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海峡 天骄 红装素裹 断章取意
B.柔嫩 趣味 矫揉造做 絮絮叨叨
C.腐烂 赃物 丰功伟绩 歇斯底里
D.蝉娟 忘想 自惭形秽 金戈铁马
2、阅读有关《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适合填入①②③④处的一组诗篇是( )
A.①《向太阳》 ②《煤的对话》 ③《伞》 ④《启明星》
B.①《煤的对话》 ②《向太阳》 ③《启明星》 ④《伞》
C.①《向太阳》 ②《启明星》 ③《煤的对话》 ④《伞》
D.①《煤的对话》 ②《伞》 ③《向太阳》 ④《启明星》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春秋》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一文选自该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B.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文中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变化,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游览梅雨潭后,写下了散文《绿》,该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求。
D. 《小石潭记》与《桃花源记》两文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都是古代的游记散文。两文都是按照作者游览顺序展开描写的,前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凄苦忧伤之情,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下列词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娉婷/驰骋 遵循/无处遁形
B.游弋/摇##dot##曳 佝偻/伛偻提携
C.禅师/忌惮 汗水/成吉思汗
D.妖娆/丰饶 旁骛/趋之若鹜
5、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论魏晋_______ (2)寻向所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章写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创造“世外桃源”?请谈谈你的看法。
6、(甲)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甲诗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短语为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
【2】两诗的作者仕途上都不如意,但对待未来的态度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以上诗句简析。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截至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达5.83亿人,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036.1亿元。游戏这一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游戏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引起了国民广泛的关注。
【1】在讨论“中学生玩游戏有利还是有弊”这个话题时,人们往往各持一端。请你分别就玩游戏的“利”与“弊”两方面,各写两个具体观点。
【2】很多家长怒斥“游戏毁掉了孩子”,也有不少网友嘲笑家长“自己教育不当还赖游戏”。游戏与孩子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有关系吗?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填写相应的作者和题目。
创作是一种赋能,诗文赋能可以见证品质。陶渊明《_____》的“_____,悠然见南山”见证超脱;陈子昂登 _____(地名)“念天地之悠悠,_____”见证悲思;杜甫的“_____,一览众山小”见证豪迈; _____(作者)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见证真挚;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____”见证纯洁;龚自珍的“_____,_____”见证无私。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①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戍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②。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③。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凄慨。②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③馕(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四种不同印象和感受。
【2】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
【3】品味语言。
(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漢,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5】“明月”自古以来是文人们青睐的对象,它寄托相思,它凝聚乡愁,它陪伴你我,作家梁衡最喜天山那轮明月。你更中意哪里的月亮呢?也曾在某个月夜勾起心事吗?请写写你的经历。(60字以上)
10、阅读下面《新京报》(电子版)的一篇时事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电影演员为什么被称为“印度良心”?
(1)最近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冠军的故事。电影刚一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
(2)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3)为了出演《摔跤吧,爸爸》,已经52岁的阿米尔·汗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由于需要出演电影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以身材上需要阿米尔·汗随着年龄改变而有所变化。
(5)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替身或者道具,都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演出。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把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而之所以要打乱19岁、29岁、55岁的拍戏顺序,那是因为他怕戏拍完了再无动力瘦回去。
(6)阿米尔·汗一年只接拍一两部戏,而每接一部戏,都必须全力以赴。由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经典。但在每一部经典的背后,其实也没多余的“奇迹”或天赋,无非只是超乎寻常的付出和大量汗水而已。
(7)阿米尔·汗的认真劲,会让我想起中国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那批老艺术工作者。今天,我们都以为,在小鲜肉当道的时代,工匠式的打磨、精雕细琢的演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可这个印度的国宝级演员却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用心,永远都不过时。
(8)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这足以使他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但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印度的良心”。让他成就此荣耀的,是他“影以载道”的努力。
(9)阿米尔·汗每拍一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印度的社会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关注刻板的教育问题,《我的个神啊》关注的是极端宗教,《摔跤吧,爸爸》则关注女性歧视。
(10)值得一提的是,在拍电影之余,阿米尔·汗还做了一个关注印度当下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叫《真相访谈》。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说,大概就是“用事实说话”。
(11)阿米尔·汗的三观虽然很正,但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却又极其谨小慎微。他不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煽动家,而更像一个小心求证的优秀记者。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数据,他和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奔赴印度各地调查、取证,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背后都有数据在支撑。
(12)关心社会,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阿米尔·汗而言,除了让他被人称之为“印度的良心”外,并没有带来什么实际好处。相反,因为这份“炽热的良心”,他得到不少麻烦和损失。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并且因此丧失了印度电子市集巨头Snapdeal的代言;他的人身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然而,阿米尔·汗不会因此就停止关心社会问题,因为他是阿米尔·汗,是印度的良心。
(选自曾炜《一个电影演员为什么被称为印度良心”》,有删改)
(链接一)
近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圈粉无数,还以超5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这一冷门题材的影片,何以“口碑与票房齐飞”?
在电影市场里,并不缺乏发现好电影的眼睛。这些年,从《大圣归来》到《夏洛特烦恼》,从《釜山行》到如今的《摔跤吧,爸爸》,其高票房都是靠好口碑。“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的套路,并不能征服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
追求口碑,并不意味着对观众的对好和迎合,而要以饱满的细节叩开观众的心门。随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映,一个关于幕后花絮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为了还原不同年龄的父亲形象,饰演“爸爸”的演员阿米尔·汗拒绝穿脂肪假体衣,选择先增肥54斤,再在5个月内像皮球泄气一样瘦回去;“姐姐”强忍一周六天专业训练带来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说“不够强大来演摔跤手”;“妹妹”为了一分钟不到的镜头,也跟着训练了9个月……正是演员从头到尾的用心,才让电影里的每一场对决,都像真实的比赛,扣人心弦;也正因为影片真实到饱含“烟火气”,才能以温情、成长、梦想等引起朴素的共鸣。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二)
用心的电影既能收获观众的掌声,也会引发思考。这部片子不但关注女性权益,直击印度重男轻女的现实问题。而且,“把成长路上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拍出来了”,触动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怎么给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子女又该如何才能读懂父爱这部“震撼心灵的巨著”?正是对社会痛点的关注和思考,这部作品才得以打动无数观众。
一言以蔽之,好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这也是对中国电影的一个启示。
(选自陈凌《好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阿米尔·汗认为,把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才能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
B.阿米尔·汗是印度的国宝级演员,精雕细球的演出让他成为“印度的良心”。
C.阿米尔·汗出演的每一部经典电影背后,几乎都有超乎寻常的付出和大量汗水。
D.阿米尔· 汗主演的 《摔跤吧,爸爸》获得高票房,靠的是好口碑,不是套路。
【2】阅读时评类文章要区分句子是表明观点还是陈述事实,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表明观点?( )
A.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B.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这足以使他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演员。
C.他做《真相访谈》这档节目,用的是印度国徽上的梵文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D.阿米尔·汗不会因此就停止关心社会问题,因为他是阿米尔·汗,是印度的良心。
【3】编写导读语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下列最适合放在文章前面作为导读语的一项是( )
A.印度国宝级演员再掀热潮!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获得爆棚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2。
B.为了女性,他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他还打乱了19岁、29岁、55岁的人生顺序!
C.阿米尔·汗的认真劲,让人想起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老艺术工作者。关心社会,用心做事,永不过时。
D.阿米尔·汗的每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社会问题,为此他惹怒过地方政府和印度教激进团体,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
【4】链接一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怎样才能拍出与人心相遇的好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请结合材料分析。
11、阅读矛盾的《谈独立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人问:如何能独立思考?
②我想: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发达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
⑦儿童知识的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⑩“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有改动)
(1)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2)第⑤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3)第⑦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4)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扶”,《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义项有:①用于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②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③扶助。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以“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规范。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