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公益与每个人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
②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③“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许多人 地流下了热泪。
A. 休戚相关、所向无敌、不由自主
B. 息息相关、不可一世、不由自主
C. 息息相关、所向无敌、情不自禁
D. 休戚相关、不可一世、情不自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B. 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对习总书记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受启发,不禁都鼓起掌来。
C. 国庆长假,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赏风景,品小吃,其乐无穷。
D. 面对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3、为“近月江楼听水韵”选择对仗最工整的句( )
A.临日山崖观海浪
B.临风野陌醉花香
C.逢春枯木又发芽
D.临水楼台听涛声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别人帮忙,可以用“劳驾”;给别人安慰,可以说“祝福了”!
B. 你对爸爸说:“明天去公园玩,你必须去!”
C. 面对他人的帮助,你应该说:“谢谢你的帮助,让我渡过了难关,我一定像你学习,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D. 晚上你正在做作业,妈妈邀请了两位同事在客厅大声谈剧情,你说:“都滚远点儿,别烦我!”
5、古文阅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其中兴高采烈之情,溢于言表。
B.甲诗“怜”表达对故乡菊花的眷恋,写出对菊花开在战场的怜惜之情。
C.乙词上片“秋”点明了季节,暗示秋季草盛马肥,烘托了肃杀的气氛。
D.乙词下片前两句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表现战斗场面的激烈。
【2】两首诗或实或虚都写到了战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是何等艳羡江南女子,能够一生娉娉婷婷在美若仙子的西湖边散步,能够在小径通幽清池碧水的留园脉脉含情地牵手情侣。① 想起游苏杭时,借人家苏绣女子的绣布和绣架拍下的一组照片,如今却不知到哪里去了,痛惜!② 于是,总是在梦中悄然想起那一袭氤氲烟花长裙下低眉含笑专情刺绣的美图,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慰问了吧?③ 或许,④ 为了这张美图,定会再度游苏杭。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艳羡 B. 娉娉婷婷 C. 脉脉含情 D. 慰问
【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小明,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
(6)水和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胡记面馆
马苏玥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⑩“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⑪“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⑫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⑬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⑭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⑮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⑯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⑰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⑱胡良回了老街。
⑲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⑳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1】文章围绕“面馆”还写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另立招牌,更改规矩,抢走生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4】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说说老胡是个怎样的人。
【5】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秦川
①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②比如,近期成都等地放开马路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复苏了城市烟火气,也让经济逐渐恢复景气。
③这一举措给摊贩们带来更多尊严和获得感,正如一名摊贩感慨:“我没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门面,就摆摊卖水果。之前一直‘打游击’,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④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其实,地摊与城市并非水火不容。有关部门如果能少一些管理“洁癖”,别一见地摊就皱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⑤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⑥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热度不减的地摊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⑦“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这些要求都不过分,属于依法监管,合理监管,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负责。事实上,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并不矛盾,在柔性执法中审慎包容,在审慎包容中柔性执法,探索治理效能最大化,就能实现多赢。
⑨“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快恢复热度。
(来源于“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2020年06月07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本文内容,请你谈谈“地摊经济”的利与弊,以及如何除弊兴利?
【4】对于很多人来说“地摊经济”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城市生活记忆,阅读下面材料,设想如果让你也摆一个充满城市生活记忆的街头小摊,你准备卖什么物品?为你的小摊写一段广告宣传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在长春同志街,一家卖“五彩绳”的摊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好多年没见到卖这个五彩绳了,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们都在路边买。”顾客赵女士说,“‘地摊经济’的再现,让我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虽然现在商铺拔地而起,集市也红红火火,但是我觉得在大多数人心里依然留恋那个充满童年记忆和烟火气息的‘小地摊’。
(来源于“学习强国”,李洋《激活“地摊经济”释放“蝴蝶效应”》)
11、小说阅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研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噫!好了!我中了!”
②“噫!好!我中了!”
【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胡屠户动作描写的句子,举一例简要赏析。
1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回望初中生活,我们在经历中成长。
成长使我们懂得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的重要;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的道理;感悟了“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萧伯纳)的美好……请你讲述生活故事,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感受。
根据以上内容,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