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漳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③节约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现在做起,积极 “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A.铭刻 修养 履行

    B.镌刻 涵养 履行

    C.铭刻 涵养 践行

    D.镌刻 修养 践行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夏日的真佛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复习,使我们可以从容、镇定地面对这次中考。

    C.“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的垃圾箱设置过少,以致游客乱扔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我们的镇康山清水秀,不少文人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C.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镇康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全国亿万学生阳关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作者范仲淹,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B.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因为《乡愁》这首诗,被誉为“乡愁诗人”。

    C.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

    D.古文中的“左迁”“谪守”都含被贬官降职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有删改)

    注:①远迩:远近。②惠利:指恩惠利益。③作者:指建造者。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予作文以记之       忠之                       引凄异

    B.阴风怒                 故自曰醉翁也             奔走呼

    C.则有国还乡          以六月息者也             留两便

    D.把酒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执策而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语段(一)“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语段(一)(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一)的“骚人”,指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B.语段(二)第2段围绕“利”字,交代修偃虹堤的目的,高度评价滕侯修堤的功绩。

    C.两个语段均为应邀之作,前者侧重抒发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感,后者侧重表达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

    D.两个语段末段都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语段主旨,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结构上诗人的情感一波三折,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苦闷——茫然——侧面描写行路难 ——彷徨——坚定信念,在这条线索上诗人的感情激荡起伏。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人借用吕尚、伊尹两个人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在困难面前想到前途还有些许希望。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成为让人振奋精神的千古名句。

    D.诗句采用了长短句的结构,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作感染力倍增,也表达了诗人豪迈的诗情和自由的个性。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1】班级午餐时,一些同学经常挑食、剩饭菜,将未吃完的食物扔掉,并对此不以为意。你将怎样规劝他们的浪费行为?

    【2】班级召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班会,请根据相关提示,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讲述节约的典型事例

    【3】为营造“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校园氛围,请你找出或拟写两条宣传标语,在学校的电子屏投放。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题文)补充原文中的句子。

    (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   坚守自我比什么都重要

    韩青

    ①我很认同伍尔夫的一个观点:坚守自我比什么都重要。假设一个人什么都有了,名、利、权,啥也不缺了,可是就没了自己,这样的人,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

    ②可是,尘世中有太多的人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者随波逐流,或者阿谀奉承,或者步人后尘,或者损人利己,或者无恶不作,等等。就是说,在他们的世界里,真、善、美的东西逐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了,所谓自我,在他们眼里几乎一文不值,他们看重的,是物质,是享受,是对欲望的满足。这样的人,在他们的心中,几乎没什么定力可言,即使一棵花,一棵草,都会把他们的心给带走。他们不讲原则,底线随时都可以丢。

    ③而要坚守住自我,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定力。《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了道树禅师的一件事。当年,他在寿州三峰山上修建了一座茅草庵住了下来,可是,没想到山上经常有野人出没,野人衣着破烂,言语诡异,甚是吓人。他的弟子们见了,对此深感疑惑,这样过了很多年,这些野人居然都不见了,弟子们都感到好奇,禅师解释说:“野人用各种伎俩来迷惑人,只要老僧我对其不见不闻,他们就奈何不了我。他们的伎俩总有用完的一天。我的‘不见不闻’只要坚持下去,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啊!”

    ④而一个人要有如此定力,就必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知晓自己适合做什么。正如作家汪曾祺所言:“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我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下命令叫我照另外一种样子去写。”如果汪先生没有这个认识,去写了别的文体的内容,那么他就没有现在的成就和名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深,他的定力就有多深,成绩就有多好。

    ⑤显然,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重要,而把力定在什么内容上更重要。选项有两个:一个是真、善、美的内容,一个是假、恶、丑的内容。当然,我们必须选择前者。台湾诗人纪弦就曾把自己的人格形象定在“一棵树”上,他在诗中写道:“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的古木。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显然,他把力定在这上面:为自己活着,不受制于他人和世俗,无视命运的捉弄,不求上帝的照顾,只愿活得我行我素、平凡简单。

    ⑥可是,在坚守自我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不尽人意。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丢了自我,就像一条溪流一样,如果断流,那么遥远的大海只能成为虚幻。

    ⑦是的,只要自我在,远方就在,诗意就在,种种美好就在。这就像草木,只要它们的根在,蓬勃就在,生机就在,春天就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03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些看重物质、享受、欲望的人不讲原则和底线,根本上不能算是坚守自我的人。

    B.文中道树禅师的故事有力地论证了“要坚守住自我,必须要有足够的定力”这一分论点。

    C.作者在论述如何坚守自我时,先后从要有足够的定力、把力定在什么内容、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三个方面展开,层层深入,引人深思。

    D.第⑥段告诉我们即使生命不是一帆风顺,只要坚守自我,人生就不会“断流”,终将到达远方的大海。

    2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坚守自我”?

  • 10、“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微阅读”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讨论的人也很多,杂七杂八的话语夹杂其间,好像是微阅读就是很低层次的阅读,算不上是深度阅读。猛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想想,可能这不仅是一种误读,更是对阅读的理解有点偏差。

    在“百度百科”上,对“微阅读”的定义是: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

    当然,这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微阅读,在我看来,却大有讨论的必要,微阅读所表现的形式固然是短、快,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甚至于跟阅读专家的阅读理念相比,也不差,也有深度。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跟书友赵国栋兄聊天,他说他的女友总觉得他读文艺的书,不读实用的书,就是吊儿郎当,甚至是一种不务正业。拿这种态度来说微阅读也是合适的。之所以这样说,或许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微”的缘故。

    但这个“微”是相对于宏大的一个概念,微,细小,那种日常,却也是阅读的一部分,假若我们把阅读切割成不同的种类,肯定会发现,阅读的分类固然可以多元化,但到底掺杂了很多有意味的东西,即便是微小,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微是精华,是对世界的仔细观察,这就好像日本的文化,在大家都向往宏大叙事的时候,对细微生活的关注却同样精彩。

    另外,细微主义的流行也说明了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在文学上,法国作家菲力普·德莱姆被称为“细微派”大师,他的宗旨是“细微之处见乐趣”,在选材上关注细小题材,其《第一口啤酒》曾获得1997年度“格朗古西耶大奖”。有比较认为,“细微主义”首先体现在篇幅上,德莱姆作品的典型长度译成中文大概千字以内,颇像中国明清的尺牍小品。法国评论界常常提及德莱姆继承了普鲁斯特的传统,二者的确都够“细腻”,但是普鲁斯特能把一块小玛德莱娜点心铺衍成洋洋万字的篇幅,是以繁复为美,德莱姆却是该收手时就收手,是以简洁为务。那么,这一种“微”,在我看来,也很有价值。

    在阅读这回事上,不同的人群具有的阅读口味很显然也是有差异的,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就好像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好评还真是如潮,没读过他作品的人一定去读一下,作品一定得收进语文教材中去,莫言一下子成了文学大师。但“诺奖”不过是代表了一种文学标准,如此对待,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毫不客气地说,如此跟风才是浅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一种反叛。我倒觉得对肤浅的读者而言,不管其阅读的方式如何,阅读的内容怎样,因为识见的不高,自然是只要读到时髦作品就觉得遇到了文学大师。对这样的读者,我想,也只能站在旁边笑笑,不忍破坏他心中的偶像,到底是阅读的内容差一点好一点关系并不是很大,只要是一直走在阅读的路上,想来早晚会抛弃那些肤浅的作品。

    由此我想到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看到这样的态度,真是觉得好笑。自从两年前关注微阅读以来,一直觉得微阅读在这个时代很有必要。

    这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是对这个文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识见,总会拿老眼光看新问题,自然看不出多大的名堂。

    (原载《现代阅读》2015年第4期)

    链接一:浅阅读

    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浅阅读的消费指征是:快速、快感、快扔,与传统阅读相比,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它符合大众流行文化的一切基本品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工业化的大生产所带动的浅阅读虽然为人所诟病,但它的出现和流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摘自搜狗百科,有改动)

    链接二:微阅读

    微阅读令我们摆脱了许多生活中的“垃圾时段”。我们不再需要用玩手指头来消磨等候的时光,任何场合、任何时刻,我们都能掏出一只小仪器,轻松地营造起只属于一个人的阅读空间。这种“闹中取静”的心境其实相当怡然自得,不过这种心境不知道何时会被打断,何时才能继续。所以,我们的思维得像Windows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又得像移动硬盘那样拥有超大记忆体。  

    (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 链接三:相关评论

    微阅读主要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也与现代人“开机化生存” 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文本的短小、迅捷营造了一种令人备感舒适的微阅读氛围。但是微阅读只是提供了过去没有的一种阅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文本,也不能替代其他阅读方式。

    微阅读不仅普遍深入认知能力尚不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更以高科技赋予的“便利”和“海量”渗透到都市人业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阅读不是一种颠覆,而更像一次推动,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今天的“微阅读”,或许会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的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

    当下在“微阅读”盛行之际,有人因其对经典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的阅读表示不满,其实不然,“微阅读”往往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

    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朋友圈、公众号等方式,阅读专业人员对各种经典进行观点摘要深入浅出的诠释,这种类似导读的形式满足了一些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的人群对国学经典的仰慕与求知欲望,更让传统经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接近读者,即传统经典以微小阅读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摘自网络,有改动)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借短消息、网文等随时随地进行的快餐式阅读就是真正的微阅读。

    B. 微阅读等于浅阅读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微阅读也是深度阅读。

    C. 作者认为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以简洁为务的,也很有价值。

    D. 微阅读因表现形式短、快,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忽略其内涵却包罗万象。

    2下列对微阅读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微阅读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阅读方式,值得推广。

    B. 微阅读将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

    C. 微阅读使思维像Windows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像移动硬盘那样有超大记忆体。

    D. 微阅读可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

    3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的原因。

    4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材料链接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与传统阅读相比,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5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

    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说辞?这里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解剖其中的潜台词和产品真相。

    ②“不含防腐剂”,可没说不含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增鲜剂之类都可能在里面。

    ③很多食品本来就不需要用防腐剂,如罐头,一些极干的食品,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因为罐头在制作过程中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最后密封包装,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无法繁殖。大量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④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因为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要比微量的防腐剂厉害得多。比如,一些酱油、咸菜等宣称“不含防腐剂”,但它们通常都是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⑤“不含人工色素”,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红曲色素、紫胶红等。

    ⑥对号称“纯天然”的食品也要辨明其真相。商场里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像。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后才发现,它含的原果汁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其中约80%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辅料。

    ⑦“不含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或饼干、点心之类。“不含蔗糖”,即不含我们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都容易受其吸引。其实,这真是一大陷阱。

    ⑧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不止蔗糖。精致淀粉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已够快了,而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却常能看到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选择它们,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饭算了。

    ⑨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也不意味比其他产品含营养素更高。不加蔗糖,往往用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代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问题还在于,它们还常给人一种“高档”“滋补”的美妙感觉。

    1结合全文,题目中“噱头”的意思是:  

    2选文第③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根据⑦⑧段文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含蔗糖”这一说法的潜台词和真相。

    潜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请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由于食品添加剂能够改良食品品性,延长食品储存时间,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食品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资料二: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在食品中添加禁止加入的有毒有害物质。有些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为了躲避监管、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借口企业商业秘密,往往隐瞒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信息,不愿意公开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和含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也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

    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②字数在5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