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淮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第一的云阳龙缸玻璃廊桥,设计精巧高耸惊险。游客走在上面如在云端漫步,气冲斗牛

    B. 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C. 步入初三,繁重的学业让我们紧张忙碌,压力山大。班主任老师总在课余时间对我们强聒不舍,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

    D. 炎暑结束,小明又不得不告别背井离乡的父母,回云阳上学了。在这弥留之际,母亲的眼里噙满泪花,满是不舍。

  •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节气上看,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温凉适宜,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②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农耕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③所以说,把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乃最佳选择,不仅体现了鲜明的农事特点,更契合了丰收节的主题。

    ④即便全国各地收获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也是大头。

    ⑤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成熟结果的季节,是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①③④

  •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剧本《第六病室》《万尼亚舅舅》等。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

    C.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

    D.在古代汉语中,铭、说、序、书、表等都是一种文体。其中“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推重、勉励、称许之辞。《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 4、下面是班长在“青春向党•奔赴未来”主题班会上的结束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过去百年来,中国青年紧紧跟着党,把青春的忠诚、奋斗和光荣,镌刻进民族复兴史册里。历史是昨天的当下,当下是未来的历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新时代青年要从历史之河中汲取营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从未来召唤中激发力量,肩负民族重托,扛起时代重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A.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B.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复。

    D.语段中第一句的主干是“中国青年镌刻史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化。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悔改。⑤物:人,百姓。⑥亚匹:同一类人。⑦管、萧:管仲、萧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2)服罪输情者虽重必   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3(乙)文中称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识治”体现在哪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阙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2】请从意象的角度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此档节目的开播,引起了广泛关注。班级开展以“走进诗词大会,品味诗意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

    2在活动现场,活动支持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相应的下联。

    上联:中华古典迎双季

    下联:

    3请你就活动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至少使用一个成语)

    4受班级的委托,由你去邀请语文组的谭老师做赛诗会的评委,你该怎样说?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6)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行路难》(其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④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⑤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⑥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⑦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乙】

    ①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1】文本甲和文本乙都强调了什么观点?

    【2】“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这句话作为论据插入文本甲哪段最合适?请为该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甲文和乙文的第③段都针对一些错误看法进行了“批驳”,请结合文本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错误观点

    批驳方式

    所树立的观点

    甲文

    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我太无能、处于绝境,不能创造

    A

    C

    乙文

    B

    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

    D

  • 10、阅读《“算”出来的成功》,完成19-2l题。

    “算”出来的成功

    李秦卫

    ①“一生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上世纪末,哈佛大学研究者围绕此题随机对1万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的人首选“事业能有所建树”。

    ②对于成功,谁不心向往之?人们总是渴望实现个人价值,找到人生意义。正因如此,现实中一些“成功学”宝典常能跻身畅销书榜单,微信朋友圈里也不乏屡屡刷屏的“心灵鸡汤”。有人说:“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能够用数学来描述,那么它才能说是科学的。”不禁想到:成功,是否能用数字来描述呢?

    ③能!不妨来看看以下三个算式。

    ④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是多少?按照概率论公式计算,结果是63%。一件成功率微乎其微的事尝试100次,其成功一次的概率克飙升至63%,这启示我们,。诺贝尔研制炸药,经历了数千次失败;爱迪生发明电灯,验证了上万次不成功。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电话,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他们无一不是一次次战胜失败的痛苦,最终找寻到胜利的光亮。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一旦认准了目标便百折不回地实干,这种人,想不成功都难。

    ⑤假如你现在的能力是“1”,以后每天在“1”的基础上多努力1%,坚持一年,“1”就变成了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34。倘若每天懈怠1%,一年之后,“1”就缩水为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55。101%与99%的差距仅为2%,但一年时间后结果却堪称天壤之别。这有力印证了一句名言,。赵忠贤“坚持每天多工作一会儿”,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祥美“逼着自己每天比别人多练几分钟”,终成享誉全军的三栖精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在量变中拥抱质变。否则,即便有再高的天分、再优越的环境,也难免“泯然众人矣”。

    ⑥假如一个人分管的工作,质量能达到90%的标准已很不错,但如若有5道程序,最终标准会是多少?90%的5次方约等于59%,竟然连“及格线”也达不到,更不必说再多一些90%相乘了。成功需要100%的努力,失败却只需1%的破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行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任何凑合的思想都要不得。有“质”者事竟成。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才能抵达“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境界。

    ⑦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勤奋+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稻盛和夫觉得“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富兰克林笃信“成功=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从表面上看,成功可以用公式“算”出来,但本质上,成功是“干”出来的。解码成功,这些加减来除带给我们的启示,值得品味。

    (201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2“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脚步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是从文中抽出的一句话,你认为放在甲处还是乙处,判断并陈述理由。

    3阅读文章第⑦段,作者列举了爱因斯坦、稻盛和夫、富兰克林三位伟人的计算公式,请你选择一个公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此公式的理解。

  • 11、声音会爆炸吗?

    张德良

    ①声爆是发生在自然界里的一种物理现象。当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会产生扰动,扰动会在空气中产生声波,这时空气中的声波会向飞行器四周扩散。

    ②当飞行器以声速或超声速飞行时,由于飞行器飞行速度比声速要快,声波就不能向四周各个方向传播了,这些声波会全部叠加在一起,在飞行器的头部和突出部形成锥形激波。飞行器在声速飞行的特殊情况下,锥形激波退化为一个平面波。

    ③无论是锥形激波还是平面激波都聚集了大量的声学能量。这些能量传到地面上人们的耳朵里时,耳鼓膜感受到空气压强突然增加,让人们感受到短暂、而又极其强烈的、雷鸣般的爆炸声,这就是声爆(音爆)。

    ④一般说来,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时往往会形成两道激波:一道激波包裹机头前部,另一道激波在机身后部。它们差不多同时传播到地面,并在地面上反射,形成一个N形反射激波。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遇到声爆时,常常可能会听到两声爆炸声。

    ⑤除了飞行器会产生声爆外,日常生活中也会看到声爆现象。例如,马车夫甩鞭子催马快跑,公园里人们甩鞭子锻炼或抽陀螺健身时,小小皮鞭都会发出的啪啪啪的声音,这就是一次次小小的声爆。尽管人们甩鞭子的手臂速度并不快,但鞭子的鞭梢速度非常快,可以突破声速产生声爆,这也可能是人类最早突破声速的尝试。

    ⑥超声速飞行器产生的声爆的传播范围很广,能量也是非常大的。因为飞行器上的激波是附着在机体上,跟着飞行器一起飞行的。因此在速度和高度都合适的条件下,沿着飞行器飞行轨迹下面,一路上都会听到声爆的声音。当飞行器飞行速度是2倍声速、高度是3000米时,人们可在60千米的范围内都听到声爆的声音。

    ⑦当飞行器在低空做超声速飞行时,地面上的人们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还可以震碎玻璃,甚至损坏不坚固的建筑物,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由于声爆发生的时间短暂,对户外空旷工作的人们影响不大。而对在室内工作的人们来说就不一样了,尽管在室内声爆的压强要小很多,但经过壁面多次反射后会形成共鸣,持续时间会变得较长,因此,对室内工作的人们影响还是较大的。

    ⑧如果我们把声爆的压强换算成更直观的声强:100帕的压强大约相当于133分贝。这时声爆引起的噪声对人体的伤害还是很严重的,特别对人的耳膜会有伤害。尽管人体能承受的最高噪声是155分贝,但是临床医学发现,人体在超过80分贝噪声环境下生活和工作时就会有头痛、焦虑、失眠和血压升高等症状。据临床医学统计,有50%的听到声爆的人们可能会造成耳聋。

    ⑨此外,除了对地面上的人们的身体和生活有影响,声爆对飞行器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如果飞行器长期多次遭遇声爆,就会使机体金属结构性能下降。所以人们一直在努力防止飞行器飞行时产生声爆。

    ⑩影响声爆产生的因素很多,例如飞行速度、高度、航线和周围的气象条件等。一般而言,人们对于飞行速度、高度和航线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但对于气象条件和接近地面的湍流状态等是无法控制的。目前为了消除飞行器飞行时产生声爆,科技人员主要在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控制等方面,通过改善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关键部件的材料性能、提高飞行器消音器性能和设置隔音装置等。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04,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当飞行器以声速或超声速飞行时,扰动产生的声波将全部叠加,形成锥形激波。

    B.马车夫御马、抽陀螺都属于声爆现象,声爆产生的原因是鞭子的鞭梢速度非常快。

    C.在超过80分贝的噪声环境下生活和工作时,约有50%的人们可能会造成耳聋

    D.影响声爆产生的可控因素有:飞行速度和航线等;不可控因素有:气象条件等。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运用问句形式,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内容,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④段加点词语“一般情况”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C.由于声爆产生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其短时间内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危害。

    D.文章按逻辑顺序,先讲声爆形成的原因,再讲声爆的能量及危害,最后说明声爆的预防。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应该如何防护和减少声爆的危害。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60分

    请以初夏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及所在学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