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拗断(ǎo) 扒窗(bā) 氛围(fèn) 间不容发(jiàn)
B.烟囱(cōng) 疮痍(chuāng) 豺狼(cái) 咄咄逼人(duō)
C.褴褛(lǚ) 饼铛(dāng) 蝉蜕(tuì) 文质彬彬(bīn)
D.堕入(duò) 蚌埠(bèng bù) 踱步(duó) 获益匪浅(fěi)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妇女经济地位的增强,使其在社会和婚姻生活中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
B.我们来到抗疫表彰大会的现场,聆听抗疫英雄们的事迹汇报,无不使人感慨动容。
C.本着为和平、正义而战为原则,我党以非凡的气魄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
D.现实已让我们认识到,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恪守(gé) 轻觑(qù) 强聒不舍(guō) 歇斯底里(xiē)
B.妖娆(ráo) 栈桥(zhàn) 五行缺土(háng) 自惭形秽(huì)
C.冠冕(miǎn) 眺望(tiǎo) 孜孜不倦(zī) 心无旁骛(wù)
D.摇曳(yè) 诓骗(kuāng) 箪食壶浆(dān) 彬彬有礼(bīn)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C.“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忠。
D.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乡试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5、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①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④,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⑤八月十五日记。
——曾巩《醒心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构:搭建。②直:当,临。③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④吾君:指皇帝;无为:清静自然。⑤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其学生曾巩拜访欧阳修。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画一处)
草 树 众 而 泉 石 嘉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泉水之涯
②一山之隅
③游人去
④乐其乐
(3)翻译句子。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甲】文第四段文眼在“难遇”二字,作者这么说有何意图?
(5)【甲】文中欧阳公之“乐”与【乙】文中的太守之“乐”有何共同之处?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7、“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火热美丽,激发你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⑴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主题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们班是这样开展活动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其它内容。
步骤一:组织“青春生理及心理”的知识讲座。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组织“青春名言”交流会。
⑶在“青春名言”交流环节中,你交流的名言警句是(写一句及作者名)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请完成下列青春宣言。
我善良、健康、诚实、慷慨;_____________;
我向上、豁达、不卑、不亢;我将发奋图强,超越自我,走向明天,走向辉煌!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表达了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与无尽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伟大政治家的抱负:“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4日,“新小萌”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正式上岗,有外国媒体称,除了嘴唇动作稍显僵硬外,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位女主播一上岗就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她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搜狗公司将AI主播背后的技术称为“AI分身”技术,该项技术采用人脸识别、人脸建模、语音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多项前沿科技,只需提取少量真人主播的音视频数据,再进行一系列语音、图像等信息的联合建模训练,就能“克隆”出真人主播的音像动作。该项技术能够将所输入的文本信息自动生成相应的主播播报视频,展现与真人主播无异的播送效果。
材料二:
据《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中国国民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信心指数高达83,而高指数的背后,也有着国民的理性和审慎。该信心指数是从概念普及度、使用普及度、对AI未来发展的期望度三个维度做出的。从概念普及度上看,有90%以上的国民对AI已有认知,然而人们了解AI的主要渠道只是新闻和电影;从使用普及度上看,尽管大多数人对AI的认知度很高,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国民认为自己使用过AI产品。
材料三: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和机器人协调工作并且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小萌”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B.“AI分身”技术需有大量真人主播的音视频数据,才能展现与真人主播无异的播送效果。
C.中国国民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信心指数很高,这指数背后也有着国民的理性和审慎。
D.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因此国家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2】请根据材料二文段与图表的内容,对图表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说。
【3】请结合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看法。
10、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地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地,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我” | 外婆 |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 A、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 | 快乐地与“我”交谈 |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 生病去世 |
【2】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女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
【4】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意。
1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明镜季羡老
梁衡
①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颁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干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
②先生的住处是在校园北边的一座很旧的老式楼房里,朗润园13号楼。房共两层,先生住一层。左边一套是他的会客室,有客厅和卧室兼书房,不过这只能叫书房之一,主要是用来写散文随笔的。我在心里给它取一个名字叫“散文书屋”。著名的《牛棚杂忆》就产生在这里。书房里有一张睡了几十年的铁皮旧床,甚至还铺着粗布草垫,环墙满架是文学方面的书,还有朋友、学生的赠书。他很认真,凡别人送的书,都让助手仔细登记、编号、上架。到书多得放不下时,就送到学校为他准备的专门图书室去。他每天四时即起,就在床边的一张不大的书桌上写作。这是多年的习惯,学校里都知道他是“北大一盏灯”。
③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他是在24岁那一年,人生可塑可造的年龄留洋的啊,一去十年。以后又一生都在搞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怎么就没有一点“洋”味呢?近几年基因之说盛行,我就想大概是他身上农民子弟的基因使然。他现在仍极为节俭,害怕浪费,厌恶虚荣。我知道先生是最怕虚应故事的,有一年老同学胡乔木邀他同去敦煌,他是研究古西域文化的,当然想去,但一想沿途的官场迎送,便婉言谢绝。
④2003年,就是中国大地“非典”流行那一年,先生年初住进了301医院,开始,治疗一段时间还回家去住一两次,后来就只好以院为家了。以后就只有在医院里见面。刚去时,常碰到护士换药。是腿疾,要用夹子伸到伤口里洗脓涂药,近百岁老人受此折磨,令人心中不是滋味,他却说不痛。助手说,哪能不痛?先生从不言痛。医院都说他是最好伺候的、配合得最好的模范病人。他很坦然地对我说,自己已老朽,对他用药已无价值。他郑重建议医院千万不要用贵药,实在是浪费。医院就骗他说,药不贵。一次护士说漏了嘴:“季老,给你用的是最好的药。”这一下坏了,倒叫他心里长时间不安。不过他的腿疾却神奇般地好了。
⑤先生在医院享受的待遇极好,刚进来时住在聂荣臻元帅曾住过的病房里。我和家人去看他,一切条件都好,但有两条不便。一是病房没有电话(为安静,有意不装);二是没有一个方便的可移动的小书桌。先生是因腿疾住院的,不能行走站立,而他看书、写作的习惯却不能丢。我即开车到医院南面的玉泉营商场,买了一个有四个小轮的可移动小桌,下可盛书,上可写字。先生笑呵呵地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我再去时,小桌上总是堆满书,还有笔和放大镜。后来先生又搬到301南院,条件更好一些。许多重要的文章,如悼念巴金、臧克家的文章都是在小桌板上,如小学生那样伏案写成的。他住院四年,竟又写了一本《病榻杂记》。
⑥近几年先生的眼睛也不大好了,后来近似失明,他题字时几乎是靠惯性,笔一停就连不上了。我越来越觉得应该为先生做点事,便开始整理一点与先生的谈话。我又想到先生不只是一个很专业的学者,他的思想、精神和文采应该普及和传播。于是去年建议帮他选一本面对青少年的文集,他欣然应允,并自定题目,自题书名。又为其中的一本图集写了书名《风风雨雨一百年》。在定编辑思想时,他一再说:“我这一生就是一面镜子。”
⑦现在我翻着先生的著作,回忆着与他无数次的见面,先生确是一面镜子,一面为时代风雨所打磨的百年明镜。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出百年来国家民族的命运,思想学术的兴替,也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结合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形象 | 文本示例 |
A. | 他每天四时即起,就在床边的一张不大的书桌上写作。这是多年的习惯,学校里都知道他是“北大一盏灯”。 |
不迎合官场、淡泊名利。 | B. |
C. | 是腿疾,要用夹子伸到伤口里洗脓涂药,近百岁老人受此折磨,令人心中不是滋味,他却说不痛。助手说,哪能不痛?先生从不言痛。医院都说他是最好伺候的、配合得最好的模范病人。他很坦然地对我说,自己已老朽,对他用药已无价值。 |
【2】请从描写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书房里有一张睡了几十年的铁皮旧床,甚至还铺着粗布草垫,环墙满架是文学方面的书,还有朋友、学生的赠书。
【3】季老一再说:“我这一生就是一面镜子”,作者也说“先生确是一面镜子”,为什么要用“镜子”比喻季羡林先生?
【4】本文标题还有一个名称“亭亭百年一季荷”。现在本文有两个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许多人的眼中,冬天代表着寒冷和沉寂,春天则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走过冬天的季节,历尽寒风的折磨,才发现春天是那样的绚丽、温柔。这两个季节的更迭与共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联系。
对此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冬天与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