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锦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例如,在诗仙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就有涉及。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庆历四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

    C.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可以算作是一个成语。

    D.有人拟写了关于自强励志的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是“半载苦乐铸就辉煌同享“。

  •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喷薄 蹩闷 取义成仁 雕粱画栋

    B.倇惜 窒碍 蹑手蹑脚 战战兢兢

    C.熏陶 犀利 如坐针毡 信手拈来

    D.藻饰 凄残 望眼欲川 血雨星风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影《金刚川》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故事。

    B.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C.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D.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在“双十一”已经有了一次盲目购物、冲动消费的教训,难道还要在“双十二”重蹈覆辙吗?

    B.在登上峰顶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队员都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吼叫,宣泄心中的喜悦。

    C.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总是喜欢吹毛求疵,连一个标点符号用错都有可能会被扣分。

    D.在我国提出将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背景下,各种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宗白华的《夜》,完成相应的任务。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烁着。

    (1)这首诗选取的两个重要意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诗人既觉得自己是“莹然万星里”的一颗小星,又觉得“宇宙的万星”被自己装在心里“烁着”,这表现出诗人______的胸襟。

    (3)阅读《夜》后,有同学写了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段文字画线句成分残缺,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豁达乐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让同学们学会乐观地面对挫折,微笑着面对生活,老师要求同学们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请你给大家提供两种方式。

    (2)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诸葛亮 文天祥 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正楷字默写

    帘卷西风,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作者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去建

    功立业的句子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辛弃疾以   抒发作者壮志难酬之情。

    力尽不知热,

      ,只有香如故。

    鸡声茅店月,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俱往矣,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回答以下各题。

    心美,一切皆美

    ①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②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③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④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⑤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⑥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⑦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⑧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⑨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⑩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义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2)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

    (3)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

  • 10、蛮 竹

    ①人的记忆很奇怪,有时当你搜肠刮肚地冥想时,历史无迹可寻,可有些事物,无论你身处何地,不管你心境如何,只要在某个瞬间不经意的一瞥,那潜伏在你内心里最熟知的记忆神经便被骤然牵起,让你回到拥有无限遐想的时光隧道中,回到那个虽被尘封可依然鲜活的记忆空间里。就在那天,走在街上的我无意间看到一辆用蛮竹做的推车,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如一扇门在我眼前开启,门内是老家郁郁葱葱的蛮竹。

    ②蛮竹,一种生长在山里的竹子,高大而粗壮,挺拔的竹竿带着大地黑土的倔强直冲云天,恣意地向白云深处延展。“蛮”即“大”,在布朗族眼里乃“王”之意,在我看来,他有的是王者的大气而无霸气,有王者的博爱而没有狭隘,在广阔的天地里延展成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风景。蛮竹苍苍,他是主妇,染绿了山寨,掩映着篱笆和野花,让家变成了温馨的小窝;蛮竹苍苍,他是壮汉,带领着源源不断的子孙,世代驻守着大山,倾其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上勤劳而善良的人们。

    ③蛮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暖暖的记忆,生长在心里最肥沃的地方。春天,细雨绵密,( )洒向静默的大山,黑土里,岩缝中,蛮竹用积蓄了一冬的能量破土而出,开始了一生(   )拔节。在天地间,细雨的轻柔与蛮竹的刚劲完美地交融为一幅烟雨图,唯其这般,山林才显得灵动而多彩。记得小时候,我和阿公到山里找菌子,看着满坡地蓄势待发的青笋,阿公笑着对我说:你看,我们的朋友开始出土了。是啊,我们的朋友,它是布朗族一辈子也离不开的朋友。阿公那根挑起全家衣食的扁担,阿奶那个被手摩挲得发亮的簸箕,一代又一代的布朗人就在与蛮竹的相守中走完辛劳而平和的一生,这一生始终带着蛮竹清淡素怡的滋味,带着蛮竹生生不息的精神,这样的人生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

    ④经过季节的洗礼,蛮竹从嫩绿到油绿再到淡黄,一节节展示着自己的壮硕。于是人们砍来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把蛮竹丝丝入扣地编织进了自己的生活里,日子也透着清淡的竹香。老家保存着一根扁担,宽厚而结实,被阿公长满老茧的手磨得光滑而透亮,那是一根浸透了汗水的扁担,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在挑起日出与月落的过程中,父亲长大了,于是阿公便一担担地翻山越岭,把家里有限的食粮挑运给外出求学的父亲。蛮竹做的扁担渐渐弯了腰,色泽由淡黄变成灰褐,父亲在城里工作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时,扁担也完成了一生的使命,( )靠立在屋子的角落,年迈的阿公拄着拐杖,背上是岁月留下的一个弧线。每次看到阿公遗留下的那根蛮竹扁担,总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章节,一样的情感被不一样的符号所记刻着,那根扁担被年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那是父爱厚重的光晕,常常氤氲了我感动的泪眼。

    ⑤一切农具几乎都来源于蛮竹,箩筐、耙、扁担、簸箕、手推车……这些用具经过岁月的积淀,有些被人们的手磨得光滑,有些被汗水和黑土一层叠一层凝结成褐色,这是经过耕耘、种植、收成而留下的劳苦见证。布朗人离不开它,离开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终结,在这些平凡的农具中,我看到了山里人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他如苍苍的蛮竹,在骤风暴雨中依旧能挺直脊梁,压不垮催不倒,倾其一生来承受和付出,这共同的秉性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原来,上苍的安排是这么的意味深长,此刻,仰望蛮竹,我热血沸腾。

    ⑥春天的雨又开始飘飘洒洒地落下了,我知道,在远方,在大山皱褶处,我的心又开始发芽了。

    1阅读第⑤段,仿照示例,概括第⑤段内容。

    示例:春天的蛮竹生生不息,自然而淡定。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懈地 柔柔地   静静地   B. 柔柔地  不懈地  静静地

    C. 静静地 柔柔地   不懈地   D. 不懈地  静静地  柔柔地

    3品味划线句和加点词语,依据要求赏析。

    ①在广阔的天地里延展成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品味加点语句,体会加点词的含义)

    ②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蛮竹”为标题的理由。

  • 11、(三)说宽容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 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⑧段阐述的内容是什么?

    3文中列举了3个事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4第③段中“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中的“这种”指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   服贸会上众多的机器人中,最吸睛的莫过于名叫Walker的服务机器人了。它一出场就向观众们问好,然后又展示了给花浇水、为人端水、瑜伽健身、踢足球等功能…… 假如Walker要落户你的校园,你希望它是一个怎样的机器人?能为学校和同学提供哪些服务?在你们使用与它服务的过程中,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发挥想象,以“WalkerWalker,我……” 为开头,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你的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