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聊城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作家作品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海燕》——苏联——高尔基——《母亲》

    B.《范进中举》——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

    C.《智取生辰纲》——明末清初——施耐庵——《水浒传》

    D.《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宋濂全集》

  •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了西湖雪后奇景。

    B.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影迷们热血沸腾,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B.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远的两块巉岩之间,他看到了成堆的骸骨,阴气缭绕,几乎要让他窒吸了。

    C.王维能体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慨,陆游有对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赞叹,只因他们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行。

    D.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 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如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B.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C.穷耳目之胜以自    适:到、往

    D.会计之余功      窃:偷得,这里指“利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重修岳阳楼      不知有汉

    B.览物        以观江流

    C.不谪为患       属予作文记之

    D.况乎灌长江之清流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B.乙文以“江”字先行,运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

    C.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旷达的人生态度。

    D.乙文把张梦得与骚人思士面对同样景色的态度作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快乐与甲文中的“乐”内涵是一致的。

    【4】翻译下列句子。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而 况 乎 灌 长 江 之 清 流 揖 西 山 之 白 云 穷 耳 目 之 胜 以 自 适 也 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___________________听雨的不同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初中的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对初中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九年级一班决定举行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你是该活动的主持人,请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写一段开场白。

    【2】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说同窗趣事            

    ③抒师生真情            

    【3】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你准备选用哪一幅做班史纪念册的封面?请说明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积累。

    【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4】疑怪昨宵春梦好, __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5】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7】《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__________________

    【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坛古柏

    肖复兴

    天坛位于北京市永定门内大街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天祈谷处。天坛里最多的树木,是柏树。在植物之中,比起娇艳的花草,柏树具有长久的生命。人类和古树比起来,最多不过百年之躯,哪怕是帝王,都是无法与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木相匹敌的,人在这些千年古柏面前,显得很渺小。

    走到这些古柏密密的树荫下,我有时会想,没有了古柏,哪怕是盛开着鲜艳花朵诸如桃李海棠一类的树簇拥着祈年殿和圜丘,也是不适合的。只有古柏,如彩云拱月,托起了整个天坛。

    从祈年殿和圜丘俯瞰四周,天坛古柏巍然屹立在雄浑庄重的古建筑周围,蓊郁森森,高大威严,像是元帅麾下庄重威武的将士;很难设想,天坛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柏,那些杂花新树,只会是一片花拳绣腿。或许你可以在别的地方复制几个天坛,却绝对不能复制出这里的参天古柏。

    有一棵古柏,在天坛里很特别。它是斜躺在那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从巍巍直立,变成了这个样子。是雷雨?是地震?还是战火?它的枝干离地面很近了,眼瞅着就要倒下了,但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于是,它与众不同地活了下来,定格成今天这样,像一尊罗丹或马约尔的雕塑。

    它很粗壮,纵使躯干已经被扭曲成这样,一年四季枝叶茂密,生命力依然旺盛如年轻的时候。每一次经过,我都要站在它身边看一会儿,有时会觉得它如同一尊卧佛,洞悉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有几分幽邃和神秘。

    这棵古柏,我小时候就见过,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斜卧在那里,只是以前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现在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几十年过去了,我垂垂老矣,它还是像以前那样的枝繁叶茂。几十年算什么,几百年都过去了,它不是照样青春如昔吗?如今,它的树根处,居然又长出了新的枝丫,许多青草也爬满四周,甚至缠绕上它苍老皴裂的躯干。面对这样的柏树,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就像我们的民族一样。

    夏天,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觉得它越发枝叶茂密、浓郁苍绿,如一潭深湖。我一遍遍端详它,仔细看遍了它的浑身上下,忽然,觉得它好像在对我讲话,只是我听不懂树的语言。

    古柏很有特色,尤其是天坛的古柏,因融入苍茫的岁月而富于历史感的力度和深度。当年,梵高居住在法国阿尔的时候,很爱画柏树,即使病重住进圣雷米疗养院里了,还斜倚着躺椅,颤抖着手,画着疗养院里的柏树。他说:“柏树在线条和比例上都很美,像埃及的方尖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以这样崇高的比喻评价柏树。

    史铁生对地坛的古柏情有独钟,说它们“纠缠在一起的枝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说“这些和树干扭曲在一起的大藤蔓有特殊的故事感”。

    面对柏树,梵高是画家的角度,史铁生则是作家的角度。梵高强调它们特殊的美和美术的元素,史铁生强调它们的故事感和历史感等更多文学的元素。或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丰富而准确地概括天坛里的古柏给予人们的启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它们。

    有一天,我到北大参观塞克勒博物馆,忽然看见院落里的石座上放着一块日晷,由一根针一样细的支柱支撑,呈斜立状,指向天空。我一下子想起,天坛里的这棵古柏不也是斜立着吗?而且,比日晷的倾斜度还要大。我觉得古柏、起码这棵古柏就像我们古代的日晷,直指天空,直指时辰,天人合一,与人相和谐。

    天坛古柏,不仅是“活的文物”,更是“国之瑰宝”!

    (摘自《人民文学》2020.10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将人类和古树相比,又举帝王的例子,突出表现人类在古柏面前是渺小的。

    B.文章以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出“我”对古柏从畏惧到敬仰的心理变化。

    C.“我可以爬到树上玩耍”“我坐在它对面画它”,表现“我”对天坛古柏的深情。

    D.文章语言细腻,意味隽永,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天坛的古柏?请简要概括。(答出三点即可)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还斜倚着躺椅,颤抖着手,画着疗养院里的柏树。(赏析加点词)

    (2)它还是坚强地支撑着,箭一样斜指向天空,就像战场上一个中弹也不肯倒下的武士。(赏析句子)

    4文中写梵高和史铁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0、由记得住乡愁谈起

    枫株湖

    (1)习近平总书记的至理名言“记得住乡愁、端自己的饭碗”至今耳目濡染。乡,就是故乡、家乡;愁,就是忧虑,更是思念。我们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之愁。乡愁是融入人体血液的酵素,人越老,乡愁越浓,效力越大,甚至要落叶归根,告老返乡。

    (2)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能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余光中先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思乡感受。

    (3)乡愁是一种感恩、反馈的情感,是良心、善心的觉醒,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每次回家,总想去看看过去玩耍的地方,但几乎都是面目全非,找不到过去的景物和感觉,非常悲伤。特别是三峡水电站的建立,云阳是百万移民,许多景物都被淹埋江中,成为永不可见的水里文物,那种失落与惆怅无法言表。由此,我们提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文化、重视历史传承的社会发展理念。

    (4)“记得住乡愁”,要“严守底线”。城镇化并非要急剧扩张城市规模,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通过集约化利用建设土地,守住耕地红线,不能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甚至要适度“减少工业用地”,以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5)“记得住乡愁”,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让人们在生活空间里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6)“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有人说,乡村,是人类的故乡,而古村落,则是人类的祖屋。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我们的故乡,就是留住我们的祖屋。因此,城镇化过程一定要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

    (7)“记得住乡愁”,要留住乡村的文化载体。没有乡村载体,也就没有了乡村记忆。中央明确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8)剪不断的“乡愁”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记住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与尊重,是对我们保根护源的忠告与提醒。我们要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人们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乡愁”中享受幸福!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B. 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和地方文化。

    C. 所谓“严守底线”,就是不要扩张城市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D.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就是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即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第(2)段中引用了一些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留住乡村,留住祖屋,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的城镇化建设现象做简要评述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小议舒适区

    刘根生

    ①研究者通过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甲】 走出舒适区,一个人才能真正激活自我,适应变化,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是指离开舒适而熟悉的环境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舒适区并不是某个环境或区域,而是指心理上自我的安全空间。舒适区虽然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生长。比如有人沉湎于过往成就的舒适区,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就如同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很多张照片,似新实旧。再比如有人陷入工作陷阱,有难度的不愿干,没先例的不敢干,假装忙碌以使自己保持在舒适区,避免去学习新的东西,最终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乙】 不日新者必日退,长期处于舒适区会降低学习潜能,让人逐渐失去学习断事物的动力。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方可获得应对变化的能力,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③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 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④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中国高飞集团的高级饭工王伟,用手中的钣金锤敲击出 C919大飞机舱门下部的一道特殊弧线,舱体与工装之间的缝隙,让9丝(1毫米的百分之九)的量尺都无法通过,用超越极限的技术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职业航天员的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增强对超重的耐受能力,训练强度接近极限时,受训人员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训练,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超越极限也是超越自我,每一个极限中都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⑤走出舒适区,有时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深秋的夜晚,西安一所高校的路灯下,十多个学生簇拥成团,用英语对话和讨论。这种自愿参加的室外夜读活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为什么有教室不用,要到路灯底下学习呢?同学说,教室环境太舒适,人容易生出惰性,冷一点,人反倒精神。这般自讨苦吃,是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更是走出舒适区的行动力量。

    ⑥走出舒适区必然会感到些许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陷入恐慌,当我们主动去适应变化、接受挑战,确立合理的目标,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这种不适便会消散。【丙】 高原之上有高峰,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取材于《人民日报》)

    (1)文中【甲】【乙】【丙】三处语句,哪一句是全文论述的观点?

    (2)下列关于文章结构关系的示意图,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3)请结合链接材料和上面的文字,说说李宁是如何走出舒适区的。

    李宁在运动员生涯中斩获金牌 106枚,也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退役后他本可以继续留在国家体育的相关单位工作,但是李宁选择走上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成立了李宁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面对一路高攀的业绩,李宁又以归零的心态,搭建了数字化供应链,完成了数字化门店改造,成就了不断创新的国潮之光。

    (4)在第③段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甲】吴文俊院士说:“我总似乎告诉自己要从‘零’开始,科学是这样的,你不能停。要不然就出不了什么成果。科研是永远都做不完的。”

    【乙】行百里者半九十。

    【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28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开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阵容,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邓清明,终于出现在名单中。为了这张“太空门票”,邓清明准备了近 25 年。25 年来多次备份,却屡屡与梦想擦肩而过的故事令许多人动容。然而,邓清明明白,“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他直言:“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1)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和立意,拟写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2)请给邓清明叔叔写一封信,分享阅读以上材料的心得体会。

    (3)如果苦苦等待25年的那个人是你,在这25年期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你从犹豫彷徨走向坚定信念?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