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安庆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妖娆  悲愤  原弛蜡象

    B. 汹踊  协奏  惟余莽莽

    C. 鲜妍  漫游  顿失滔滔

    D. 凝望  喉咙  红妆素裹

  • 2、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3、下面对名著内容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吴用用计获得了金铃吊挂,与宋江等人假扮宿太尉一行救出了史进、鲁智深。

    B.“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一文,鲁迅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刻画了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D.《水浒传》中三位女将分别是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B. 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C. 这桩十拿九稳的比赛,他却做得一塌糊涂,难怪爸爸会生气呢。

    D.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诗,完成各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官舍。亭于堂之北,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本文写于苏轼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期间。①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②忭:biàn,欢乐、喜悦;③属: 同“嘱”,意为劝酒;④荐饥:连续饥荒;⑤狱讼:案件,官司;⑥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喜也   志: (2)始官舍 治:

    (3)雨麦于岐山之  阳: (4)五日不可乎 雨:

    2下面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凿池其南 溪深鱼肥   (《醉翁亭记》)

    B.为休息之所 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亭于堂之北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D.又从而歌醉翁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⑵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主旨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说说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九(1)班开展以“学会倾听,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年龄段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倾听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1)根据上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

    (2)活动中有一个“感恩老师”的环节,准备张贴一幅赞美老师的对联,已经给出上联,

    请你填写下联。

    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的时光老师来作专题报告。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中内容与格式有四处错误,请指出或修改。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德务滋, 。(尚书·泰誓下》

    (2)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五十八章)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5)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6)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

    (7)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 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8)王之涣《凉州词》中   两句勾勒出山川的雄伟气势,突出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冰墩墩”吸引人之处,首先来自它憨态可掬的模样。其造型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灵感源自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充满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传递着中国神韵,也表达着奥运之美。

    ②别看“年纪不大”,“冰墩墩”已经见过“大世面”:曾随“嫦娥五号”一起上九天揽月,又随“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见证着冬奥筹办的脚步,也见证着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手掌上,还有个红色的爱心图案,表达着对所有冬奥选手的欢迎。如此“有温度”的细节,难怪大家都喜欢。

    ③小小的“冰墩墩”,散发着大能量。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可亲可爱的形象,表达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也在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型赛事的吉祥物,往往以生动的拟人化形式,向世界展示举办地特色,成为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小的“冰墩墩”,发挥着大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体育大赛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体育大赛是重要的桥梁。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无不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姿多彩,展示着一个面向世界、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材料二:

    ①北京冬奥会的体育图标共30个,设计来源于早期文化符号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与形态,用汉印为表现形式。方寸间的高妙布白,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体育图标动态形式是以超动图的形式,在2-3秒的视频动画中,由二维的篆刻转换为三维的冰雪运动、同时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达到了“燃”的效果。

    ②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源于中国传统矿物色,包括主色、间色和辅助色三部分。主色包括霞光红、迎春黄、天霁蓝、长城灰、瑞雪白;间色包括天青、梅红、竹绿、冰蓝、吉柿;辅助色包括墨、金、银。三者互相配合,形成一套全新的冬奥色彩系统,既体现了冰雪运动、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内涵,又呈现了中国独有的春节文化和长城文化魅力。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动态核心图形,其设计将京张赛区山形及长城形态,与中国长卷山水、充满动感与力量的线条、书法的韵味、运动员的激情、赛场的滑道和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本届冬奥会中国国家队的制服整体元素就是取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与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选自(广州日报》2022年2只7日,有删改)

    材料三: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艺谋认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大的变化是“更温暖、更从容、更简约”。将传统中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幻化成雪花般圣洁、灵动的小火苗,这一创意来自低碳环保理念。张艺谋说,本次开幕式他很自豪的一点就是主火炬台和火炬点燃的创意。北京冬奥对他个人而言的最大挑战是“挑战自我”,他的想法在14年间发生了变化,不再比拼艺术表演节目,真正的价值还是要看“一起向未来”的理念体现。一朵小小的雪花成为贯穿开幕式始终的线索,张艺谋认为,当带有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雪花组成美丽的大雪花,用小小的火炬点燃,更是表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象。这与人类最早起源呼应:火是生命之源,所有人在洞穴中呵护这个火种,用这种意境来表达人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更体现人类团结,一起向未来。这种表达在张艺谋看来,是对冬奥初心的回归:“世界处在这样一个艰难时刻,我们想奉献一份温暖和感动。”

    (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2月6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大型赛事的吉祥物为向世界展示举办地特色,常采用生动的拟人化形式。

    B.早期文化符号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与形态是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的设计来源。

    C.中国传统矿物色是北京冬奥会全新的色彩系统的来源,具有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

    D.低碳环保理念是贯穿开幕式始终的线索,体现冬奥会温暖、从容、简约的一贯理念。

    【2】“冰墩墩”备受追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3】结合材料三,请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介绍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亮点。(100字以内)

  • 10、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 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2阅读第②段,本段文字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阅读第⑤段,划线句子“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的含义是什么?

    4下面事例如果作为论据,可以放到原文第( )(A.②;B.③:C.④:D.⑤)段中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大巴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掉入长江。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大巴车驾驶员1人)。11月2日,坠江原因公布:系大巴车内乘客因错过一站而怒火攻心,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5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 11、五、现代文阅读。

    三 峡(节选)

    ①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②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③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④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⑤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⑥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⑦《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⑧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⑨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⑩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⑾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0公里的三峡。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⑿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______(1)_______”的特点,晴初霜旦时的“______(2)_______”的景致,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⒀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⒁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⒂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于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⒃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⒄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⒅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⒆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⒇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1文章开头,作者说在国外多次遇到外国朋友问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哪里,“我”的回答常常是“三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分条列举你的理由。

    2文章第⑾和⑿段引用了郦道元《三峡》中的语句,请根据进入初中以来所学的内容,将⑿段的内容补充完整。

    3评论家认为,余秋雨先生善于将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和历史感叹融入他的游记散文中。请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它如何体现了这一特点。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面对,告别总会让人百味杂陈。品味告别,当中也许有伤感,也许有期盼,也许促人成长,也许蕴藏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让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经历和人生。

    请你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