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亳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依次填人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时代的光芒,不只来自那些    的英雄,更来自无数的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在疫情中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面对疫情,他们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发光发热。灾难面前,他们的 与勇敢,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最 的底色。

    A.容光焕发 可歌可泣 善良 美丽

    B.熠熠生辉 如泣如诉 慈爱 亮丽

    C.熠熠生辉 可歌可泣 善良 亮丽

    D.容光焕发 如泣如诉 慈爱 美丽

  • 2、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B. 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C. 爸爸教育我说,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 4、潇潇同学在阅读名篇佳作时积累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朗读诗歌要注意节奏。《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一小节,整体节奏明快;《乡愁》基本上四句一小节,整体节奏缓慢。

    B.对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故乡》这篇小说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眼前故乡与儿时故乡等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寄寓作者对中国及其人民命运的关切与思索。

    C.议论性文章阐述观点时,会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教养》引用朱熹的话,阐释什么是敬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列举巴特农神庙的事例,阐释了被摧毁的不仅是建筑,更是文明。

    D.古人常在记游之作中寄寓自己的情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寄寓了“与民同乐”的情怀;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寄寓了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②,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③,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④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⑤。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⑥之人皆蒙其利焉。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⑦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⑧,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⑨。夫虑熟谋审⑩,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⑾,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⑿,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有删节)

    【注】①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②按图:按照地图。这里指看着地图。③利害:这里偏指好处。④冲:交通要道。⑤覆溺之虞: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⑥无远迩:无论远近。⑦显用:重用。⑧一州:指岳州。⑨以利及物: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⑩虑熟谋审:深思熟虑。⑾不以废:不要把它废弃。⑿纪:记载。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顿一处)。

    有 事 于 州 者 近 而 且 无 患

    盖 虑 于 民 也 深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书按图______________   ②问其作而________________

    ③此君子之作也,可以_______朝廷用兵急人之时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4《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语句。

    5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姑妹篇,都写了滕子京的事迹并就此展开议论,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比较两位作者议论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⑦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⑧,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⑨。夫虑熟谋审⑩,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⑾,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⑿,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事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最好的阐释。

    学校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请你展示一句相关的诗词名句。

    (2)班级组织开展以“自强不息”为话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两个演讲主题。例如:我的“中国梦”、志当存高远等。

    (3)对于青少年的我们,十九大报告寄予了厚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请你提出两点建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青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邀请你去参赛,请你把与战争有关的诗文归类整理。

    战争

    诗句

    关键词

    出处

    兔从狗窦入,(1)______________

    荒凉凄楚

    《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

    环境奇寒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受任于败军之际,(3)__________

    临危受命

    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

    誓死不屈

    精忠报国

    夏完淳《别云间》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勿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瞪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羡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1)根据上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2)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卧,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波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汉字文化的材料。

    [材料一】

    ①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苂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大地的颜色。字行采用“田、苂”来表义,“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②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③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壁;而“璧”,古代又叫“璜”,而“黄”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截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兄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④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⑤《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共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⑥哪些中国文化遗产最引人关注?搜索引擎大数据显示,甲骨文成为文化遗产中的搜索量冠军。近半年来,“甲骨文”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快速增加,环比上长38%,它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引领了一波“最潮中国范儿”。神秘“天书”有了新玩法:嘻哈歌曲、动画片、互动装置展出……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甲骨文,已不仅仅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两只手把门闩一拔,门打开了,一颗心飞出来,这就是‘开心’”,这套甲骨文表情包广受欢迎,目前累积被发送了930多万次,用拼音就能在电脑上打出甲骨文,这套字库的发明,使得甲骨文可以作为一种“活”文字被使用,这座以殷墟甲骨为主题的虚拟小镇,可以带你远程体验殷墟文化。当古老文字遇上新科技,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距离它首次被发现已经过去123年,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字仍未破解,面对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甲骨文研究工作利用科技找到了突破口,以一组拓片为例,用肉眼几乎无法看出相似,然而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图像本身的纹理信息,判断出它们是重复的,有了这种对应关系。研究人员就能将这些拓片叠加拼合在一起,获得一个更充分的拓片。现在,用人工智能将一张拓片与另外18万张拓片逐一比对,只需要35分钟,结束了拓片整理需要耗费数年的历史。目前,甲骨文智能拼合、甲骨文智能识别等不少新技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还能不断提速,一页页掲开埋藏地下数千年的灿烂文明长卷。

    (节选自央视新闻网《酷炫!原来你是这样的甲骨文》2023-01-02)

    【1】根据上述材料,小黄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B.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距离它首次被发现已经过去123年”,据此推断,甲骨文最早被发现的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2】【迁移运用】美国朋友Mike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汉字文化。请你依据图片、运用所学给Mike介绍一下“家”和“国”两个字的字形的演变及本义。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命题作文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惑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