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撩逗(liáo) 豢养(huàn) 汲取(jí) 间不容发(jiàn)
B.娉婷(pīn) 嗔怪(chēn) 折腰(zhé) 自吹自擂(léi)
C.骈进(pián) 遁词(dùn) 阔绰(chuò) 不省人事(xǐng)
D.拮据(jū) 惘然(wǎng) 发怔( zhēng) 腐草为萤(yíng)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丰硕的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
B. 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边吃年夜饭,边谈笑风生,显得格外温馨。
C.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D. 夜色里的蠡园,在彩灯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浮光掠影、流光溢彩的景象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舵手(duò) 豢养(quàn) 侍候(shì) 抽丝剥茧(bō)
B.炊烟(cuī) 侥幸(jiǎo) 岔气(chà) 箪食壶浆(dān)
C.褴褛(lǚ) 篝火(gōu) 干系(gàn) 血雨腥风(xuè)
D.栈桥(zhàn) 忧戚(qī) 拜谒(yè) 不省人事(xǐng)
4、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盘恒(héng) 滞碍(zhì) 渲染(xuàn) 取义成人
B.寂寥(liào) 意蕴(yùn) 笑涡(wō) 无精打彩
C.掂量(diān) 侦辑(jí) 拘泥(ní) 望眼欲穿
D.礼聘(pìn) 诘难(jié) 忌讳(huì) 战战兢兢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回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市。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来人,时任参知政事。④固:坚持,执意。⑤除:任命,授职。
【1】为划线句子划分节奏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
【2】解释下列向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___
(2)遂改参知政事 遂:_________________
(3)命为陕西宣抚使 命: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4】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
【5】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的内涵。
6、诗歌赏析。
漫兴九首(其一)①
杜 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觉莺语太丁宁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②造次:轻率。③丁宁:言语恳切的样子。
【1】第一句中“不醒”一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三、四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做答。
材料一:今年的6月25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每年的端午时节,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这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传播速度。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各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这样既可驱赶蚊虫,又有一定防病作用。
材料三: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1)材料一中有画线句子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是病句,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
(3)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简单谈谈理由。
(4)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关习俗吗?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描写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劝勉友人友情可以破解时空阻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______________”,让我们徜徉在宁静和谐的田园之间。
(8)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爷爷对这个举措赞不绝口,他语重心长地说:“‘兴家犹如针挑土,____________________’,兴国与兴家的道理一样,我们应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心境?
【2】揣摩诗中画线的语句,作者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用了什么写法并体会其好处。
【3】诗人在第二节诗中写了月色的美丽,第四节中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还用了相同的语句,这是否重复啰嗦?说说你的理解。
【4】夜,总是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试着写两句小诗,来抒写你对夜的感受。
10、阅读
母亲的补丁
朱成玉
①最近动了给母亲换眼睛的念头。用我的一只眼睛,换母亲的几年光明。
②咨询眼科医生,医生说理解我的心情,也理解我的孝行,但是很遗憾行不通。 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眼盲,是无法复明的。我的愿望终是一厢情愿,落了空。愧疚让我的灵魂生了洞,母亲的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我因为一个案子缠身,无法陪在她身边。母亲跌落到黑暗里,抓不到我的手,她的心,该是多么忧伤!
③以至于后来,我总有那样的想法:如果当初我在母亲身边,手术是不是就会很成功,母亲的眼睛是不是就不会失明了呢?尽管医生告诉我,母亲的眼盲是“大势所趋”,手术不过是把那个黑暗降临的时刻向后延迟了一小截而已。
④但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已。
⑤一直以来,都是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着我生活中的一个个伤口。失恋的时候,母亲陪我出门旅行:与人争执的时候,母亲“护犊心切”,帮亲不帮理;下岗的时候,母亲陪我喝酒聊天...她像一块朴素的补丁,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是我难过时候的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灯....
⑥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丁。可是多少人,一边享受着温暖,一边嫌弃着那块补丁的“碍眼”啊!小时候淘气,新买的衣服刮了一个大洞。母亲缝补的时候,虽然做了巧妙装饰,但毕竟是一块补丁。那时候尽管依然很穷,可是大街上已经很少看到带补丁的衣服了。没有别的衣服可换,只好强忍“悲痛”穿着去上学。只盼它尽快多破几个洞,早早谢幕,可是它偏偏坚强得很,很长时间都没再受过伤,这“补丁”压在我身上,如同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让我那颗敏感的心喘息不止,生怕别人投过来的白眼和嘲讽。母亲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自在,那个春天,去乡下给人插秧挣了点儿余线,给我买了一件崭新的衣服。我从那“五指山”下蹦出来,恨不能一下窜到云里去。
⑦儿时,听到母亲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儿别怕,妈妈在呢。什么都不可怕,什么都不必惊慌,因为有母亲在。在母亲看来,悲与喜,好运与苦难, 不过是左眼到右眼的距离。“左眼跳则,右眼跳灾”,母亲说,“没啥大不了的,今天右眼皮跳,有点难过的事儿,明天没准儿脱左眼皮跳了,好事临门呢。”从此,我微笑着生活,因为心里已经揣下一术器达的爱的《圣经》,它的光芒,比雪更加刺眼,比太阳更加永恒,那是我人生的方向。
⑧我受伤的时候,母亲是我的补丁,是我的创可贴,让.我完好如初, 可是她自己却破碎了,千疮百孔。痛风,就像有风从骨缝里穿过一样,牙电快掉光了。母亲忍着擦痛,和我开着玩笑:“我这破身体啊,就像个茅草房,四处溺风。”
⑨无法带地缝补这四处漏风的身体,眼睛却又雪上加霜地坏掉了!这成了我灵魂里水远的块口.在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能握紧她的手,对她说,“妈,别怕,我在呢!”我多想自己也可以做一-块神奇的补丁,把这痛苦的缺憾弥补。
⑩我把愧疚说给母亲听,母亲轻拍着我的手,只说了一句“傻孩子”。仅此一句,我就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母亲心里的话一我看不见你, 但我还摸得到你的轮廊,闻得列你的气息,什么都没变,妈妈一如既往地爱着你啊!
【1】第⑥段写母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第④段如何理解?并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用词或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
【4】品读第⑦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加点的“爱的《圣经》”指的是什么?
【5】谈谈《母亲的补丁》这个题目的妙处。
11、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各题。
害怕回乡
刘志坚
①回乡不是回家。
②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的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屋顶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③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接你:“哇,回家开看母亲了。”
④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⑤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
⑥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⑦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⑧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⑨“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棵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
⑩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躇复踟躇。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⑪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须根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你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⑫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你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⑬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⑭……当你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⑮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⑯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而惊。
⑰所以,我害怕回乡。
【1】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____,回乡的感觉是 _____。(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回乡不是回家”?
【3】作者为什么害怕回乡?为什么又要回乡?
【4】第10段中划线的语句,作者要“审视、梳理”些什么?
【5】文中的第6段,作者为什么说“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请联系全文简要说明。
12、我依然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2.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