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崇拜(chóng) 彼此(bĭ) 塑像(sù) 中伤(zhōng)
B.豢养(juàn) 不朽(xiŭ) 和谐(xié) 卦辞(guà)
C.懒惰(duò) 沙漠(mò) 鲁钝(dùn) 桑叶(sāng)
D.懦夫(nuò) 雕刻(diāo) 樵夫(jiāo) 单调(diào)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汹涌(xiōng) 嘶哑(sī) 呢喃(ní)
B. 风骚(sāo) 凝望(níng) 摇曳(yè) 飘逸(yì)
C. 分外(fèn) 稍逊(xùn) 娉婷(pìn) 丰润(rùn)
D. 今朝(zhāo) 天骄(jiāo) 冠冕(miǎn) 枉然(wǎng)
3、下列各项对《水浒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C.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宋江、晁盖、柴进、鲁达等人能够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威望,仗义疏财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梁山好汉团结聚义、众志成城亦是梁山大业的重要基础。
D.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受高衙内迫害,刺配沧州,在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怒杀奸贼陆虞侯,上梁山后火并王伦,是一个富有血性、敢闯敢冲、不受羁勒的英雄形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家广告公司更注重如何制作附庸风雅的广告,而忽视了对客户业务的了解。
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用生命换来新中国的诞生。
C.我们青年人要在历史中墨守前行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D.利用剥削所得以实行阔绰生活,正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正是引起鄙贱的行为。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①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②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③,诚非及前人。”或以白④琬,主者请推治⑤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⑥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⑦,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瑰费祎姜维》传)
【注】①杨戏:人名。②构:陷害。③愦愦:糊涂。④白:告诉。⑤推治:推,推究、追究;治,惩处。⑥坐:因……获罪。⑦适莫:偏见。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杨敏曾毁琬______ ②诚非及前人______
③或以白琬______ ④苟其不如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琬为尚书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以琬为尚书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陈涉世家》)
C.或欲构戏于琬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D.戏之慢上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唐雎不辱使命》)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蒋现也是“良实”之人,请说说你从哪几件事看出蒋现是“良实”之人。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这首词的上片以“牵”“擎”“卷”等词展现出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虽然年届不惑仍“狂气”十足。
C.“何日遣冯唐”一句,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以及对朝廷的愤懑之意。
D.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7、语文实践活动。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君子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例。
(2)对联创作
为了营造九年级的复习迎考氛围,班主任请你和语文科代表为班级共同撰写一副励志对联。语文科代表写出了上联,请你根据提示写出下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响激昂人生(贝多芬)
下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3)班上小明同学觉得学习困难很大,老师讲解复习的内容听不懂,不想学习,请你用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来劝劝他。
8、古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当前途未定,道路益艰之时,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们理想信念不可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那是范仲淹在贬官之际心系百姓、忧心国君的拳拳心语;“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那是李白摆脱歧路的彷徨苦闷后唱出的充满信心、重新扬帆远航的命运强音。
9、阅读《生命的力量》,完成下面小题。
①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②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当然不是指他个人的体力,而是指其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独立思想的习惯,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那就没有力量。
③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是非常有力量的。他可称为思想的巨人。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都体现出他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无论何时看鲁迅都是高山仰止,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④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岁。我们交往比较多,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我们给他开作品研讨会。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从精神上,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哪里也不能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因此,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
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沈从文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上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很大因素取决于其不同寻常的生命分量。
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才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足很强的。
【1】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量的作家?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下面这则链接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出理由。
链接: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0、底 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⑾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7期,有改动)
【1】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3】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品读全文,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11、用意象写诗
黄梵
①我前面强调诗歌应该主要使用意象,不是在坚持陈腐的传统,它在诗歌中的永存,是由它自身的优势造就的。
②意象被古今诗歌选中,是它与抽象表达竞争的结果。我举个例子,先来看直截了当地表达“你害了我”。这种直述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偏误,令它无法解释成别的意思。所以,日常生活的表达一般是远离文学的,人们害怕文学表达的歧义,会造成他人误解,乃至人际矛盾。“你害了我”是使用概念的抽象表达。“害”是抽象概念。如果要用文学表达传递类似的意思,可以用意象来表达:“因为你,我成了一只老鼠。”就字面含义来讲,它与“你害了我”意思相近,但循着“我成了一只老鼠”这个意象去深究,就会发现,此意象含有的意思或意味比“你害了我”多得多。读到这个意象时,有人可能会想到小白鼠扒绣球的可爱憨态。不同文化使人们看待老鼠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比如印度人把老鼠视为圣物。就算是那些不喜欢老鼠的人,对“我成了一只老鼠”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是“我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是“我像老鼠,贼眉鼠眼,显得龌龊”,是“我像老鼠,有偷食习惯,被人看作小偷”,是“我像老鼠,会传播疾病”……上述这些经验、文化、理解的差异,就使得“因为你,我成了一只老鼠”这个意象,远离了单一含义,不同于“你害了我”这种直述表达。充满歧义,意思或意味难以穷尽,正是意象比直抒胸臆高明的地方,它使表达有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千人有千种解释。这也是意象得到诗歌青睐的真正原因。
③再看直述例句:我站在台北大街上,感到闷热难耐。当你读到这样的直抒胸臆,你只是了解到很闷热,但无法透过“闷热”这个抽象的概括词,拥有更多层次和更丰富的感受。如果换成意象的说法,比如“当八月中旬我初次站在热气腾腾的街道,像个快熟的肉包子”如果你想象自己是锅里的肉包,热到快要蒸熟了,是不是把闷热的感受推到了极限?除了表达出热到极限,你还会产生各种联想,比如想象自己在蒸笼里,想象像生煎包那样在油锅里焖……由于围绕肉包子,你可以联想到很多情景,每种情景都对应一些感受,单单这一个意象,就令你的感受极其丰富。
④博尔赫斯曾用《东方诗人》表达景仰之情:“一百个秋天我望着/你岛屿之上的弯钩”。诗人没有直述景仰之情,不直接说什么我向往或热爱东方之类,反倒绕弯子用了意象表达。“弯钩”会令人想起弯月和波斯弯刀,可以视为东方的象征。就算王永年把它译成“长虹”,长虹和岛屿组成的意象,仍代表吸引诗人的东方。这“弯钩”或“长虹”吸引诗人,让他愿意用一百个秋天,痴迷地望着它。博尔赫斯这么智慧、谦虚的人,当然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能活一百个秋天,一百个秋天不过是愿望,是为了用时间的漫长,令读者去感受“望”中的深厚情感。一个人对东方要爱到多深,才愿意把一百个秋天都用来仰望东方?如此深情,通过意象表达时,对情感不着一字,却能令人持久地品味和遐想,甚至由于人们对意象的感受和理解有差异,这一意象还能刺激读者做出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不是对主题的亵渎,恰恰是对“东方诗人”这个主题的延伸和拓展,因为诠释不是作品的身外之物,是可以不断添加进作品的“内容”。大家一定要理解,文学的实质就是绕着弯子说话,是迂回的艺术,所谓的“曲线救国”。意象就是一种百读不厌的迂回表达。
⑤再来看中国诗人洛夫写的《子夜读信》:子夜的灯/是一条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读水的温暖/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读江河如读一面镜/读镜中你的笑如读泡沫。
诗中的主观意象,用了哪几种模式?有“A是B”模式,有“B解释A”模式,也有“A做A做不到的事”模式。比如,“子夜的灯/是一条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就可以视为“A是B”模式。当然,“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也可以看作是对信走邮路的重新解释。诗中“读”字起头的四行诗句,可以看作是对读信的重新解释,甚至把“鳞片”看作是对皱纹的解释。小河本来就不可能穿着衣裳,偏说它未穿衣裳,等于设定它能穿衣裳,诗人也不可能读温暖,因为温暖是不可见的,你额上也不可能长鳞片,这些都可视为“A做A做不到的事”模式。读了洛夫的诗,你可以看出,诗人需要的是别出心裁重新看待现实的眼睛,和不合常规谈论的勇气。
⑥所以我说,诗意不来自世界,而来自诗人的注视。维柯在《新科学》说:“最初的诗人们给事物命名,就必须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这种感性意象就是替换和转喻的来源。”现在,我确信大家已领会诗歌的实质,或说已意识到什么是诗歌。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文本,将对话填写完整。
小语:我在梳理以上思路时发现②③两段的例子很相似,如“你害了我”“因为你,我变成了一只老鼠”和“闷热难耐”“快熟的肉包子”,两组是不是可以换一下顺序? | |
小文:不能。阅读“为什么用意象写诗”的②-④段,从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论证思路来看,作者这样安排材料顺序是有其用意的:(1)______________。 | |
小语:有道理。我觉得总结部分“诗歌的实质是具体的感性意象”这个观点缺乏材料支撑。 我想从以下两首诗歌选择一首作为例子进行论证。你能帮帮我吗? | |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 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艾青《太阳》节选) |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 已经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你的眼睛是早上的摇篮,你的眼睛是紫星的王国, 我的歌声消失在你眼睛的深处, 就让我翱翔在那一片天空里吧, 就让我翱翔在那一片孤寂无垠的天空里, 就让我排开它朵朵的云彩, 在它的阳光里展翅飞翔。 (节选自《泰戈尔诗集》) |
小文:当然可以。请看我的阐述(2)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心中,总会有一个美丽的春天。同学的鼓励,宛如春风拂过;父母的关爱,宛如春雨的滋润;老师的教诲,宛如春花盛开……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心里装着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