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集训途中,因为海拔过高和缺水,他甚至只能用尿液来使自热米饭升温。
B. 截止12月30日,学校《悦读》编辑部收到稿件400余份,大家热情高涨,投稿积极。
C. 在这个小山村,由于常年与外界隔绝,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
D. 民谣有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牢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即使目睹朋友有难,也是 ,唯恐危及自身。
②通信诈骗日渐增多,通信运营商切不可 ,更不应在看热闹的同时还坐收渔利,虽然一时得了蝇头小利,但有损企业名声,得不偿失。
③“漫游费”零成本内幕的披露,表明政府部门的反应落后于媒体,面对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取缔“漫游费”的诉求,政府监管者岂能再度 ,失信于民?
A.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B.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C.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D.袖手旁观 作壁上观 隔岸观火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衡阳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不少家长溺爱孩子,怕影响他们学习,就李代桃僵,替孩子做家务。
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妖娆 旁鹜 郑重其事 自吹自擂
B.玄虚 广袤 强聒不舍 根深蒂固
C.侥幸 桑梓 置之不理 循规蹈距
D.勃发 诓骗 走头无路 李代桃僵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2】《醉翁亭记》一文中共用了21个“也”字,主要表达了三种语气:①陈述语气;②肯定语气;③感叹语气。下面选项中,哪一项表示感叹语气?( )
A.环滁皆山也。 B.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4】欧阳修和郑板桥都是老百姓眼里的好官。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阅读乙文和下列链接材料,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6、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各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B.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7、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
品读这首诗,并完成题目。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②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你的看法呢?
③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小诗,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8、古诗文积累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③____________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⑤_________________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⑦诗言志。我们可以从《渔家傲》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可以从《破阵子》中的“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明白辛弃疾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9、阅读议论文《名》,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年华虚度,什么也没干。”从这段中,我们意识到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只有摆脱这种重负,才能让事业之树常青。
②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这时候如果不能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名的重负呢?
③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应是出名,而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赞誉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季先生将这些桂冠一一摘去。他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他们心中,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才是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人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
④中国文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出了贡献。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则逃,能逃得名,不为名缰利锁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⑤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机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这样即使获得所谓的荣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成功,是靠扎扎实实努力的。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
⑥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的?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六小节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3】请你为本文再选取一个事实论据,你觉得下列四个论据中哪个最恰当。( )
A.电视剧《围城》热播后,钱钟书的新作旧著,被争先恐后地推向市场。面对这种火爆,钱钟书
始终保持静默。对所谓的“钱学”热,他认为“吹捧多于研究”。有人用钱策动他接受采访,他却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B.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C.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说话花去的时间,十分精确地记录下来。一月做一次小结,一年做一次总结。
D.钱学森、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新中国成立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0、狼狈不堪的父爱
徐徐
①我高考时,还未实行知分填志愿,而是估分盲填,如果分估高了,就很容易出现“滑档”,无法被所填的高校录取。
②为不滑档,大家都不敢估多,可过于自信,心高气傲的我却多估了15分,我懵了,知道很难被填报的大学录取了,虽然我考的分并不算低,超过文科“一本”线18分。
③接来下,一天天地反复查询,但都无我被录取的消息。“一本”录取工作结束后,无比失落的我,整天闷在家里,打不起来一点精神。而父亲还和以前一样,每天带着母亲出去拉板车。
④无望的我,暗恨起父亲来,觉得他只知道整天运沙石,对估分和填报志愿,一窍不通,且也不帮我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我想,如果他能提醒我一下,让我保守点估分,同时让我把“二本”的高校也填上,我就不至于无大学可上。我开始有意地抱怨起父亲来,不给他好脸色。
⑤几天后,父亲说他要和母亲出去几天,我也懒得问他去哪儿,觉得肯定是去加班拉沙石了。
⑥直到4天后的傍晚,他们才回来了,他们开门进家时,我吓了一跳——父亲全身都湿漉漉的,鞋上全是泥巴,头发上也沾了很多脏稀泥,满脸的疲惫,还不停地咳嗽,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而母亲的鞋和裤脚也是湿的。“不小心掉水渠里了”,看我一脸的迷惑,父亲低声地解释道,然后弓着背,落寞地进屋去了。
⑦第二天早上,我又对父亲借题发挥,抱怨道:“高中3年,你对我负责过吗?你只知道拉板车,别的家长去专家那咨询,请他们帮填志愿,你呢?”父亲听后默默无语,痛苦、失落地转身离去。
⑧那天,母亲没随他而去,而是把我叫到身边:“你就别怪你爸了,他心里后悔和自责得很。前几天,你爸带我,去省城给你托人找关系了。”
⑨母亲说,父亲不知从哪儿打听到
⑩“省教育厅招办”有个人,能把“滑档”的考生给补录上,然后找到他,交了4000块钱,谁知对方是个冒牌的骗子,拿钱后就跑了。
⑪“除交掉的4000块,你爸还请了那人,到一家我们从未见过的高档饭店里吃了顿饭,花掉1000多块,饭桌上,你爸就在那干坐着,都不敢动筷子,怕菜不够,加菜又得加钱……”
⑫我被惊住了,前前后后花掉5000多块,那相当于拉板车一年的收入呀!可还是随口嘲讽道:“瞧他那点能耐,钱花了事未办成不说,还掉进水里了,搞得一身狼狈!”
⑬“孩子,你想想,你爸是多么灵敏的一个人呀,”母亲说,“他拉了那么久,那么重的板车,经过水边、岸旁无数次,都从未落过水,怎可能反而在一身轻的情况下,失足掉进水里呢?”
⑭“他是有一肚子的愁呀,觉得对不起你。在回来的路上,你爸失魂落魄,忧心忡忡,才一脚踩空,掉进路旁的深水渠里的,要不是我拼命拉他上来,早被淹死了。”
⑮母亲不容我插话,继续说:“他还不让我告诉你,这次去省城,为省钱,我们3个晚上,都是睡在公园的椅子上的,他都被冻咳嗽了。”
⑯父亲竟然在背后为我做了这么多试图去“亡羊补牢”的事,瞬间,我被彻底震惊了,猛地清醒了过来,我已18岁了,不能再将“滑档”的责任,强加给父亲,让他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对高考一点不懂,怎么能和其他有文化,神通广大的家长相提并论呢?他拉板车也全是为我能读得起书呀!?我要自己承担糟糕的结局,我要卸去父亲心中的内疚和负担,我决定去复读!
⑰经过一年的再战,第二年,我考上了一所知名的“985”大学,比上年填报的那所大学还要好,接到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和我都笑了。
⑱我要感谢母亲告诉我父亲去省城的事,更要谢谢父亲,是他的那次狼狈不堪的出行,唤醒了我,让我突然间长大了!
(选自2020年第3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时间 | 父亲的表现 | “我”对父亲的情感 |
落榜后 | 如常出去拉板车 | 暗恨父亲、抱怨父亲 |
几天后 | 和母亲出去 | ① |
再4天后 | 落水而归,转身离去 | ② |
和母亲谈话后 | 继续拉板车(未明写) | ③ |
一年后 | 欣慰地笑了 | ④ |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几天后,父亲说他要和母亲出去几天,我也懒得问他去哪儿,觉得肯定是去加班拉沙石了。
(2)父亲听后默默无语,痛苦、失落地转身离去。
【4】文章以“狼狼不堪的父爱”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11、[二]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
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_________________……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选文第①段引用几米漫画及小诗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文章的内容,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例。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那一刻的随意馈赠,
宛如秋夜的流星,
在我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
——泰戈尔《流萤集》
上面的小诗,揭示了馈赠的意义。请以“你(您)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