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新余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骈文四体”中的吴均体是写(   )的骈文。

    A. 宫廷女子生活 B. 边塞征战 C. 山水清音 D. 江湖渔樵生活

  • 2、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___________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创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淏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是一首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B.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期望有朝一日得到明君重用,宏伟的抱负得以施展。

    D.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作者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的。

  • 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废寝忘食 纪行严明 辛勤耕耘 硕果满枝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社会呼吁尽快建立防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C. 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热情地赞扬了每一位奋斗者。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习近平赞扬奋斗者”。

    D. 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孟子有言:“爱人者,人恒爱之”。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______

    (2)余一小舟______

    (3)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

    (4)______

    2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本文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舟子的话与课文第①段哪句话相呼应?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下列小题。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从内容上看,诗人“喜”的是______,其“妻子”“愁”的是_______;体现诗人喜出望外的一个词语是______

    2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文学常识填空。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_____________(国籍)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即选自其短篇小说集《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4)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李煜的《相见欢》中一句 ,道出了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6)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的句子是   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器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恶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2】联系前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指什么?

    【3】请摘抄文中给你启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

    原句:________________

    心得: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那盏叫父亲的灯》,回答后面小题。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是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灯,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那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已经拆洗完了,年馍已经蒸完了,各种吃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二廿六我赶回家,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来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那盏灯了。

    ⑩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1】请依次写出父亲给“我”做灯的过程?

    (捡罐头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段说“那不是寻常的灯”,过年我得到的这盏灯对“我”来说有哪些“不寻常”?

    【3】根据文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段中“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第⑨段中“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那盏灯了”,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4】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

    【5】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 11、阅读《敬业与乐业》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胡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对选文中“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使人快乐的。

    B.痛苦和快乐只在于你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这件事的本身。

    C.心态决定你对某事的看法。

    D.所有事情的苦乐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

    (2)本文段中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是( )

    A.“苦乐”的根源在客观的事,不在主观的心。

    B.只有精明的人,才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

    C.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D.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3)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入职业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

    B.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C.做事专一,心无旁骛。

    D.发展想象力,得到物外之趣,领略工作中的乐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假如你身边的人生活遭遇重创,你想通过该栏目组的力量,邀请残疾人作家、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朗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Ta以鼓舞。请你给栏目组发一封E-mail。

    要求:①表述清晰,得体;②字数120字左右;③不必署名,不写日期;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