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xiǎng xiàng jiù shì zhǎn xiàn cāng máng gōng wù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fáng wū lín jū yāng miáo ài dài qíng lǎ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shǒu wàn(______) tì tóu(______) píng zhàng(______) máo dùn(______)
jī fěng(______) fàng sì(______) xiǎo tǐng(______) sāo yǎng(______)
mǎ tóu(______) yuǎn tiào(______) líng dāng(______) jiā qín(______)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4、比一比,再组词。
值( ) 狒( ) 侮( ) 怒( ) 冻( )
植( ) 佛( ) 海( ) 努( ) 栋( )
5、我会把字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二(_____)(_____)(_____) 妈(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
头(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 牙(_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7、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单车 ,属国 。
出汉塞,归雁 。
大漠 , 落日圆。
逢候骑,都护在 。
【1】此诗选自《 》,作者 ,是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8、课内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望庐山瀑布》是______朝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一首_____诗(填诗体名称)。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 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 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D. 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5】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不能指望一觉醒来就变得非常自信。建立信心大厦,要从砌好每一块砖开始,就是说,从你喜欢做的、拿手的事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希望—( ) 信心—( )
2.怎样“建立信心大厦”?
3.对“从你喜欢做的、拿手的事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要先做自己喜欢的、最拿手的事
B.做的事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C.要从小事做起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甜粥(zhōu)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她跟母亲住在一起,她们家里已经没有任何吃的东西了。
于是,姑娘到森林里去,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位好心的老太太……
【1】根据已给内容猜测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
A.贫穷姑娘从穷到富的事。
B.贫穷姑娘从“没有吃的”到“有吃的”的事。
【2】根据已给内容,确定要续写的内容。( )
A.好心老太太怎样帮助贫穷姑娘。
B.贫穷姑娘怎样找吃的。
11、鸟中的胖子
企鹅是生活在南极的海鸟,它善于游泳和潜水,却不能飞翔。( )它常在海岸直立行走,昂首企望,( )被人们称作“企鹅”。
企鹅的长相非常滑稽有趣。它身穿白色内衣,外面套着黑色的“燕尾服”,皮下脂肪很厚,身体圆滚滚的,被人们称为“鸟中的胖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还真有绅士派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圆滚滚 胖( ) 白( ) 绿( ) 黑( )
亮( ) 笑( ) 金( ) 气( )
2.用“──”画出描写企鹅外形特征的句子。
12、课外阅读
月光饼
琦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上一点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中秋节,她也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笑笑说:“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面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下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谢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后,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②,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角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侯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释)①琦君: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③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文章开头细致描写了月光饼哪些方面的内容,不包括的一项是( )
A.价钱
B.滋味
C.用料
D.外形
【2】时隔多年,作者对月光饼样子记得这么清晰的原因不包括哪一项?( )
A.月光饼的样子非常独特
B.月光饼是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
C.月光饼的价格非常便宜
D.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3】“她忽然掰下半个饼给我说:‘我们分!我要跟你好。’”表姑跟我分饼,更多的是希望( )(单选)
A.跟我分享香香的月光饼
B.我们俩都越长越漂亮,有一张观音面
C.跟我和好,保持友好的关系
D.比我大,让着我,不跟我争
【4】本文作者琦君,本学期我们学过她写的文章_________,里面写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从这句话体会到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牛和老骡子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老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
牛对老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
把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
小牛还是装病了,老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
骡子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如何。“虽然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子回
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
有?”“没有。”老骡子回答。
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老骡子从田间回来时,小牛问道:“今
天怎么样?”“虽然还不错,”老骡子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
“老家伙说我什么了?”“虽然啥也没有对我说,”老骡子说,“但是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1】小牛两次装病,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
【2】小牛装病不耕田,却询问“老家伙说我什么了?”“老家伙”是谁?“一再询问”表明了什么?
“老家伙”指___________ ;“一再询问”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短文中出现了骡子、牛,它们都是农村的力畜,我知道还有_____也是。
【4】老骡子和小牛的差别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屠夫是干什么的?老农夫和屠夫说话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1)这段话中有比喻句,用“——”线画出来。
(2)请写出文中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3)文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4)比一比,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15、我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例:三毛吃起葡萄来。
三毛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三毛在看竹笋。
2.花园里有许多花。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弥漫树林。(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小朋友在河里钻上钻下。(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这难道不是战争的罪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吵闹 思路 踢球声 我的 打断了 的
1.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2.改成“把”字句。
3.改成“被”字句。
18、小姑娘递给了过路人一个水罐。(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子的耳朵难道不是竖起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作为习作的内容。
选题一: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你选择“勇敢”了吗?面对失败、痛苦,你选择“坚强”了吗?面对诱惑,你选择“拒绝”了吗?
生活中的选择千千万万,请你以“选择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写作文,不能只将题目命名为“选择”;(2)只写一件事,写清事情的整个过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450字。
选题二:本学期,你一定参加过学校的许多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和各种赛事;参加过社区、乡村的各种民俗活动,如看戏、婚嫁、节日庆贺等;还参加家人、朋友的各种聚会活动。活动中,一定有些场面让你感动、兴奋、幸福、难忘,甚至引发你的思考。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活动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