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困厄,但也有看不完的白桦林。你不必美慕别人的成功,也不必灰心,丧失了自我。如果一个人终日闲游浪荡,不遵守社会准则,轻觑事业对精神的教养,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精神小屋就会被鸠占鹊巢,李代桃僵,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恪守“敬业乐业”的不二法门,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A.遵守 B.教养 C.鸠占鹊巢 D.四面楚歌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春秋》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一文选自该书;《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B.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文中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变化,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游览梅雨潭后,写下了散文《绿》,该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求。
D. 《小石潭记》与《桃花源记》两文题目中的“记”是一种文体,都是古代的游记散文。两文都是按照作者游览顺序展开描写的,前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凄苦忧伤之情,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箴言 妖娆 重蹈覆辙 相得益彰
B.诅咒 陨落 言不及义 郑重其是
C.拮据 渺茫 涕泗横流 恪近职守
D.鲁钝 坍塌 走头无路 李代桃缰
4、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柔嫩 诓谝 亵渎 解剖 前仆后继 面面相觑
B.驰骋 雾凇 脚踝 墨守 鸠占雀巢 自惭形秽
C.惘然 伶仃 抽噎 巅倒 茅塞顿开 附庸风雅
D.赃物 带挈 萧索 筵席 心无旁骛 形销骨立
5、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①掇:(duō)拾取,采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饮少辄醉
遂书以名其亭焉
乐其地僻而事简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2】翻译句子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甲文中太守“乐”的原因和乙文作者给亭取名“丰乐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志趣相同,分析两文写法上和写作目的的相同之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①
宋▪陈克
绿芜②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③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④杨花转。几处簸钱⑤声,绿窗春睡轻。
[注]①菩萨蛮:词牌名。②芜:丛生之草。③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④宝甃:华美的井、池。⑤簸钱:唐、宋间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的画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一句的妙处。
7、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致敬英雄】
习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先锋。如:不顾年事已高、奔赴防疫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致力于肝胆外科研究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吴孟超院士,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国人问题的袁隆平院士……
请根据画线句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百年杏林披肝沥胆解病痛
下联:万亩稻田______________
(2)【活动心得】小丽和爸爸妈妈在看完“抗美援朝”的电影《长津湖》后深有感触。下面是小丽写的观后感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她修改。
通过观看《长津湖》电影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甲】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乙】在学习上,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开辟新境界。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①【甲】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乙】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说交流】小丽的好友小文觉得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长津湖》这样的电影战争画面过于惨烈,没有必要宣传,也没必要看。如果你是小丽,并不同意小文的观点你将如何劝说呢?
8、古诗文默写。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4)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亲友在远方,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心中的放达宽慰。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1日晚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会晤,新一轮“习奥会”将是中美两国元首继今年3月在海牙会晤后的又一次碰面,两国元首将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对表”。
去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举行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此后,两国元首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美关系取得重要积极进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此次会晤,两国元首将聚焦在新型大国关系的坚持和发展上,并对这种关系进行再确认。”“中美关系将怎样发展,相信两国元首届时都会有表态。”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有人认为中美跳不出“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套子,但这些人必须看到中国的发展不是要跟人家争霸,不是挑战和压倒别人,而是要发展和超越自己,这点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与历史上大国关系之间的“根本性不同”。崔天凯透露,此次会晤将为今后持续扎实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做出展望、重申承诺、提出目标。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美合作愈显重要。中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奥巴马访华,中美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战略互信,减少战略疑虑,增进战略合作,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深入发展。
(1)解释文中“习奥会”的含义。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3)结合文段内容,解释“对表”的含义。
10、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秋雨南浔
陶晓跃
一到南浔,便下起了雨,秋天的雨缠几丝凉意,随风轻扬。
青石路湿了,不动声色地闪着光亮,那光亮也是湿湿的,没有一丝杂色。江南古镇的街道,似乎都由青石铺成,这些青石被人工凿成石板后连在了一起,便将古镇的既往连接到现在。不必去计算青石路有多古老,只要看一眼雨洗后石板的断纹和磨圆的边角,你便会自然放轻脚步,让脚踩着湿湿的软软的梦,留在深深的记忆里。
沿河的柳湿了,那绿叶从树端径直垂到河面。高高低低的柳,曳着长长的裙倒映在水中,以一种曼舞的姿态写着自己的心事。水面上散淡地漂浮着浅黄的树叶,那是柳写给秋雨的诗句吧?秋雨淅淅沥沥,吴侬软语般轻吟着诗句。于是,河水漾起浅浅涟漪,也漾出一幅幅青绿的江南水乡画。
河上的桥湿了,桥是石桥,不高,也不长。桥头有树,树上有藤蔓缠绕;桥身摇曳着绒绒的绿,那是长在石缝间的草。拿出相机对准石桥,闯进镜头的却是站在石桥上的年轻女子,一袭白色衣裙,撑着淡蓝色的雨伞,凝神看着远处的风景。雨点在她的伞上跳跃出蓝色的水滴,也跳跃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情。
湿了的还有张氏旧宅。这个历经100余年的“江南第一巨宅”,占地4792平方米。漫步在厅、堂、廊、阁、楼之间,让人流连忘返的却是那些雕刻。这是腰门上的砖雕,雕刻着八仙过海的传说;那是门窗上的木雕,几扇窗说着《西厢记》的故事,几扇门则讲着《牡丹亭》的戏文。还有一座院落,两侧的漏明廊窗嵌着石刻芭蕉叶,雨点打在宽大舒展的叶片上,耳边回旋出的是“雨打芭蕉”的古韵。
湿了的还有小莲庄。小莲庄是晚清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占地10亩的荷花池,被层层叠叠的荷叶遮盖得严严实实,虽然已是秋天,可荷叶依旧青绿,青绿中还有片片荷花的粉红点缀。秋雨绵绵,那该是渲染荷塘风韵的最好语言了。坐在池边的亭子里听雨,看环绕荷池边的太湖石,与松与竹与有200多年树龄的紫藤组合而成的各种小景,恍惚间便觉得置身于赵孟頫笔墨下的小品中了。
湿了的还有嘉业堂藏书楼。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所建,这个大富大贵的世家子弟,偏偏喜欢上了藏书。他历时20年,耗银30万,得书60万卷。书多为古籍,尤以雕版印书蜚声四海。藏书楼的每一扇木窗都有“嘉业堂藏书楼”的字样,“嘉业”,多么美好的家业呀。“捧一掬芸香般的明月,夹藏在嘉业古楼的万摞书间”,即使是当代诗人,低吟这藏书楼,充盈其间的也是古老的书香气息。
河里的小船也湿了,一道道划破水面的轻轻浆声,惊散了水中的树影,也惊醒了沉醉在秋韵中的鸟儿。狭长的河道耸起了两岸石板铺成的小街,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迷离在烟雨中,忽而膨胀,忽而收缩。小船悠悠,流动着古镇缓慢而律动的节奏,时光似乎一下子被拉得悠长。
百间楼也湿了,这个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群落,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沿河两岸400米间,楼阁房舍相接,山墙高低错落。黛墨色的瓦片,粉白色的墙壁,还有从庭院里探出头来的树梢,缕缕的绿,它们一起把自己的影痕投进了河里。“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清人的这首《浔溪渔唱》,唱出的便是百间楼这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
缠绵的秋雨洗湿了南浔的每一个角落,也洗湿了我,一个江东游子的牵挂。
【1】文章描绘了南浔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请说说作者具体描绘了南浔的哪些人文景观?描绘这些景观的目的是什么?
【2】恰当地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高高低低的柳,曳着长长的裙倒映在水中,以种曼舞的姿态写着自己的心事。
【3】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方式?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根拐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棵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请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任选一个,自选角度写几句批注。
(1)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2)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2】请简要分析第⑤自然段的作用。
【3】文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4】有人主张将题目“一根拐杖”改为“一根善的拐杖”,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选择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
请以“本来我可以”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