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产者先将牛奶发酵变成了酸奶。
②但是,他们又把酸奶进行高温加热,把所有的乳酸菌都杀光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进了利乐包装,趁热封装。
③当然,这类产品无法指望它们帮你补充乳酸菌,不过,乳酸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还留在里面,钙和蛋白质也没变少。
④那些能够在室温下存放好几个月的酸奶产品,实际上属于“灭菌”酸奶。
⑤所以即便在室温下放几个月,这些酸奶既不会变酸,也不会腐败。
⑥常温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根本没有活乳酸菌。
A.①②⑤③⑥④ B.⑥④①②⑤③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①③④②⑤
2、根据语序,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众人手握智能手机低头刷屏的时代,倡导全民静下心来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对这个问题,商务印书 馆 创 始 人 张 元 济 先 生 早 就 有 一 句 简 单 而 朴 素 的 话 :“ 天 下 第 一 件 好 事 还 是 读 书。” 。
①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的。
②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③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重压下的淳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寓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英国著名作家。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B. 王维是个诗人,又是位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面,画中有诗诗画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C. 有一种美德叫做“饮水思源”,有一种悲哀叫做“数典忘祖”。以目前功利弥漫的社会来看,情愿李代桃僵者,已不多见了。
D. 他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断章取义,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5、
(甲)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标两处)
故 临 崩 寄 臣 以 大 事 也
【3】成都武侯祠内有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幅对联中的“三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一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落梅》一诗,完成小题。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扣住了“落梅”的“落”字来写,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lìng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shèn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巧言lìng(____)色 shèn(____)思
(2)给加点字注音。
悖谬(_____) 东隅(____)
(3)“延”第二笔笔画名称是____。“难辞其咎”中的“咎”的意思是____。
8、诗文填空。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__________;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水调歌头》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心亭看雪》中表明当时所处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老虎吃错人(节选)
汪曾祺
山西赵城有一位老奶奶,穷得什么都没有。同族本家,都很富足,但从来不给她一点赒济,只靠一个独养儿到山里打点柴,换点盐米,勉强度日。一天,老奶奶的儿子到山里打柴,被老虎吃了。老奶奶进山哭了三天,哭得非常凄惨。
老虎在洞里听见老奶奶哭,知道这是它吃的那人的老母亲,老虎非常后悔。老虎心想:老虎吃人,本来不错。老虎嘛,天生是要吃人的。如果吃的是坏人——强人,恶人,专门整人的人,那就更好。可是这回吃的是一个穷老奶奶的儿子,真是不应该。我吃了他儿子,她还怎么活呀?老奶奶哭得呼天抢地,老虎听得也直掉泪。
老奶奶哭了三天,愣了一会,说:“不行!我得告它去。”老奶奶到了县大堂,高喊“冤枉!”
县官升堂,问老奶奶:“告什么人?”
“告老虎!”
“告老虎?”
老奶奶把老虎怎么吃了她的独儿子,哭诉了一遍。
这位县官脾气倒挺好,笑笑地对老奶奶说:“我是县官,治理一方,我可管不了老虎呀!”
“你不管老虎,只管黄鼠狼?”衙役们一齐吼叫:“嘁!不要胡说!”
衙役们要把老奶奶轰下堂,老奶奶死活不走,拍着县大堂的方砖地,又哭又闹。县官叫她闹得没有办法,只好说:“好好好,我答应你,去捉这只老虎。”这老奶奶还挺懂衙门里的规矩,非要老爷发下火签拘票不可。县官只好填了拘票,掣出一支火签。可是,叫谁去呀?衙役们你看着我,我看看你,并无一人应声。有一个衙役外号二百五,做事缺心眼,还爱喝酒,这天喝得半醉了,站出来说:“我去!”二百五当堂接了火签拘票,老奶奶才走。县官退堂,不提。
二百五回家睡了一觉,酒醒了,一摸枕头旁边的火签拘票:“唔?我又干了什么缺心眼的事了?”二百五的心思,原想做一出假戏,把老奶奶糊弄走,好给老爷解围,没想到这火签拘票是动真格的官法,开不得玩笑的。拘票上批明了比限日期,过期拘不到案犯,是要挨板子的。无奈,只好求老爷派几名猎户陪他一块进山,日夜在山谷里猫着,希望随便捕捉一只老虎,就可以搪塞过去。不想过一个月,也没捉到一根老虎毛。二百五不知挨了多少板子,屁股都打烂了,只好到东门外岳庙去给东岳大帝烧香跪拜,求东岳大帝庇佑,一边说,一边哭。哭拜完了,转过身,看见一只老虎从外面走了进来。二百五怕老虎吃他,直往后退。咳,老虎进来,往门当中一蹲,一动不动,不像要吃人的样子,二百五乍着胆子,问:“是是是你吃了老奶奶奶奶的儿儿儿子吗?”老虎点点头。“是你吃了老奶奶的儿子,你就低下脑袋,让我套上铁链,跟我一起去见官。”老虎果然把脑袋低了下来。二百五抖出铁链,给老虎套上,牵着老虎到了县衔。
县官对老虎说:“杀人偿命,律有明义。你是老虎,我能判你个斩立绝、绞监候。不过,你吃了老奶奶的独儿子,叫她怎么生活呢?这么着吧,你如果能当老奶奶的儿子,负责赡养老人,我就判你个无罪释放。”老虎点点头。
县官叫二百五给它松了铁链,老虎举起前爪冲县官拜了一拜,走了。
老奶奶听说县官把老虎放了,气得一夜睡不着。天亮开门,看见门外躺着一头死鹿。老奶奶把鹿皮鹿肉鹿角卖了,得了不少钱。从此,隔个三五天,老虎就给老奶奶送来一头狍子、一头獐子、一头麂子。老奶奶知道老虎都是天不亮送野物来,就开门等着它。日子长了,就熟了。有时老虎来了老奶奶就对老虎说:
“儿你累了,躺下歇会吧。”老虎就在房檐下躺下。人在屋里躺着,虎在屋外躺着,相安无事。
街坊邻居知道老奶奶家躺着老虎,都不敢进来,只有二百五敢来。他和老虎混得很熟,二百五跟它说点什么,老虎能懂。老虎心里想什么,动动爪子,摇摇尾巴,二百五也能明白。
老奶奶攒了不少钱,都放在一口白木箱子里。老奶奶对老虎说:“这钱是你挣的!”老虎笑了,点点头。
老奶奶死了。
二百五来了,老虎也来了。
老虎指指那口白木箱,示意二百五抱着,二百五不知道要他去干什么。老虎咬着他的衣角,走到一家棺材铺,指指。二百五明白了,它要给老娘买口棺材。二百五照办了。老虎又咬着二百五的衣角,二百五跟着它走。走到一家泥瓦匠门前,老虎又指指。二百五明白了,它要给老娘修一座坟。二百五也照办了。
老虎对二百五拱拱前爪,进山了。
箱子里还剩不少钱,二百五不知道怎么处置,除了给自己买一瓶汾酒,喝了,其余的就原数封存在老奶奶的屋里。
老奶奶安葬时倒很风光,同族本家:小叔子、大伯子、八侄儿、九外甥披麻戴孝,到坟墓前致礼尽哀。致礼尽哀之后,就乱打了起来。原来他们之来,是知道老奶奶留下不少钱,来议论如何瓜分的。瓜分不均,于是动武。
正在打得难解难分,听得“呜——昂”,全都吓得四散奔逃:老虎来了。老虎对这些小叔子、大伯子、八侄儿、九外甥,每一个都尽到了礼数,平均对待,在每个人腿上咬了一口。
剩下的钱做什么用处呢?二百五问老虎。老虎咬着他的衣角,到了一家银匠铺,指指柜橱里挂着的长命锁。
“你,要,打,一,副,长,命,锁?”老虎点点头。
“锁上錾什么字?——‘长命百岁’?”老虎摇摇头。
“那么,‘永锡遐昌’?”老虎摇摇头。
“那錾什么字?”
老虎比划了半天,二百五可作了难,左思右想,豁然明白了,问老虎:“给你錾四个字:‘专吃坏人’?”老虎连连点头。
银匠照式做好。二百五给老虎戴上。呜昂虎回山了。
从此,凡是自己觉得是坏人的人,都不敢进这座山。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句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情节 | 主要事件 |
开端 | 老奶奶状告老虎吃掉她的独子。 |
发展 |
|
高潮 | 老虎为老奶奶养老送终。 |
结局 |
|
【2】在本文中,老虎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个性鲜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老虎的形象特点。
【3】本文是汪曾祺对蒲松龄《赵城虎》(《聊斋志异》)的改写。请比照下面原著尾段文字,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改写时是如何进行适度的再创作,从而突出中心思想的。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足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致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移时始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郊,至今犹存。
【4】假如老虎会说话,它会在老奶奶的坟前说些什么呢?请你联系全文,发挥想象,将老虎要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80字。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乌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荼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11)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有删改)
【1】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
B. “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的“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汉乐府《江南曲》有“莲叶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过这个词。
C. 文中引用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句,出自相传为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广为流传。
D. 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
【2】本文作者追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简洁地描述了他们所做的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爱过思乡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人物 | 所做的事 | 情感 |
周定一 | 写《南湖短歌》 | 面对国难的痛苦 思念家乡 |
联大女生 | ① | 家国之思及抵御外辱的豪情 |
② | 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宣传抗战 | 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
冯友兰 朱自清 | ③ | 勉励学子报效国家 |
闻一多 | 静心读书不下楼 | 用文化救国的爱国之情 |
【3】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4】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假如今天的你踏入闻一多先生的宿舍,追寻“何妨一下楼主人”的足迹,相信你定会有许多的感慨,请结合你所了解的闻一多事迹,表达自己的感悟,不少于50字。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见修为
曾昭安
1835年10月的一天,著名诗人普希金收到作家果戈里的来信,信中说:“我想开始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拉得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果戈里为何在动笔之前给普希金写信呢?
原来,《死魂灵》的故事素材是普希金提供给果戈里的。普希金在读了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之后,深感果戈里是一位天才的讽刺作家。正巧,他有一个“骗子购买灵魂”的故事,富有讽刺意味,而自己又驾驭不了这种风格,于是就想到了果戈里。在一次交谈中,他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果戈里深受感动。
(A)陆游尝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普希金没有将“妙手偶得”的素材专享,而是拱手相让于同道,使之大放异彩。普希金的让源于他看重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文学事业的发展。这样的让体现了高尚的利他精神、无私的胸怀、助人的风范。这一让成就了果戈里,也为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作出了贡献。
苏轼被贬谪黄州时,常有文人雅士与其往来聚会。一天,道潜和尚拜访苏轼,适逄苏轼外出不在,道潜和尚见苏轼书桌上有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吟罢不禁拍案叫绝。工夫不大,苏轼回来了。道潜和尚拱手说:“先生这首词高亢豪迈,意境开阔,真可说得上是词中上品。”苏轼听了笑道:“词虽好词,却并非敝人所填写,这是季常的作品呀!”
道潜和尚忙问详情,苏轼说:“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和季常互相诗词唱和,听了季常吟诵的这首词,当时我觉得此乃惊世之作。于是,暗记在心,天亮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说,这首词难道能算是我的作品吗?”后来道潜将此言转述与陈季常,季常不由哈哈大笑:“有些人偷文章挖空心思,而子瞻却把自己的文章送给别人,实在令人佩服啊!”
(B)苏轼一梦,愧煞多少人!都说文人相轻,苏轼这一“让”却让人看到一个文学大家的风度:和修为。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但却能保持豁达能写出那么多流芳后世的词作,从这一“让”中就能找到原因。他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正可谓“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
丰子恺曾翻译了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著作《苦闷的象征》,当他正要将译本付梓时,忽然得知鲁迅先生也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并已经交付北新书局出版。丰子恺觉得为难,再三考虑便特地去拜访鲁迅先生:“我要早知道先生在翻译,我也就不会再译了。”鲁迅笑着说:“我也一样。”
鲁迅又说,在日本,同一本书可以有三四种译本,因此《苦闷的象征》两个译本都可以出版。但他担心自己译本的出版,会影响初登文坛的丰子恺的译本销路,所以决定暂不出版自己的译本,把机会留给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1925年3月,丰子恺平生第一部译作《苦闷的象征》在商务印书馆问世。
(C)鲁迅这一“让”是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源自他心底无私。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才会懂得谦让。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个人事事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永远都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益得失面前,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性,就能贏得他人的敬重。
人言谦让是种美德。但有一种“让”,是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出去,较之平等关系上的“谦让”,这种“让”,境界更高,更让人仰视。
【1】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文中用三对名人的事例作论据,请分别简要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A、B、C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常耳闻有巧取豪夺、剽窃他人创意者,却少听说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冠以他人名头的。
放在(____)处理由:__________
【4】下面这则材料可以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吗?请阐述理由。
(安徽省桐城市西南·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
12、作文题目一: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同学们以《初三,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