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和加点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
1.谦虚使人进步,(________)使人落后。
2.男子汉要坚强而不(________),真诚而不虚伪。
3.这里变化真大啊!现在是一派繁华,以前却是一片(________)。
2、补充句子。
1.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 ,雪上盛开着 的雪莲。
2. 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我要画个 的太阳送给它。
3.夜来风雨声, 。
3、写近反义词。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 突然( ) 熟练( )
迅速( ) 永久( ) 告诫(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皎洁( ) 沮丧( ) 抗议( )
商量( ) 附近( ) 赞许( )
4、比一比,再组词。
何________ 竟________ 连________ 碧________
荷________ 竞________ 莲________ 壁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________故事,它运用________的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包裹,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里的小颗粒漏在路上,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
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问题。
小娃撑小艇,偷( )白莲( )。
不解藏踪迹,浮萍( )道(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3】读下面这段话,在正确的选项上画“√”。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 夏天)的所见。诗人看见了一个(大人 小孩儿)偷偷地摘下了白莲。
8、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
【3】选择:“山东”是指( )
A. 太行山以东,现在的山东省 B. 华山以东
【4】解释词语。
独: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古人在这一天有________、佩戴茱萸、__________的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请写两句连续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9、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_____) 假如--(_____) 精巧--(_____)
陪同--(_____) 有意--(_____) 忠诚--(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头发 (_______)的眼睛 (_______)的右腿
(_______)的拐杖 (_______)的感情 (_______)的脸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①作者是 朝 ,“西江月”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
②这首诗表明的时间 ,地点是 。“别枝惊鹊”的意思是
③上阕描写了
④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⑤这首诗表现了作者
⑥“七八个”“两三点”在文中是 它所表达的意思是
11、阅读短文。
虹
夏天的午后,一阵雷雨过去了。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稻子呀,玉米呀,全都喝了个饱。空气多么清新啊□ 看,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红、橙、黄、绿、青、蓝、紫。是谁飞上蓝天□画了这座七彩的桥呢□
【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在短文中画出表示彩虹颜色的词语。
【3】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一(______)彩虹 一(______)桥 (______)的空气 (_______)的彩虹
【4】短文中“七彩的桥”是指_________,画这座七彩桥的是_________。
12、阅读。
飞夺泸定桥(节选)
①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为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果断决定□红军兵分两路□夹河而上□相互策应□夺取泸定桥□红四团接到命令时,离期限已不足一个昼夜,而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况且刚经过摩战,全团非常疲惫。当时又下起瓢泼大雨,山道又窄又滑,完成任务可谓千难万险。“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条!”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鼓舞下,全团士气高涨,决心以钢铁纪律确保圆满完成上级命令。
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舞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舞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人展开了激烈地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后,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④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第①自然段□地方填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第②自然段的括号中填动词,正确的是( )
A.攀着 背着 拿着 冒着 带着
B.拿着 背着 攀着 冒着 带着
C.拿着 攀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D.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
【3】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用小标题概括),第②③自然段对__________(填人物)的描写是“点”的描写。
【4】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是这样描写“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景的:“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时,你想对红四军团的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乐园。
小绵羊和布娃娃
我有一个很大的布娃娃,是我5岁生日那天,阿姨(yí)送给我的。我还有一只用布做的小绵羊,是我8岁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的。
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的两只大眼睛总是看着我,好像提醒我学习要踏实,写字要细心。
每当我说谎时,小绵羊好像在说:“小孩子不能说谎,要诚实。”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有( )句话。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写下来。
马虎——( ) 说谎——( )
3.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会怎样?用“——”画出来。
4.每当“我”说谎时,小绵羊好像在对“我”说什么?用“ ”画出来。
14、名家笔下的美景。
【片段一】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选自《四季之美》
【片段二】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选自《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片段三】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选自《秋晚的江上》
【1】结合上面片段,完成同学们的对话。
同学甲:我发现这三个片段都是写秋天的,真有意思!片段一抓住归鸦、大雁等动物,通过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秋的温馨美。
同学乙:片段二则主要抓住________这一景物,从静态的视角写出秋的宁静美。
同学丙:是的,片段三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斜阳的映衬下,芦苇也好像化了妆,有了变化,刻画出了秋天________美。
【2】秋景即诗,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与这三个片段毫无关联的是( )
A.群鸦争晚噪,一意送斜阳。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D.朝吹归秋雁,南飞日几群
【3】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除了南飞的大雁、梧桐的落叶、头白的芦苇之外,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代表秋季的美。
15、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①咆哮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把”字句、“被”字句)
②同学们打扫干净了教室。(“把”字句、“被”字句)
③小男孩终于被人们救了出来。(“把”字句)
④同学们把一片片黄叶捡了起来。(“被”字句)
16、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抗战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一个个小球,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被他们悦耳的歌声吸引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溪不停地向前流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宁宁一个人把教室卫生打扫的整整齐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把”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20、不改变句意,修改下面的病句。
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同学们,生活中不时会发生让我们或感动、或意外、或难忘的事情或场景。请选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那件事或那个场景写下来。注意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