪个更大呀?”使臣吓了一跳,没想到国王会问这样可笑的问题。因为和汉朝比起来,夜郎真的是太小啦!
【1】夜郎太小啦,所以短文中用_____这个词形容它。我也会使用这样的词语:天气_____,太阳______。
【2】国王以为夜郎最大是因为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他。
【3】汉朝使臣觉得夜郎国王的问题很_______,如果我们不想闹这样的笑话,就要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①《三字经》中有一句话:“首孝悌(tì),次见闻。”意思是说,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孝敬父母,然后才是增广见闻。可见,孝敬父母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②在美国有一个人,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去世得早,父亲续弦,继母不疼爱他。后来,继母有了自己的儿子,对他就更加不好了。他在继母的打骂中成长,即使这样,他依然孝敬父母。在一次车祸中,父亲与弟弟身亡。继母失去了丈夫和自己的宝贝儿子,她伤心过度,疯了。
③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生活异常艰苦,他一边工作,一边照料继母,还要带着她去看病。疯了的继母对他的打骂更加厉害,骂他对她不好,骂他不让她吃饭,骂他虐待她。旁人不理解,左右邻居、亲戚都骂他不孝。他不解释,依然带着继母看病,一看就是十年。十年以后,继母的病好了,她被儿子的行为感动得痛哭流涕。
④后来,他去竞选总统,继母决定帮他拉选票。在他竞选总统的前几年里,他连连失利,继母鼓励他继续竞选。那天,在一个很关键的竞选演讲现场,继母突然又疯了,她开始打他骂他,民众哗然。他再也顾不上竞选总统的事,拉着继母要去看医生。这时,继母突然说:“我没有疯,以前的十年里我是疯了,疯了的我一直像这样骂他打他,他不仅不嫌弃我,还依然把我照顾得很好,给我看病。”说着说着,继母抱着他哭了:“这就是我的儿子!”民众为他的孝心所感动,大家纷纷为他投票。继母的这一举动,使他获得了最高票数,使他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就是美国的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
⑤我们来看,“教”字是由一个在前面的“孝”字和一个在后面的“文”字构成。其实“孝”才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弟子规》中说:“有余力,则学文。”有余力才去做学问,可如果前面的孝悌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去学后面的“文”?在古代,选皇帝的继承人时,皇帝和大臣首先考虑的是孝悌,以德为主,然后才是智商和才能。可见孝悌在一个人品德中的重要性。
⑥现在,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都只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可我们忘了,孝敬父母,才是我们最该学的第一课。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说孝敬父母比学习更重要,只是说的角度不同。这在写法上叫做( )
A. 详略得当 B. 首尾呼应 C. 前后矛盾
【2】短文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的作用是( )
A. 写得直接、真实、亲切。
B. 好像作者面对着我们交谈一样。
C. 叙述自由灵活,不受时间限制;让读者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D.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3】短文第①段和第⑤段分别引用了《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其目的是( )
A. 说明学习重于孝敬父母。
B. 说明孝敬父母重于学习。
【4】短文第③段中“她(继母)被儿子的行为感动得痛哭流涕”和第④段中“民众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两处都有“感动”二字。继母感动的是__________,民众感动的是__________。
【5】短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继母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继母此时_______的心情。
15、改写句子
风筝被风吹得无影无踪。
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①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没有任何反应。(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元元从盒子里拿出铅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好意思要您的书呢?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把铅笔借给我,好吗?
照样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画着小草。
把句子写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______
21、作文。
从本册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进行缩写,不超过200字。
要求:情节连贯,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