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
2.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长相思》)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渔歌子》)
2、根据课文内容或阅读理解填空
1.《蝉》中说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外在凭藉,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中,表达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语言气势磅礴,“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我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在郭沫若眼中,“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或阅读理解填空
做任何事都要抓紧时间,正如葛洪所说:“________ , ________。”《尚书》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告诉我们勤俭是可贵的。
3、积累。
1.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朱熹)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
4、注音并组词。
浣(________)__________ 榆(________)__________
畔(____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____
聒(________)__________ 窠(________)__________
旷(________)__________ 怡(________)__________
凛(________)__________ 冽(________)__________
5、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说的是哪个省份?________
6、阅读。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山村优美的风光。
【3】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__________的生活情景,也写出老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通过写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_________之情。
【4】补全文章中的诗句。
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舞春
燕儿驮着春,在柳梢上舞;
剪着风,剪着雨,轻轻盈盈。
蝶儿驮着春,在花丛中舞;
吃着香,吃着蜜,轻轻盈盈。
筝儿驮着春,在天空中舞;
戏着霞,吻着云,轻轻盈盈。
燕舞,蝶舞,筝舞,
舞出一个明媚的春!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燕儿在________上舞,蝶儿在________中舞,筝儿在________中舞。
【2】除了燕儿、蝶儿和筝儿,还会有谁也在舞春呢?试着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燕儿“剪着风,剪着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赞美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 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 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妈妈笑着说:“孩子,跟我来!”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啦?”妈妈笑着点点头。
【1】请用表示声音的词语填空。
例:青蛙(呱呱)叫
北风(______)吹 大雨(______)下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哪些有趣的科学知识?请选择两条写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jué jiàng zǔ náo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 “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
12、重点段落品析。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 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 )。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感悟。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哪句话虽然没有直接写,却让我们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直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颠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段文字中哪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最密切,你是如何想的?请用一两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选文,回答习题。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谐 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心存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老婆婆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 安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眺望 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jí jì)露出了(喜色 高兴):“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gěi jǐ)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请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和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两次写到女孩流泪,她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中,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女孩回到家时,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为什么母亲此时疲惫不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善孝为先”,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孝顺父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主观填空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将这条河上游的污染源关掉,就不用担心水质问题。(换一种说法让语气更强烈)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农民伯伯把田里的小麦收割完了。(改“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20、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写一写你的家庭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