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美逆行者”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和新型冠状病毒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B.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或问表曰:“祢衡戏谑主公,何不杀之?”表曰:“祢衡数辱曹操,操不杀者,恐失人望;故令作使于我,欲借我手杀之,使我受害贤之名也。”
B.秦王政本就是宏才大略,不拘泥常规的君王,他就是喜欢听这离经叛道的东西,所以他非要听高渐离的音乐。
C.推介会上,知识渊博的高主任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博得满堂喝彩。
D.这句信手拈来的话,既包含了写信人的某种遗憾,也包含对他那位极为敏感的朋友的亲热的挪揄。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桑梓”“桃李”婵娟”分别代指家乡、老师、月亮。
B.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
C.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学记》《易经》和《春秋》。
D. 《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5、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③不充:不足,这里指喝不上。④日昃(zè):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或异二者之为
(3)既长,知其世家
(4)再适长山朱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 的表达方式。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6、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五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阂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高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综合运用。
某班拟开展以“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分工合作】
班委会准备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制作一本“班史”,成立“班史”编委会。请参照示例,再拟写一个组名并布置小组任务。
示例:组名:信息资源组。
任务:负责文字、图片、音像资源的搜集、整理。
(2)【标语撰写】
班委会准备在班史集册上写一句标语,表达对老师三年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请你仿照示例,创作一则。
示例:蜡炬有泪,付出无声。
(3)【时事讨论】
全班以“我们的集体——和为贵”为主题组织了讨论会。有同学准备了一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拟一个本则材料可以支撑的论点。(不超过15个字)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促进世界各国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持续推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愈发频繁,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如何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事关重大。世界各国存在着不同的民族以及形态各异的文化种类,应该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和”的客观要求。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的自然差异,造成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不同文化交往应避免文化冲突,互相尊重,这是“不同”的现实需要。“和为贵”的文化交流思想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基本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秉持“和而不同”思想,坚持交流互鉴,不同文明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8、默写。(多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1)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5)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9、小艺读了下面文章,收获颇多,请你一起完成15—17小题。
鸽子和猫
①在我们大院里,小宗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唯一的爱好是养鸽子。鸽子让小宗着迷,仅仅半年,他的鸽子从两只发展到十几只。小宗读高二那年,他的那群鸽子,在我们前门这一片已小有名气。
②就在这一年,我家隔壁向家的孩子毛蛋儿养了一只波斯猫。毛蛋儿比我小六岁,比小宗小九岁,这一年,刚上小学四级。他年纪小,根本和我们玩不到一起,属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他养的这只波斯猫和小宗养的鸽子,却是井水河水搅和在了一起,成了彼此的克星。
③毛蛋儿养猫,一直都很精心。谁想到那天夜里,猫钻出了笼子,跳进宗家住的后院,来到鸽子笼前,叼走了没来得及回窝的一只鸽子——还是小宗心爱的一只凤头。看见自己的凤头银灰色的羽毛零落在毛蛋儿的猫笼前,小宗能干吗?他趁着毛蛋儿家里没人,把笼子一脚踹开,拎起猫的后腿就往自家后院跑。头朝下倒栽葱的那只大白猫呜呜地惨叫,他也不管。他用绳子把猫绑在后院一棵老槐树的枝子上,开始狠命地用根木棍抽打它,一边打一边喊:“你赔我鸽子!你赔我鸽子!”怎么打都不解气,怎么喊都不解气,谁上来劝都不管用。
④那天,毛蛋儿从外面刚回到大院,就听见了他的猫的惨叫声。只见他三步两步跑了过来,也跟疯了似的,一头撞在小宗的胸前。别看他只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那一刻却变得力大无比,像辆开足马力的小坦克直冲小宗而去。小宗光顾打猫了,根本没有注意猫的主人回来,一下子被扑倒在地。毛蛋儿上前先把自己的猫救下来,然后一边用脚踢着小宗,一边大声叫喊:“你赔我猫!你赔我猫!”
⑤小宗虽然比毛蛋儿高出半拉身子,却抵挡不住毛蛋儿这一通狂轰滥炸。也许是听到猫在毛蛋儿怀里的呻吟,也许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自觉不妥,小宗便没怎么还手。街坊们趁机上来把两人劝开了。
⑥临回家,毛蛋儿不依不饶,一边哭一边喊:“我的猫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⑦第二天早晨,毛蛋儿惦记着他的猫,天没亮就起来,一看,心爱的猫死了。他一下子火冒三丈,抄起他们家劈柴的斧子,冲到小宗的鸽子棚前,抡起斧子,三下两下就把鸽子棚的木头砍断了。
⑧噼里啪啦的响动和鸽子凄惨的叫声,把街坊们惊醒了。一个才上四年级的小孩子,让全院人震惊,更让高二的学生小宗震惊。大家束手无策也无言以对地望着惊飞的鸽子和哭泣不止的毛蛋儿。
⑨小宗后来考入石油学院。毕业之后分配到大庆。1969年,毛蛋儿初中毕业,去的是内蒙古兵团。那年冬天,我从北大荒探亲回家,正好赶上为他送行,我拿着借来的一架海鸥牌照相机,为他拍几张临别留影。当年小宗亲手垒的鸽子棚东倒西歪还倚在他家的西山墙边上,像我们童年和少年的物证一样,残存在那里。我对毛蛋儿说起当年的往事,他一笑,对我说:“复兴哥,帮我在那儿照张相,留个纪念。”他跑到鸽子棚前,留下的这张照片,至今还保存着。
⑩我和他都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小宗也回家了。“不过,我可不是单单为你送行的。你把我的鸽子赶尽杀绝,这个账我一直还记着呢。”小宗这样说,是玩笑,也是实情。他是回北京结婚来的,正赶上毛蛋儿要走,送行的队伍自然又多了一个老街坊。
⑪那天晚上,为给毛蛋儿送行,小宗送了毛蛋儿一件礼物,是一件石油工人的工作服——那种轧有一条条格子的蓝色棉服,曾是那个年代石油工人的骄傲。少年时期的爱恨情仇,都成为今天绵长的回忆。
(文/肖复兴,有删改)
【1】跟名家学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充表格,理清故事情节
故事引子 | 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尾声 |
交代人物及其宠物:小宗、毛蛋儿,猫和鸽子。 | 小宗的凤头进笼晚了,被毛蛋儿的猫吃了。 | (1)_________ | 毛蛋儿打小宗,邻居劝架。 | (2)_________ | 长大后,猫和鸽子未能复活,但小宗和毛蛋儿的友谊复活了。 |
【2】跟名家学写法:巧设冲突、伏笔与照应、妙用修辞、生动描写等,按要求补充内容。
写作技法 | 相关句子 | 任务要求 |
巧设冲突 | 他(毛蛋儿)年纪小,根本和我们玩不到一起,属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他养的这只波斯猫和小宗养的鸽子,却是井水河水搅和在了一起,成了彼此的克星。 | 如何巧设冲突,让故事波澜起伏? ①制造冲突机会,让猫和鸽子生活在一起;②增加冲突的复杂性:动物和动物冲突,引发人和动物冲突,再发展成人和人的冲突。 |
伏笔与照应 | (毛蛋儿)一边哭一边喊:“我的猫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 (1)请找出后文与之照应的句子。 |
妙用修辞 | 别看他(毛蛋儿)只是个四年级的小学生,那一刻却变得力大无比,像辆开足马力的小坦克直冲小宗而去。 | (2)赏析这个句子。 |
生动描写 | 自行揣摩学习。 | 略 |
【3】文末说“少年时期的爱恨情仇,都成为今天绵长的回忆”,请结合生活中一件类似的事谈谈感受。
10、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
A.一 便
B.即使 也
C.虽然 但
D.只有 才
【2】文中画线句子把“偷书”说成“窃书”,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偷书”必须说成是“窃书”,因为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B.酒店的人没文化,说错了,需要纠正。
C.读书人“偷书”与一般人不一样,要用“窃书”才好。
D.显示白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表现了他卖弄斯文,自欺欺人。
【3】结合选文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趾高气扬、非偷则窃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
【4】对于众人嘲笑孔乙己的原因,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一个被排斥在社会主要阶层之外的多余人。嘲笑他是无害的,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
B.百无一用是书生,孔乙己不会经营牟利,充分证明读书的无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本事和特长。
C.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中的失败者,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评价标准下,在读书为功名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孔乙己是一个无能的弱者,自然是人尽可欺的。
D.孔乙己的迂腐的言谈举止,可笑的外形外貌,本身是滑稽而具有喜剧效果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事件 | 采摘橘子 | ②____ | 偷摘橘子吃 | 父亲发现并教育“我” |
“我”的心理 | ①____ | 心里欠欠的 | ③____ | ④____ |
【2】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根据要求,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
(2)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小孩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但是,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