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该液体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该液体的质量是100g
C.该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空烧杯的质量是40g
2、甲、乙两支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的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管的内径相等( )
A.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
B.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小
C.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与乙的读数相同
D.甲、乙水银柱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两温度计读数相同
3、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D.歌声总是以340m/s的速度向外传播
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下列措施属于减缓蒸发的是( )
A.把新鲜蔬菜装进保鲜袋里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用扫帚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头发
6、下列单位换算是正确的是
A.4.5m=4.5m×100cm=450cm
B.456mm=456×=0.456m
C.36cm=36÷100m=0.36m
D.64dm=64×m=6.4m
7、以下的测量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
A.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dm
B.体积为1L的水重约为10N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洗澡水的温度约65℃比较合适
8、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9、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0、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彩虹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下光斑
B.屏上的皮影
C.萌娃照镜
D.光的色散
1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铁块加热后压扁,质量不变
B.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C.矿石从月球带回地球,质量变大
D.5kg棉花质量与5kg木头质量并不相等
12、晴朗的夏天,树荫下的光斑是:( )
A.方形的
B.太阳的影子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13、如图所示为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场景。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保存疫苗的冰箱门打开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B.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C.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D.在核酸采样现场,志愿者放置冰块给医护人员降温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14、“教室是陪伴我们最长久的家”,下列有关数据合理的是( )
A.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
B.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是左右
C.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
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15、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婷婷在进行思考
C.一颗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
D.水凝固成冰
1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下列说法中你不同意的是( )
A.小明同学认为这两种实验器材乙图最为合理
B.甲图两侧挂等质量的钩码,纸片保持静止,挂上质量不等的钩码,不能保持静止,说明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C.甲图将纸片转动一定的角度,释放后纸片马上转回来,说明平衡的两个力一定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D.甲图,将纸片撕开,两瓣纸片都不能保持静止,说明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7、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0℃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0mL
18、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 点处,就能很容易地打开水龙头。此过程中,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施力物体
19、日常生活中对密度和质量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铁比铝“重”,“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B.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利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列车车体,因为它的密度大,行驶时列车更稳
20、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二维码正立的实像
D.要使二维码的像变小,可将手机需靠近二维码
21、炎热的夏天,吹电扇可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 )
A.吹出的风的温度低
B.吹风能降低室温
C.吹风能吹走热气
D.吹风能加快体表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
22、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下列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日食
D.雨后彩虹
23、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2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25、有一种神秘的舞蹈,名叫“断头舞”,看起来脑袋瞬间掉落,图所示,以______为参照物,看起来头好像突然断了一样;成功的关键是表演者的衣服较硬,能直立在肩膀上,当以肩部为参照物时,衣服领子基本是______的。
26、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_______.
27、30um= mm= m.
28、(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N。
(2)如图所示,小球悬浮在水中,请画出此时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______。
(3)如图所示,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的力臂l______。
29、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___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
(3)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行驶且两车速度保持不变,问100秒后两车相距多少米_______?
30、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31、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2、小杰的哥哥买了一条领带,此领带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由此可见,领带是利用_______材料制成的.
33、男低音高声唱歌,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的______ 大,女高音的______ 高.他们的歌声是通过______ 传入我们的耳中的.
3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5、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6、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30m.,若该司机此时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0.8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37、下图为小明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8、起重机把质量为6×103kg的重物匀速提升了2m,如果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105J,则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39、如图用一个定滑轮和个动滑轮组成个最省力的滑轮组,请画出它的绕线方式。
40、在图中,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1、如图所示,画出由点光源S发出的所有经过A点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