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终鲜兄弟:终于没有兄弟。 ②行年四岁:经历了四年。
③供养无主:没有主人供养。④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⑤日笃:一天一天沉重。 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⑦伏惟:伏惟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⑧死当结草:死后再算账。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⑧ C.①④⑥⑦ D.②④⑥⑧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 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 朗朗乾坤。
③近日,我国第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再上新台阶,真是大快人心。
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诗歌在唐朝取得的成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代诗人有 心效仿,却只能望其项背。
⑤习近平同志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
⑥苹果的直营店连续开了三家,但是并未引起其他零售卖场、受权商家的恐慌,因为大家有各自的需要和模式,相互平行互不干扰,因此可以安然无恙。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3、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4、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被称为“更”。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点—5点。
B.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诗中的“夷歌”指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
D.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杜甫常借用与诸葛亮有关的典故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问11月27日,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航行4.84亿公里后,成功着陆于火星赤道以北平坦的埃律西昂平原上,成为人类派出的第一个倾听火星“内心”的使者。
“洞察”号将主要进行三项研究:一是通过“内部结构地震试验”仪器,测量火星地震以及由陨石撞击引发的震颤,借助收集的振动数据探测火星内部各层情况;二是借助一对极其精准的无线电发射机,确定“洞察”号在太空中的详细位置,并观测火星旋转的微小抖动。根据抖动的情况,可以判断火星内核是固体还是液体;三是利用“热流和物理学性能探测套件”测量地层热量的来源,研究热量如何流过周围岩石的情况。
科学家将解读相关数据,了解火星的历史、内部构造和活动,从而解答行星和太阳系科学领域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太阳系内包括地球在内的岩石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材料二)
人类运今为止共发射40多个火星探测器,成功率仅为50%左右,因而有人把火星称为“挥测器坟场”。
由于距离遥远,从地球发送到火星的无线电信号延时约20分钟,这需要探测器具有很强的自主控制能力。相比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要进行更多次、更精确的轨道修正,才能准确到达目的地。如果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近地点有每秒1米的边度差式1公里的高度差,到达火星附近时的位置误差可达10万公里。美国“勇气”号在降落火星前,先后4次修正了航线。
靠近火星后,探测器需要精准地进入火星轨道,这一动作被形容为“从巴黎打一颗高尔夫球,一杆落入东京的球洞”,探测器切入火星轨道过程中,如果切入点离火星略远,则无法被火星引力捕获;如果切入点太近,则可能闯进火星大气层坠毁。
(材料三)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埃律西昂平原着陆,其着陆点距离“好奇”号着陆点盖尔撞击坑约600公里。
为火星探测器选着陆点绝非易事,火星表面既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又有深达6000米的峡谷和落差达27000米的太阳系第一高山。火星的南半球遍布着高低起伏的山脉与峡谷,北丰球的地形则相对比较平坦。因此,绝大多数的火星着陆探测器都降落在北半球及赤遒附近。如果探测器不慎降落在一片充满岩石的区域,将会给探测器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好奇”号着陆点的选取工作在2006年就开始了,科学家们提交了33个备选着陆点方案。一年后,科学家们利用遥感观测获得的数据对着陆点进行二轮遴选,候选着陆点减少到6个。有趣的是,盖尔撞击坑在此轮出局了。然而,2008年MRO探测器带来了新的岩石成分探测数据表明,盖尔撞击坑中存在大量只能在富含水的环境中形成的矿物,这意味着该地曾经存在过湖泊,其地貌特征也表明那里曾经被洪水频繁地冲刷过。这些新情况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盖尔撞击坑重新被列为备选登陆点。从着陆至今,“好奇”号带来大量的新发现,今年6月还发现了有机物分子存在的证据,这表明选取盖尔撞击坑作为着陆点是相当正确的。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洞察”号通过收集火星振动数据和观测火星旋转抖动来探测火星内部的情况。
B. 科学家将借助“洞察”号探测器获取火星的振动、位置、热量等方面的数据。
C. 火星探测器能否准确到达目的地取决于地火转移轨道近地点速度、高度差控制。
D. 要遴选出探测条件最佳的火星着陆点,离不开对遥感观测所获得的数据的分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通过对火星的历史、内部构造和活动的研究,进而了解地球等太阳系的岩石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B. 火星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会发生轨道偏差,所以需要多次修正,进入火星轨道的切入点也要做到远近适宜。
C. 固体和液体在旋转时产生的抖动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观测火星旋转时产生的抖动可以判断其内核的状态。
D. 盖尔撞击坑重新被列为“好奇”号备选着陆点,是因为那里曾经被洪水频繁地冲刷而形成的平坦开阔的地貌优势。
【3】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关于天空接连发出疑问:天色深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别人的赞扬仍能保持理智,认为他的妻子赞扬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客人赞扬他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曹操沿江东下时战船相连,旌旗招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描写大鹏南徙时的壮观场面,认为大鹏虽能飞上万里高空,仍然有所依托。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两句,以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巧妙地融入作者吊古伤今之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中写男主人公追寻女主人公的道路艰难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道阻且右。
(2)《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中,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 并序》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给听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
11、大学
(1)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节选)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的关系时,认为“________,________。”
(2)《大学》(节选)中指出,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智慧,并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的句子:“________。”
(3)《大学》(节选)讲“大学之道”,论述如何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人格,怎样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其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1】白居易号_______________
【2】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到友人“溪居”时依次观察到的外围景色,极富层次感。
B.颔联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强烈,构图富有美感。
C.这首诗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相结合,刻画了友人居住环境的优美。
D.尾联显示了主人的可爱,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失落和无法隐居的惆怅。
【3】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⑴,周门人称为子贡。
②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③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⑵,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
④泰始六年卒,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注释:⑴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⑵完聚:离散后重新团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再使于吴,吴人称焉(__________) ⑵或劝南出牂柯(__________)
⑶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__________) ⑷毕命于此矣(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厉以节义
A.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庄子《秋水》)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C.而皆背晋以归梁 (欧阳修《伶官传序》)
D.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司马光《训俭示康》)
【3】阅读第③段,简述吴国攻击罗宪的主要经过。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
⑵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
【5】阅读全文,概括罗宪的性格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②好而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
③春天的太阳甚至给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