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句中加点的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我一向讨厌( )母鸡。
(2)鹅便昂首大叫,似乎在责备人们供养( )不周。
(3)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 )最忠厚的鸭子。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天下之伟观也( ) 吞天沃日( ) 如履平地( )
人物略相睹( ) 披发文身( )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1.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______、决定之______,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_______和对人民的_______,表现了________的精神。
2.体现战士们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1)把词语补充完成。
(____)(____)不入 上(____)入(____) 鸦雀(____)(____)
齐头(____)(____) (____)崩(____)裂 (____)疲(____)竭
(____)吹(____)淋 (____)隐(____)现
(2)写出两个描写神仙的四字词语。
______ _______
(3)写出两个和“(____)隐(____)现”格式相同的词语。______ ______
5、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雷声 ( )的树木 ( )的大地
( )地上升 ( )地下降 ( )地成形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 弃 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将本词补充完整。
【2】“西江月”是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
【3】本词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看到这些景物,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词人由_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鹊、蝉等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夏季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到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7、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谁)。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______)
(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______)
(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______)
【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诗人的所见所想。
【2】借助注释,我知道“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诗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品读前两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前两句中的一“送”一“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B.后两句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片,孩子的天真幸福烘托出诗人此时的愉悦之情。
C.诗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诗人漂泊天涯心神凄凉孤独的意思。
D.动词“挑”字用得很精妙,它生动地表现出儿童们屏息观察、精挑细翻,以及发现蟋蟀时的惊喜兴奋之情。
9、阅读
我们班的“小燕子”
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吧?电视剧中的小燕子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我们班上就有一个眼睛和小燕子很像的人,平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燕子”。
“小燕子”在我们班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表演才能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瞧,我们的“小燕子”又开始表演了。队日活动一开始,她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灰罩衫,“畏畏缩缩”地走上台。看她那乱蓬蓬的头发下又黄又瘦的脸,活脱脱一个刚从山沟里跑出来的小丫头。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的,就连平时严肃的班主任刘老师,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从此,同学们便封她为“表演王”。
我们班的“小燕子”还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我的同桌梅梅就中了“小燕子”的招儿。那天下午,“小燕子”一早就到了教室,偷偷把梅梅的作业本藏了起来。等到课代表来收作业时,梅梅翻遍了整张课桌,却怎么也找不着作业本,梅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小燕子”一脸坏笑地从身后拿出梅梅的作业本。梅梅当时很生气,不理解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后来梅梅才知道,原来是她看梅梅那天早上一直闷闷不乐,想找点事来分散梅梅的注意力,才故意恶作剧的。唉,这个“小燕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小燕子”活泼又幽默,淘气又会关心人,同学们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感到开心。你们猜到她是谁了吗?哈哈,她就是我!
【1】短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B.“我”的同学“小燕子”
C.“我”
【2】短文主要写了“小燕子”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小燕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口语交际
你在课外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请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故事里的哪个主人公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彩带来的信息
云是天气的脸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天气变化的信息。晴空万里,朵朵馒(má mán)头云挂在天边,时消时长,这是淡积(jī jí)云,是晴天的象征;像高山挺立,直插蓝天,头披白发,口鸣雷声,腰围闪电,这是积雨云,预示着急风暴雨即将到来;遥望天际,座座城堡,点点炮台,这是堡状云,预示未来几天将有风雨;日落西山,彩云片片,或红或紫,渐散渐消,这是层积云,表示明天仍然是晴天:千丝万缕,拖尾带钩,这叫钩卷云,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其实,对天气更有指示意义且最有用的,还是云的“副产品”,如彩虹高挂,霞光万道。它们不仅为天空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而且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云中水滴上产生的光线折(shé zhé)射和反射现象,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因为“虹云”水汽含量充沛(pèi)且水滴直径较大,所以有“东
虹日出西虹雨”之说。
晕(yūn yùn),是由日光或月光穿过云层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它的出现,表示不久天将变坏,或风或雨。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但并不是日晕只出雨,月晕只出风,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正好如此。
华,是太阳光或月光透过有间隙的云块,其周围出现的比晕小的光环,这是一种
光线的衍射现象。民间有“大华兆(zhào)睛,小华兆雨”的说法。
霞,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出现的光彩。由接近地平线的阳光经大气中灰尘、水分和气体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大家热悉的一条谚语。之所以说早霞有雨晚霞睛,是因为早霞时,水汽充沛的云在西方,将向本地移来,相反水汽充沛的云在东方,将远离本地。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它们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了解它们,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1】用“ ”在文中括号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请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淡积云 堡状云 钩卷云 层积云
晴天 有风雨 有雨
【3】文中提到了云的______种“副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谚语,并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5】民间还有谚语说“云往东,一场风;云往西,水汲汲;云往南,水飘船;云往北,晒棉被。”假如你出门前看到云往西飘,你应该做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天上的云姑娘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衣服。早上,云姑娘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傍晚,云姑娘穿上一身红红的衣服。快下雨时,云姑娘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
【1】这段话有___句话。写了云姑娘________、傍晚和________________时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
【2】用“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13、课内阅读。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选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 ) 成绩——( )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短文中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3】现代生活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你分别想到了哪些事物?请写一写。(每类写一种事物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内容,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外检阅。
(1)“牢”有以下几种意思:①养牲口的圈;②监狱,牢房;③结实,坚固。“亡羊补牢”中“牢”的意思是 。“他把羊圈修得很牢固”中“牢”的意思是 。
(2)《和时间赛跑》一文中“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它教育我们 。因此,你经常用“ ”这句格言来激励自己。
(3)来到文化园,看到湖边杨柳依依,你不禁吟诵器唐朝 的诗句“ 。”
(4)本学期,你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很多课外阅读的神话、传说、如《 》,故事的主人公是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接上去的袖子很难看。
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句子写具体。
①顾客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客瞪大了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裁缝店里走进了一位顾客。(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因为天空很蓝,所以我喜欢。(仿写句子)
因为( ),所以( )。
2、河边有一棵柳树。(扩写句子)
( )河边有一棵( )柳树。
18、按要求写句子。
(1)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句子补充完整。
公园里的花朵红得 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我惹祸了
提示与要求:你惹了什么祸?怎么会惹祸的?惹祸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又受到了什么教训?请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