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段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虽然和世界一流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决不能自惭形秽。只要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强聒不舍,在育人中乐于奉献;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恪尽职守,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孜孜不倦,在研究中克难攻坚……所有中国人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自惭形秽
B.强聒不舍
C.精益求精
D.孜孜不倦
2、下面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一二句用比喻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B. 三四句表达的气氛与一二句表达的气氛形成强烈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C. 五六句写出的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茫。
D.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2019年东台条子泥征文大赛,各地作家前仆后继,纷纷参赛,竞争十分激烈。
B.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孜孜不倦地走到讲台前,开始讲课。
D.他做事雷厉风行、不言而喻,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
4、下列各项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妖娆 秘决 断章取义 鸠占鹊巢 前仆后继
B.聒噪 遁词 矫揉造作 李代桃僵 默守成规
C.端详 懦夫 附庸风雅 根深蒂固 形销骨立
D.赃物 汲取 郑重其事 走头无路 可望而不可即
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九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
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
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 | 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柳宗元《小石潭记》) | |
B.故 | 公问其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C.属 | 忠之属也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 |
D.其 | 其乡人曰 |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语段(一)中,作者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2分)
【4】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岳飞是抗金名将,根据(一)(二)两段文字,分别概括他们具有哪些军事才能。(3分)
6、诗歌鉴赏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7、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强不息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品质。我校拟于11月12日下午第三节课开展“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以下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2)下面是李明同学写给语文老师的邀请函,在语言表达上有两处不妥,请找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杨老师:
您好!我们班将于本周五(11月12日)在班内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特邀请您参加,请您务必按时到会。
九(3)班班委会
2021年11月10日
(3)班会后,李明决定将学到的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对联的形式表述出来,请你从以下词语中筛选出与该主题相关的词条,并运用对联知识,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以苦为乐 绢囊萤火 车胤 宋濂 以民为子
以夜继朝 手抄奇书 大禹 导流通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 分)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则无败事。
③所以动心忍性, 。 ④“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 ,
”(《饮酒》)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9、阅读《冬日的暖阳》,完成后面小题
冬日暖阳
①冬日和夏日的太阳,好像不是一个样子:夏日的太阳蛋黄似的,一出生就晃悠悠的冒着腾腾的热气,灼而烈焰,刺眼;而冬日的太阳呢,虽说红形形圆溜溜的,却如温吞水一样的惺忪、隽永和温情。
②冬日的太阳挂在云上,温暖明媚中略显绵长,如慰藉万物的温床;柔美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落下来,似有一双双无形而神奇的手,淡泊从容地抚摸着村庄,抚摩着街坊,抚慰着懒洋洋的人世间。悠远的景色在光影中弥漫,幻化成一幅蕴含静美的画卷。
③在乡村,它喜欢藏娇在清寒的草垛中。阳光下,一堆堆,一坨坨,一座连着一座,积叠在地头、路边、院旁、河口的草垛,像散在村庄的一枚枚丰收的蚕茧,又像落在故乡大地上蓬勃的云朵。披上了阳光外衣的草垛,是乡村一位位迎来送往的使者,光溜溜的,朴实而静默。
④大人出外打工,孩子们就像这些留守的草垛。阳光铺在草垛上,草垛便灿灿地闪着金黄色的光芒,温婉地散出热乎乎的味道,女孩子喜欢文静地依靠着草垛,在阳光下读书或踢踢毽子;调皮的男生们呢?多半是围在草垛,挤啊挤,时不时挤到乱蓬蓬的草堆里面去,嬉笑着在那里捉速藏。玩累了,直接懒懒的躺在向阳的草垛上,周身散发着阳光的香气,全然不顾那些草尖麦芒,把脖于刺得生疼。
⑤“鸡蛋!”“一窝鸡蛋!”
⑥“我家的!”“是我家的!”孩子们蓦然鱼跃而起,争吵着,抢夺着,垛晃草飞,热气腾腾。冬日暖阳,给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带来诗意。
⑦城里的冬日阳光,似乎喜欢贴在朝阳的墙角上,老人背靠墙壁坐着,他们可以很慵懒地眯着双眼,把生活的节奏放得很慢;也可以在这里捧茶品茗,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故事;还可以一边尽情享受那阳光的温暖,一边相互侃侃生活的琐事。闲适安乐的生活,羡煞年轻人,阳光美妙,好像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记忆才会非常好,津津有味地叙述着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细枝末节。冬日暖阳给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⑧难得今天温暖的阳光,给动物们也创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穿着花衣案的小狗也来凑热闹,依着温暖的墙角,用后背在砖块上蹭痒,时不时地咀嚼着,一定是在朵颐着阳光的味道吧。一只老狗,在它的旁边打瞌睡,偶尔望着自己的孩子,眼里露出母爱的慈祥。
⑨寒风不分城乡,一样地摇晃着树的影子,几片未凋落的叶子,有了冬日暖阳的呵护,倔强地蜷缩在枝梢上,一如屡受打击的人,仍有继续战斗的豪情。
⑩“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缤纷的冬日,靓装着“冬日暖阳—一爱心帮扶”的条幅,挂在了敬老院、校园,显得格外醒目。留守的老人小孩们手捧着情深深、缓烘烘的礼物,热泪盈眶,欢呼雀跃。流淌的暖阳,闪烁着爱心的色彩,给孤独者带来心灵的慰藉,尝到被关心的温暖。同在一片蓝天下,暖暖的天地也属于他们,那样美好,那般温馨,那么幸福。
⑪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阳光有七彩,温馨地散发出美好的光环,这是爱的色彩,把世界装点得绚丽斑斓。
⑫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
【1】文章围绕“冬日暖阳”描绘了三幅人们生活的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文章写的是冬日暖阳,而第①段中又写了夏日的太阳,为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面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冬日暖阳,让世间很暖”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窑变
余显斌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⑪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⑫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⑬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⑭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⑮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⑯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⑰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请按时间顺序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中“抖抖索索”“捏”的表达效果。
【4】本文以“窑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本来面目长如故
韩 青
①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而这样的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
②可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物质至上……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进而变得心口不一、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完全偏离了做人的正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游离在道德和人的本质意义之外。
③而事实早已说明: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④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虽然,迟了一步,但是,他终究没有食言,没有改变自己始终如一的本色。托马斯·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说实话,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
⑤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美国作家福克纳曾有一段时间为金钱而写作。他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同一团乱麻。为了摆脱负债的状况,他与华纳、福克斯公司等著名电影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为他们写剧本,这使得他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他素来痛恨为了金钱而写作,偏偏却不得不为金钱而写作。这使得他背离了真正的自我,也使他的写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欲望、金钱的诱惑与干扰,那么他的文学成就会更大。所以塞内克说:“始终如一,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
⑥当然,有时候,一个人看起来颠三倒四,而那未必就是他的真实写照。胡舜陟在《癫僧》中提到这样一个僧人法渊,他看起来痴癫,常向别人乞讨钱财,得到一文钱就高兴满足,讨到钱多了,就在路上给那些残疾人和穷苦人。这样的变化,我们在登山中常会遇到,但是,不管你走的路有多弯,而到达顶峰的心一直都没变。正所谓:“不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始终如一的标准,不是看其外在,而是观其心。
⑦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会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净一切。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12、“死磕”一词本是北京话,就是“没完,和某人或某事作对到底”的意思,用于表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由于网络文化的发展,这个词不仅在北京地区使用,全国的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网友都开始使用这个词语,也使得它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鲜词语”。
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有“死磕”的经历。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