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三沙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参观港珠澳大桥时,海峡两岸记者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栩栩加生

    B.中学生需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

    C.去年9月,“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文华殿开展,游客们趋之若鹜

    D.隆冬时节,大明湖依然如诗如画,游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美。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弄虚作假问题首当其冲

    B.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理解全面,切不可断章取义

    C.你一眼就可以识出一个蹩脚的批评家,如果一开口就言不及义,谈诗人而不谈其诗作。

    D.电视剧《人民的民义》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复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我们的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就节选自《四世同堂》。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上使外将兵”的“上”是臣下对皇帝的敬称。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亵渎(xiè dú)     (suī)     进(pián)       踉踉跄(qiàng)

    B.瓦(lèng)        (huì)     谷(bǐ)        业为先(háng)

    C.间(bèi)          (tiáo)   然(wǎng)     其口(jiān)

    D.装(jiàng)       (lěi)     (jīn)       不舍(guā)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1)请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育常有拾薪 _____

    ②于是郭子敬闻而_____

    (2)王育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道出白乐天被贬“二十三年”时间之久,饱含“弃置身”的无奈和艰辛。

    B.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对旧友无限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C.尾联回应首联,扣住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暗含了与友人共勉之意。

    D.题目中“酬”的是以诗相达的意思。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

    1从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请选出对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崇尚简单随性游的90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

    B. 不同年龄段的人青睐的出境游方式不尽相同,在出境游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C. 务实的60后更喜欢在出境游的过程中,与家人一起休闲体验、减压放松。

    D. 70、80后的工作压力最小,他们比较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

    3材料三中,三幅图代表了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三种主要类型。请结合材料二、三,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三种类型哪一种会成为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疑怪昨宵春梦好,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现代文阅读

    圈养在心中的狼

    游睿

    男人惧怕一匹狼,是儿子出生以后的事情。

    男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人。他有一把祖传的猎刀,那刀锋芒毕露,削铁如泥。有刀在手, 男人握住的就是满满的自信,别说狼,就算老虎也不怕。

    男人曾经被四大一小五匹狼团团围住过。男人拔出猎刀唰唰一阵挥舞,四匹大狼瞬间就被砍成数段。剩下那匹小狼睁着黑豆般的眼睛连连后退,男人犹豫了一下,仍一刀挥了过去。小狼哀号一声跑开,只留下了一只灰色的狼耳朵。

    看着小狼边回头边跑远,男人有些后悔,他知道狼的报复心极强,它迟早会找他报仇。儿子出生之后,男人就放下了猎刀。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男人抱着他,心都快融化了。男人想,如果儿子看到一个残忍血腥的爸爸,会是什么后果?男人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做个好父亲,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男人用麻布将猎刀缠住,挂在了墙角。但男人总会想起那匹独耳狼,担心它随时可能出现。伤害他也就算了,万一伤害到了儿子怎么办?所以男人从不让儿子离开他的视线。

    儿子渐渐长大,那匹狼一直没出现过。可越是这样,男人越担心。男人知道它一直在, 作为一匹狼,它终究会来复仇。

    不想,儿子却喜欢上了一只羊。

    儿子五岁的时候,男人在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这种小羊,以前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他口中喷香的烤乳羊。儿子却对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爱不释手。

    “它多可怜啊。”儿子说,“爸爸,我能把它养大吗?” 看着儿子清澈的大眼睛,男人点了点头。

    男人花了小半天工夫搭出一个羊圈,再把小山羊放在里面。男人从外面割回一些草,一根一根地喂到羊的嘴里。儿子用小手抚摸羊的毛,小山羊就把身子往儿子身边靠。儿子开心极了,拍着手说:“它和我交朋友了。”男人就笑了。

    儿子渐渐成长,小山羊也渐渐变成大山羊。儿子经常翻进羊圈和羊一起玩儿,还骑在羊身上。男人发现不光是儿子,就连自己也和这只山羊有了感情。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男人甚至觉得,这只山羊和儿子一样,看着就特别温暖。

    只是一想到不知何时可能有一匹狼会出现,男人的心顿时就冷却了。因为羊的存在,狼可能更容易出现,这是狼的本性。何况,它还要复仇。

    山羊在圈里越长越肥硕。男人的儿子也上了学。

    男人希望儿子成绩能好点儿,将来能走出大山。但男人很快就发现,事与愿违,儿子的成绩十分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山羊,把作业丢在了一边。

    男人牵儿子回屋,手把手辅导他,可儿子却总是心不在焉。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 诱导他,鼓励他。可男人一转身,儿子就溜到了羊圈边。男人再拉,儿子就挣扎不已。儿子哭着说:“我不要读书,我长大了就放羊。”男人强拉不动,忽然抡起手,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男人第一次打儿子。

    儿子捂住脸哇哇大哭,男人后悔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淌血,他比儿子更难受。

    男人走出门打算透口气,没走出几步,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一匹一只耳朵的狼,正怒视着男人。

    男人瞬间惊呆,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男人迅速转身,回家取出猎刀。再出来时,狼不知去向。男人感到恐惧,攥紧了猎刀想,这刀恐怕再也不能离手了。

    这天下午,男人回家的时候,儿子依旧在羊圈边喂羊。“作业做了吗?”男人问。

    儿子摇摇头。

    “为什么不做?”男人又问。儿子依旧摇摇头。

    男人看了看那只山羊,此刻它正温顺地靠着儿子。男人却突然发现,这只羊实在太肥硕了,一点儿也不好看。以前儿子可以和它玩,可现在影响学习,还能继续玩吗?

    “你不做作业,我就杀了它!”男人说。

    “你敢!”儿子猛然站起,“你杀了羊,我就再也不读书了。” 男人实在没忍住,给了儿子一记耳光:“读,还是不读?”

    “不读!”儿子大哭着说,“打死也不读!”

    “我让你不读!”男人跳进羊圈,抽出随身紧握的猎刀,没有任何前奏,没有丝毫犹豫, 动作娴熟而流利,一道白光闪过,喷薄的羊血溅了他一身。

    哭声戛然而止,只见儿子睁大眼睛,脸色惨白。他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扔掉猎刀伸手去搂,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叫,撒腿就跑。

    “站住!”男人呵斥道,立刻起身去追。跑出数米,却见儿子竟然连滚带爬地往回跑。男人一把抓住儿子的衣领。

    就在此刻,男人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的前方,正伏着一匹只有一只耳朵的狼,狼呲着牙,眼里一片血红。

    1小说第三段叙述男人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1)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

    (2)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

    3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两次写到“一匹一只耳朵的狼”出现在猎人面前,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 10、阅读下面选文,请以编剧身份,从情节、对话、舞台说明、现场演绎角度进行改编。

    除岁(节选)

    汪曾祺

    ①守岁烛的黑烟摇摇的,像一条小水蛇游进黑暗里。烛泪漓漓淋淋的流满了锡烛台的周身,发散着一种淡淡的气味,烛焰忽大忽小,四壁的光影也便静静的变化着。

    ②想不到适当的事情做,我移移坐在椅子里的屁股,轻轻地嘘出一口气。父亲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算盘珠子刷溜的响着,薄薄的关山纸一张一张的翻过。

    ③真的,过年了。

    还好,亏不了多少,够开销的了。【甲】父亲……

    ⑤父亲少年时节完全是个少爷,作得好诗,舞得好剑,能骑人不敢近身的劣马,春秋佳日常常大醉三天不醒,对于生业完全不经意。现在却变成一个老老实实的生意人,教人简直不能相信。我凝视壁上挂着他的照像,想寻出一点风流倜傥的痕迹。

    一到天明,你等着瞧吧,多少字号要在公会的名单上勾去了。广源,新丰,玉记,……船多不碍港,客多不碍路,兔死狐悲,要是有点办法,谁不愿援之以手,然而自顾都不暇了,只好眼睁睁看着一爿一爿的不声不响的倒。

    ⑦炮声又紧了,纸窗沙沙的抖了一阵。也辨不清是敌人的,是我们的。夜来,炮声就没停过,不过到紧的时候才教人一惊。

    这次是抗战,抗战,我们难道不明白吗?为了抗战,商人吃点苦是应该的,只是——”【乙】父亲……

    写春联吧,年,总是要过的。墨已经研好了,在架子上茶杯里,你拿来渗点水,燉在脚炉上,写春联的墨要熟,才有光。炉里该还有火,三十夜,要彻夜火烈。纸——怎么‘万年红’买不到?这是本城出的啊!没有就将就省用吧。【丙】父亲……

    大门后的联字换换,就用‘频忧启瑞,多,——多福兴邦’。”“福?”“福。大年下,用个‘难’字让老太爷看见要不高兴。”“那,‘忧’字为甚不换一个呢?”“忧总是忧的,难道不忧么?只要能启瑞就好。哈哈。

    夜深了,寒气愈重了,我拨拨火盆里的炭。不行,一会儿就要支不住了,你去再搬点炭来加上去,,回来,索性拿壶酒来。

    喝,我久不同你喝了,今天不是个平常日子,我们爷儿俩守守岁,来,干!

    我的杯子停在敲门声里。父亲掀开棉帘,我拿了蜡烛站在门旁,屏着气听着,心里不免有点忐忑,等待着甚么事发生。

    门环又响。哪个?”“是我。”“哦,是远翁,有甚么事?进来坐吧?”“不,不,不,我这就要走,你门上封着元宝,怎能开,你不用开,不用开。”“有甚么要紧事吗?前线上怎样了?”“很好,前线上,冲过去二十几里,扎到小杨村了,小杨村离麒麟壩还有四十多。我就要去,跟王团附一块去,把慰劳品带到团部,一天亮就走。

    远翁顿了顿,提高声音继续说道:你知道收上河一带稻子的是谁?”“谁?”“陈国斌,全是替敌人收的。”“陈国斌?是去年春上被驱逐出境的?”“是他,汉奸!”“现在怎样了?”“逮到了,他正想把稻子偷运过去,由湖里。在杨林溏就擒的。所有囤粮,全部搜到,明春是没大问题了。我已经在拜年片上写明叫同业能支持的还是支持,市面要紧。”“对,市面要紧。”“我大概得过两天回来,这事得拜托您。”“当然,当然。

    怎么样,你今年?”“还好。”“你是百节之虫①,——”“见笑,见笑。

    哈哈哈哈,门里门外一片笑声。一种压抑不住的真正的笑。

    干。

    干。

    父亲和我的眼睛全飘在墨瀋未干的春联上,春联非常的鲜艳。一片希望的颜色。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三日稿

    【注释】①百节之虫,死而不僵。俗语,意思是指百足虫被斩断,也还会爬行,不至僵死。比喻有雄厚实力的权势门第,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死亡。

    【1】【析剧情】将选文改编为三幕剧。

     

    场景

    人物

    情节

    道具

    第一幕

    书桌边

    “我”父亲

    父子交谈,诉说(1)___苦难。

    蜡烛与烛台、书桌椅、茶杯、算盘、账簿、墙上照像

    第二幕

    脚炉边

    父子共写春联,(2)______

    笔墨、脚炉、粗糙红纸

    添炭,父子预备喝酒守夜。

    一对酒具、若干炭火

    第三幕

    家门处

    “我”

    父亲

    远翁

    远翁敲门,(3)________

    蜡烛、挂着棉帘的们

    内外真心欢笑,恢复(4)_____

    写完后的春联、酒杯

    【2】【赏个性】选文情节几乎全由人物对话推动,请你任选一处画线句,参照【示例】设计说话时的动作,并结合人物身份、性格及时代背景等说说设计意图。

    【示例】父亲说着一手抓起茶杯,把杯内的残茶往嘴里倒,大概茶早已凉透了,他用力打了个寒噤,把茶都泼在痰盂里。

    设计意图:从上下文看,父亲对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是并不满意的,此时父亲谈到无力改变的现状,心清是无奈与气愤的。利用“凉茶”这个道具,“倒”“用力打”“泼”等动词将父亲的不满具象化。

    我选______处,我的设计是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色彩】颜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的内心。请你为表演中两处写春联的片段选定舞台灯光色彩,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简要分析选色原因。

    我选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感想】舞台剧正式上演后,编剧团队需征集意见并进一步改进。请你以演出者或观影者角度,结合汪曾祺的写作风格,谈谈这部“战争剧”独出心裁之处。

    汪曾祺小说中真正见功力的,是那些谈不上有情节的,纯粹叙述生活的小说。汪先生说:“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他的小说越到后来,越是返璞归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只是呈现情景。

    ——汪曾祺习作风格网络热评

    A演出者             B.观演者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自拍当远离“灾难”》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拍当远离“灾难”

    赵益普

    ①一张以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海啸灾区为背景的自拍照,日前在社交网络引起巨大争议。

    ②照片中,4位女性站在被海水淹没的田间,微笑地看着镜头,其中一人还比出了“剪刀手”。自拍的几个人原本带着善意而来。灾难发生后,她们开车数小时来到灾区,把一个妇女组织捐赠的衣物转交给当地灾民。任务完成后,她们在灾区现场拍了这张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然而就在她们身后,救援人员正在积水中紧张地搜寻生还者。她们或许出于无意,但其在灾难面前的微笑,刺痛了灾民的心,令他们“失望”和“痛心”。

    ③这并不是“灾难自拍”第一次引发道德争议。2016年,意大利中部地区地震频发,一些游客在废墟中自拍不止遭到斥责;2017年,埃及发生上百人死伤的火车相撞事件,一辆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在现场玩自拍引发众怒;2017年,英国格伦费尔大楼火灾造成71人死亡,为阻止大楼前的自拍者,周边居民愤然贴出告示:“这是一场悲剧,不是旅游景点。”

    ④自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一些传播者显然缺少规则意识。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盲目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却罔顾社会价值。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功能,灾难发生后,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完成拍照分享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具有了媒体的功能,就需要考虑社会效果。一些自媒体过于追求传播效应,却忽视受众情感需求,便与媒体伦理道德冲突,必然引发社会争议。在自媒体传播者眼中,也许点击量比传播内容本身更有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内容本身的价值却远大于点击量。

    ⑤钟爱自拍且分享者,不能不考虑把握分寸的问题。忽略传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就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如果不加以引导,自拍和分享可能沦为低俗的炫耀、无所顾忌的哗众取宠,甚至借助他人痛苦积攒自我虚荣的表演,更有甚者会演化为生命消逝的导火索。当下,不仅“灾难自拍”屡屡发生,“自拍灾难”也在频频出现。印度研究人员搜集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7年,全球约有259人因自拍意外死亡。悬崖边缘、铁轨附近、眼镜蛇身后……为了那些可能会被点赞的照片,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⑥自拍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和整个社会。社交媒体在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传播平台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8日)

    1第②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_____________”这个话题,第③段又列举了三个类似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发读者对此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引出后文论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加点词“眼球效应”在文中的意思是,一些传播者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自己或一些传播者过度追求热播效应。

    B.“灾难自拍”问题的实质是传播者缺少规则意识,不顾社会效果。

    C.在自媒体传播者眼中,点击量比传播内容本身更有价值。但对于整个社会,内容本身的价值却远大于点击量。

    D.让自拍远离“灾难”,除了自拍者要加强规则意识、把握分寸、学会尊重之外,社交媒体也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

    3漫画主人公——王明,特别喜欢自拍,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如约而至》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