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B.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C. 这桩十拿九稳的比赛,他却做得一塌糊涂,难怪爸爸会生气呢。
D.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D.《水浒传》中,杨志奉命押送生辰纲,一路上小心谨慎,处处提防,但还是在黄泥岗中计,生辰纲被吴用等人劫去。
3、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嬉戏(xī) 古刹(chà) 瘦骨嶙峋(xún)
B. 干涸(hé) 崛起(jüé) 蜂蝶翩飞(piān)
C. 阻塞(sè) 污垢(hòu) 泠泠淙淙(cóng)
D. 涟漪(yī) 精髓(suǐ) 迥然相异(jǒng)
5、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京师/色愈恭,礼愈至 B. 公约之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盛服而往/游人虽未盛 D.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国怀乡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萧 氏 子 颇 骄 纵 不 复 下 箸 惟 啖 胡 饼 中 间 少 许 留 其 四 傍。
【3】结合选文,分析“其人惭”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联系全诗,说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的含义。
【2】画线句写到了“鸟”,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中也写到了“鸟”。简要说说他们寄托的情感有何不同?
7、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国文 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____为行体,____为楷体。
(3)(家国吟 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首诗歌中,选取一首进行吟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首?(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原文默写。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2)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_______,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5)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二)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第下列小题
蔷薇几度花
①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记忆”指:
“稀奇”指: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
【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文章《阅读终是读自己》,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都摆放着“名著缩印本”,据说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它只保留故事框架和主题,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
②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只是因为它的主题,更在于围绕这个主题它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比如,傅雷在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时候已经把主题“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写在了五卷本的扉页上,人们还是热衷于读这部名著,只为品读细节。又比如《水浒传》能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只因为它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细节生动。所以说,品读细节才能感受名著的魅力。
③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是对读者的欺骗,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只保留一个主题,孩子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和真正伟大的原著相遇时,却不再看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了,而且可能不太喜欢。
④其实,阅读就像一段旅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亲近文字慢慢会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品读细节才能和书中人物的心灵产生共鸣,映照真实的自己,这样,你永远不会孤单,永远倍感踏实。
⑤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读《战国策》,当唐雎拔剑而起的时候,你可以读到英勇无畏的自己:读《老人与海》,当老人紧拽住大鱼不放手的时候,你读到永不言弃的自己,读《草房子》,当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鸭子的时候,你和他共同变得坚强……
⑥当你读书时,你会发现焦虑的心平息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偷悦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⑦因此,当你再次捧读名著时,别功利。请记住:读书终是在细节中读自己。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只是因为它的主题”这句话怎样理解?
【3】第⑤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中采用第二人称“你”称呼读者,起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5】读完文章,关于读书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11、(二)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三说苑·正谏》)
【注释】 ①舍人: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忙的人。 ②少孺子:年轻人。 ③务:一心,一定。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吴王欲伐荆 / 伐竹取道 B. 如是者三旦 / 旦辞爷娘去
C.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 子墨子闻之 D. 黄雀延颈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3】结合本文内容,请说说舍人少孺子进谏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选择无处不在。大海选择奔腾,于是巨浪给了它奔腾的机会;白云选择飘逸,于是蓝天给了它飘逸的空间;心灵选择充实,于是众多守望者给了它充实的内涵……同学们,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这一次,我选择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一讲你的“选择”经历。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对“选择”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