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其实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前期作品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表达了驱逐黑喑、坚持斗争的美好愿望。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抒发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C.初上梁山,李逵遭到王伦的打压;等到王伦拒绝接纳晁盖等人入伙时,他火并了王伦。
D.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的代表,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做事宜按部就班,揠苗助长,循序渐进,必定容易成功。
B.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
C. 有的人写起文章,洋洋万言,但却探骊得珠,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但却答非所问。
D.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大脑飞快的运转了一下,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4、下面画线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4月3日,①2021永川马拉松暨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半程马拉松在兴龙湖公园开赛,②2.3万名选手参赛云集永川,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③这既是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的一项重要赛事,也是全民参与健身的一件体育盛事。经过激烈角逐,④永川选手李波以1小时05分的成绩夺得重庆市六运会半程马拉松赛冠军。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其旧制 制:规模
B.樯倾楫摧 倾:倒下
C.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都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色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B.朝晖夕阴
C.日星隐曜
D.静影沉璧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高度概括,高度凝练。
B.本文描绘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是一篇单纯写山水楼观的闲笔记文。
C.作者假托古圣立言,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D.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记楼,记事,更寄托了作者的心志。
6、为了更好完成诗歌创作,乘风小组找到了三首有关秋天的现代诗,想从中学习“如何写好一首现代诗”。
【甲】 秋 艾青 雾的季节来了 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 收割后的田野上……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 黑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 苗的绿色 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 化的平面; 而深秋的访问者 —无厌止的雨 就徘徊在它的上面…… 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 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 慢慢走向地平线搜索着 田野的最后的绿色。 1939年秋 湘南① 注释:①1937年抗战爆发后,诗人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的洪流之中,但终因国力不济,抗战节节失利,形势所迫,作者不得不辗转于杭州、武汉、桂林等地。 | 【乙】 秋天 何其芳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銮 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 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 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 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 眼里。 | 【丙】 秋日将至及对父母的思念 (以色列)阿米亥 不久秋天就要来临。 最后的果实业已成熟 人们走在往日不曾走过的路上。 老房子开始宽恕那些住在里面的人。 树木随年龄而变得黯淡, 人却日渐白了头。 不久雨水就要降临。 铁锈的气息会焕发出新意, 使内心变得愉悦, 像春天花朵绽然的香味。 在北国他们提到, 大部分叶子仍在树上。 但这里我们却说大部分的话还窝在心里。 我们季节的衰落使别的事物也凋零了。 不久秋天就要来临。 时间到了, 思念父母的时间。 我思念他们就像思念那些儿时的简单玩具, 原地兜着小圈子, 轻声嗡嘤,举腿挥臂, 晃动脑袋 慢慢地从一边到另一边, 以持续不变的旋律, 发条在它们的肚子里而机关却在背上, 而后陡然一个停顿, 并在最后的位置上保持永恒。 |
【1】【诗·意象探究】梳理秋天意象群,补全表格。
秋天 意象群 | |||
意象群 | 【甲】 | 【乙】 | 【丙】 |
雾、雨、田野、黑泥、黑马等 | 露珠、镰刀、白霜、 溪水、幽谷、镰刀等 | ①___________(至少三处) | |
情感 | ②________ | 丰收的喜悦,对秋天 的喜爱 | 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 感慨,对父母的思念 |
指南1:创写诗歌时,组建意象群具有③_____________的效果。 |
【2】【诗·语言品析】品析诗歌语言。
好的诗歌语言常具有“陌生化”特点,用表面违反常情、常理的语言给人以新奇感,带来诗意,赋予诗歌审美价值。 请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处,品析其陌生化语言表达效果。 A.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B.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C.老房子开始宽恕那些住在里面的人。 |
指南2:创写诗歌要运用新颖灵动、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递情思。 |
【3】【诗·节奏韵律】探究诗歌节奏韵律。
结构相同的句式 秋 艾青 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 …… ——无厌止的雨 就徘徊在它的上面…… 秋天 何其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摘抄诗中结构相同的句式,两句以上) |
反复的使用 【丙】诗中反复出现三个“不久”,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南3:创写诗歌可以运用结构相同的句式、反复等手法来展现韵律美。 |
【4】【诗·我的原创】请借助“秋”的字词库,至少运用指南中的两种写诗策略,创作一首现代诗,不少于5行。
“秋”字词库 落叶、麦田、夕阳 荡漾、遥望、点染 柔软、枯黄、绚烂 |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1】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童年的五彩梦 B. 密封的四堵墙
C. 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 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2】(小题2)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 )
A. 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 B. 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
C. 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 D. 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
8、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下曲六首》)
②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③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孟子》)
④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⑥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⑦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⑧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大的委屈
蔷薇留香
①家里的老大,总要承担一些弟弟妹妹不用承担的责任。小时候,我得在家照顾弟弟,带着他玩,他跟在我后面跑不快又爱摔跤,摔了跤还爱哭。他一哭我妈就教训我,所以我不喜欢带着他玩。
②弟弟两岁时,我八岁。有一次,他在阳台上玩儿,自己摔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我吓得全身僵硬。可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只得硬着头皮带他去敲隔壁邻居家的门,却没有人愿意帮我们。看着弟弟满脸是血,我整颗心都快蹦出来了。我决定,带着弟弟去菜市场找妈妈。一路上,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观赏物,却没能得到任何帮助。奇怪的是,那时候我和弟弟都没有哭。我们一路上手拉着手,挨着摊子一个个找过去,在路口终于找到了妈妈。(1)我一看见妈妈,眼泪就涌了上来,弟弟也放声大哭,眼泪混合着血水,那情形要多吓人就有多吓人。
③妈妈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他摔了一跤,话音未落,我妈就直接给了我一耳光:“让你看一下弟弟也看不好,你还有什么用,都这么大了!”这一记耳光打回了我的眼泪,这句话我也记了很多年。在日后叛逆的年纪里,我曾无数次地用这句话来刺激我妈。
④后来妈妈抱着弟弟去了医院,她把买的菜交给我,让我直接回家。我拎着菜,惴惴不安地到了家。天渐渐黑了下来,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看着窗外的天空就像在面对一头猛兽,绝望和孤独包裹着我。那时候我的感觉非常敏锐,隔壁的关门声、楼下的吆喝声、楼上的脚步声,我都听得清清楚楚。最难熬的是,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恐惧。
⑤我把家里的灯全部打开,双手紧握坐在床上。我清楚地感觉到牙齿在打架,发出清脆的碰触声,双手双脚在颤抖,全身发冷。(2)我穿上一件厚棉衣,又裹上被子,眼睛死死地盯住门口,一点儿细微的声音都让我十分紧张。我既希望妈妈带着活蹦乱跳的弟弟回家,又害怕她再打我;我既希望爸爸回来,又害怕他责骂我。从下午五点一直到晚上九点,我都一个人待在家里。
⑥我在家里把米淘好,开始煮饭,火烧起来之后我就一直坐在煤气炉边发呆。当我听到怯怯的一声“姐姐”时,我的手脚一下子就软了。
⑦我觉得这么多年之所以一直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就是因为当年没有哭出来,每一次看到爸妈想哭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弟弟身上了。没有人关心我是怎么想的;没有人关心一个八岁的孩子在见到弟弟满脸是血时心里的恐惧和自责;更没有人关心从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这一段时间,我一个人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当时他们能抱一抱我,听我说说心里的恐惧和委屈,也许我就不会记恨这么多年。
⑧这件事一直藏在我心里,致使我和弟弟之间摩擦不断,彼此伤痕累累。记得有一次我俩打架,我爸终于忍无可忍,对我俩大喊:“等我和你妈哪天病了、死了,你们姐弟俩还能相互照顾。看看别的独生子女,有什么事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再吵,就都出去!”从那之后,我再也没对弟弟动过手。我觉得:第一,我爸说得很对,有个弟弟绝对比没有弟弟好。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难关,一个人面对时很痛苦,两个人一起面对便会有勇气。第二,我惊讶地发现这小子长高了,力气变大了,再打一架我可能赢不了,不如索性见好就收。
⑨老大心里的委屈早晚会被时间抹去,不好的东西会被带走,留下的是一个帅气、正直、疼我的弟弟,这笔交易值得。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大的委屈”主要是通过哪两个细节体现的?
【2】结合文中划线句子的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一看见妈妈,眼泪就涌了上来,弟弟也放声大哭。”句中的“涌”字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2)“我穿上一件厚棉衣,又裹上被子,眼睛死死地盯住门口,一点儿细微的声音都让我十分紧张。”句中的加点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4】对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告诫父母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有人认为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探究。
10、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我闷得慌,便翻开后父的一本书——大仲马的《医生札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书是看不懂的,我合上它,可是忽然想到,一个卢布不仅可以买《使徒传》,大约还可以买到一本讲鲁滨孙的书。我在这之前不久在学校里才知道有一本这样的书:在严寒的一天,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讲童话,忽然,其中有个小孩轻蔑地说:
“童话,狗屁,鲁滨孙才是真正的故事呢!”
后来又发现几个小孩是读过鲁滨孙的,大家都夸奖这本书,外祖母的童话不被人欢迎很使我生气,于是就打算读一遍鲁滨孙,为了也能够说一句:这是狗屁!
第二天我带到学校一本《使徒传》和两卷破烂的安徒生童话,三斤白面包和一斤灌肠。在弗拉基米尔教堂菜园旁边的又小又黑的铺子里有鲁滨孙,一薄本黄色封面的小书,在第一页上画着一个戴毛皮圆帽子、披着兽皮的大胡子,这使我不喜欢,可是童话书,别看它们破烂,连表面看过去也觉得可爱。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把面包和灌肠分着吃了,我们开始读一个美妙的童话《夜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
“在中国,一切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也是中国人。”我记得,这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地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我在学校里没能把《夜莺》读完,因为时间不够。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站在炉台旁,手拿着煎锅把儿,正在煎鸡蛋,她用奇怪的、遏制的声音问道
“你拿了一个卢布?”
“拿了;这不是买的书……”
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这比挨打更令人悲伤。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第十二章,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为什么“我”本想买讲鲁滨孙的书,却买了安徒生童话?
【2】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从上文和其后的情节来看,一卢布事件给“我”带来了哪些后果?
11、阅读《月白湖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白湖荡
余飞鱼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他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
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
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
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他牺牲了。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还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
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一日日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营长介绍给棒子。
骑兵营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信员啊。
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扑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信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信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作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鸟鸣,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根据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感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出棒子抱着敌人跳入苇草丛后湖面泛起了涟漪,反映了棒子的机智、果敢。
B. 既写出战斗打响后水面的不平静,又暗示了日军阴谋的破产。
C. 日军的侵略行为破坏了湖荡秀美寂静的自然风光。
D.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里的月光像玻璃一样明亮。
【2】根据下面的提示,自选一个角度,对小说进行缩写。(120~200字)
提示:
(1)缩写叙事性文章,要保留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删减不影响中心的情节;如果原文情感丰富,独具韵味,缩写时可以有所体现。
(2)缩写角度建议: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②原因→结果(逻辑);③伏笔→结果(写作技巧)
【3】基于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提一个问题,以帮助同学们把握该小说的主题,并作简要说明。
12、作文
初次相遇,一声“你好”消融了彼此的陌生;久别重逢,一声“你好”重现了时光的温暖;回忆往昔,一声“你好”包含了万语千言;展望未来,一声“你好”荡漾着满怀憧憬……
请以“你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写议论文,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恰当合理,论证思路清晰。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