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上联谢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小说刻画的中心。
D. 中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方法来表现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妖娆 劫掠 嬉闹 质之不理
B.亵渎 嘶哑 积攒 忸怩作态
C.忧戚 遵徇 阴晦 形销骨立
D.端祥 世面 娉婷 断章取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关系密切如一人。
C.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D.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了古诗诵读、国画展览、书法鉴赏等系列活动,旨在用优秀传统文化濡养学生。
B.在探求真理的路上,我们要善于独行,任何盲从只能变成起哄,这不是探求真理的态度。
C.登山途中,同学们鼓足了劲,跌倒了又爬起来,前仆后继,终于在十二点前登上了峰顶。
D.和园的建筑考虑与环境的和谐映衬,自然环境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令人惊叹。
5、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②格:打斗,击杀。③爨(cuàn):烧火煮饭。
【1】【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下列与文中加点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释负重 B.忘恩负义 C.负荆请罪 D.久负盛名
(2)许之矣 许是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4】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跑了,追捕他不也是很劳累的啊?
B.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跑了,难道你不会被他所连累吗?
C.那是盗贼的诡计,并且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走了,追捕他不也是很劳累的啊?
D.那是盗贼的诡计,并且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走了,难道你不会被他所连累吗?
【5】下列对三篇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三篇文章都强调了守土有责的为官之道。
B.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安贫乐道的人生信条。
C.三篇文章都表现了坚守自我的价值追求。
D.三篇文章都展现了尽职尽忠的高贵品格。
【6】三篇诗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的君子之德。【甲】诗中“__________”一句表明诗人已从思想上舍弃了富贵荣华之念。【乙】文中作者因___________而醉,体现了他在仕途失意时仍然豁达的胸怀。【丙】文通过_________和自居贫困仍赠衣食与孤遗者的事件反映了元德秀为官守正、信任他人、_______的优秀品质。
6、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阅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阅读划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的这个句子阐释了怎样的哲理?
【4】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句带有“月”字的古诗句。
7、《国家宝藏》第二季开播了,新一季的国宝守护人更加“年轻化”,引发了年轻人对“文物”的关注。新华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了“模拟文物讲解”活动。小文所在的小组为大家介绍的是“越王勾践剑”,请你根据下面的图表和图片信息,为大家讲解这件文物。(100字左右)
文物-越王勾越剑 | |
类别 | 青铜器 |
出土地 | 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 |
所处时期 | 春秋时期 |
现状 |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
特点 | 制工精美,锋利无比 |
地位 | 天下第一剑 |
相关典故 | 卧薪尝胆 |
8、名篇名句默写。
(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湖心享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寂静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______,______。”
(8)《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①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位学者感慨,“不打烊”书店的灯光,在城市夜空中格外明亮,它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
②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
③一日忙,二日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
④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人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⑤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⑥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⑦“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摘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作者:詹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10、阅读《文玩核桃》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玩核桃
徐慧芬
①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②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③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④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⑤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⑥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⑦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⑧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 ,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⑨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⑩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⑪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一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呢!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⑫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巧遇老人把玩核桃——②_______________——成全老人临终心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傅三爱核桃,老人更爱;傅三在找丢失的第二个核桃,老人也在找失散的第二个核桃。老人没开口收买傅三的核桃,体现出老人君子不夺人之爱的收藏家境界。
B.老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夺人所爱,而是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玩”物的确玩出了“文”的境界,使老人的形象熠熠生辉。
C.核桃不见了,傅三帮助老人女儿办后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突出强调了核桃在他心中分量之重,即使是跟老人之间建立的友情,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D.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E.小说讴歌了情义价更高的中华源远流长的古道热肠,这在傅三和老人身上均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傅三是主人公,也可以说老人是主人公。
【4】比较小说第⑪段和链接材料在情节设计上的相同点和艺术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选文第⑪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奔跑的声音
【美】雷·布拉德伯里
①年迈的桑德森先生在自己的鞋店里巡视,一边轻轻触摸货架上的每一双鞋。他就像宠物店的店主,店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他关切地碰碰它们,为它们整理好鞋带,调整好鞋舌。然后,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②片刻之前,桑德森鞋店的门口还空荡荡的。下一秒,男孩道格拉斯笨拙地站在那里,低头看着自己的皮鞋,仿佛这双笨重的鞋子已经深陷水泥地里拔不出来了。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③“什么也别说!”桑德森先生说。
④道格拉斯僵住了。
⑤“我知道你想买什么。”桑德森先生说,“每天下午你都站在我橱窗的前面。你觉得我会看不到你吗?你想买的是绵白网球鞋。最后,我还敢说你想赊欠。”
⑥“不是!”道格拉斯喊道,呼吸急促。“我想到了比赊欠更好的办法!”他喘着气说,“在我告诉您之前,桑德森先生,您必须回答我一个小问题。您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穿运动鞋是什么时候吗,先生?”
⑦桑德森先生脸沉了下来。“哦,二十年,让我想想,三十年前吧。为什么这么问?”
⑧“桑德森先生,难道您不觉得亏欠顾客吗?您至少应该试穿一下自己卖的鞋子,哪怕一分钟,不然您怎么知道穿上去什么感觉?”
⑨男孩的狂热让桑德森先生有些退缩,他一只手摩挲着下巴。“这……”
⑩“桑德森先生,”男孩滔滔不绝,“您卖东西给我,我也会把同样价值的东西卖给您。”
⑪“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孩子?”桑德森先生疑惑地问。
⑫“我当然希望您能试一试,先生!”
⑬老人默默地坐了下来,气喘吁吁地将网球鞋套在自己狭长的脚上。顺着西裤深色的裤脚看过去,它们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⑭桑德森先生站了起来。
⑮“穿起来感觉怎么样?”男孩问道。
⑯“感觉很好。”他准备坐下来。
⑰“别!”道格拉斯伸出手,“桑德森先生,现在您能来回走两步,然后我再告诉您剩下的话吗?是这样的:我还差您一美元。不过,先生——一旦我拥有了这双鞋子,您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⑱“你想说什么?”
⑲“我会帮您拿包裹,给您买咖啡,帮您跑邮局……每一分钟,您都会看到我从这里进进出出。感受一下这双鞋子,桑德森先生,想象它会带着我跑得多么快。感觉到里面的弹簧了吗?感觉到鞋子内部在奔跑了吗?感觉到我能够飞快地干完这些事情不让您操一点心了吗?您悠闲地待在凉爽的店里,而我在满城跑!不过,到处跑的可不是我,而是鞋子。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⑳桑德森先生惊讶地站着。这番话就像汹涌的激流一样裹挟着他,他开始深陷到鞋子里。伴着从门口吹进来的微风,他轻轻摇晃起来。他像踩在草丛里,又像踩在富有弹性的黏土上。
㉑店外面,几个行人正顶着大太阳走在人行道上。
㉒老人和男孩彼此对视,男孩显得兴高采烈,而老人看起来如有顿悟。
㉓老人脚步轻盈地穿过店铺,走到放满鞋盒的墙边,取了一双鞋给男孩,然后又在一张纸上列了个清单。男孩穿上鞋之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
㉔“这是今天下午你要为我做的一堆事情。办完这些事,我们就两清了。”
㉕“谢谢您,桑德森先生!”道格拉斯蹦蹦跳跳地准备离开。
㉖“等等!”老人俯身向前,“鞋子感觉如何?”
㉗男孩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它们深陷在河流中,深陷在麦田里,深陷在正将他推出城去的风中。他抬头看着老人,他的眸子在喷火。
㉘“像羚羊?”老人问道,视线从男孩的脸上移到鞋上,“瞪羚①?”
㉙男孩想了想,犹豫了一下,然后很快地点点头。几乎一瞬间,他就不见了,网球鞋的声音消失在丛林般的高温里。
㉚桑德森先生站在阳光灼热的门口,倒耳倾听。很久以前,当他还是个爱做梦的男孩时,他就记住了那个声音。这些美丽的生物在蓝天下跳跃,它们穿过灌木丛,留下轻柔的奔跑回音。
㉛“羚羊,”桑德森先生说,“瞪羚。”
㉜他弯腰拾起男孩扔掉的冬鞋,曾经的雨雪让鞋变得沉甸甸的。老人走出了骄阳的炙烤,脚步轻柔、淡然、缓慢……
(选自《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有删改)
【注】①瞪羚:羚羊的一种,非常敏捷。
【1】根据提示,梳理补充小说情节。
A
在道格拉斯的恳求下,桑德森先生试穿了鞋子
B
道格拉斯瞪羚一样消失了,桑德先生回想起少年时光
【2】联系语境,分析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2)老人脚步轻盈地穿过店铺,走到放满鞋盒的墙边,取了一双鞋给男孩,然后又在一张纸上列了个清单。
【3】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道格拉斯劝说桑德森先生,从中可以看出道格拉斯和桑德森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4】小说中有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多是一句一段,读一读,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5】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青春活力、理解尊重、梦想追求……请结合小说内容,围绕一两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酿酒师把米蒸熟,倒进缸里,拌上酒曲,然后把缸密封起来,免受外界“侵扰”。一段时间后,酒缸里的米就变成了醇香的美酒。细细想来,其实人也是如此:只有排除干扰,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