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飘逸(tù) 娉婷(pīnɡ) 佝偻(ɡǒu) 亵渎(dú)
B.恪守(gè) 游弋(yì) 宽宥(yǒu) 麾下(huī)
C.恣雎(zì) 嗤笑(chī) 栈桥(zhàn) 箴言(zhēn)
D.停滞(chì) 诓骗(kuàng) 豢养(huàn) 绾发(w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青年人不再守着老规矩墨守成规,而是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B.命运最后眷顾的,一定是那个哗众取宠,愿意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C.李时珍苦心孤诣四十年,参阅书籍900余部,博采众长,给后世留下更为详实的本草药典。
D.南京浩如烟海的名人故居是这个古老城市不可多得的一张名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南的角落,终非不是长久之计。
B. 等待着轮到他们,却疏忽了这时他的同学们正在集中讨论什么问题。
C.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长息曰 B. 使人/索扁鹊
C. 太医/以王命聚之 D. 号呼/而转徙
5、(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_______________) ②比至陈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公及桓楚将(________________) ④恒楚亡在泽中(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某校准备开展“读国学经典,做国学少年”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如果举办“读国学经典”挑战赛,你想代表班级参赛,请你拟写一个参赛口号吧!
(2)在国学经典的宇宙里,孔子无疑是无比璀璨的那一颗星,某班设计了几个“《论语》心得”板块。请你仿照示例另外再设计一个板块,并选出一句能证明这一板块内容的《论语》中的句子。
板块一:《论语》教我做君子——引用《论语》“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阐释。
板块二:________________引用《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
(3)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愁,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慰藉的名句是:__,______。
(6)默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后四句: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理念将上升为法律。
参与家庭教育法草案起草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表示,当前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有人认为是中国父母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有的父母不认为家庭教育是自己的一项职责,有的父母虽然认识到家庭教育是自己的职责,但是觉得家庭教育是自己家庭内部的私事儿,国家不能干预;有人则认为最大问题是政府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家庭教育的指导、培训等相关途径欠缺。
材料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有效的家庭教育与国家民族进步密切相关。《礼记·大学》指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教育中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这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也是必然归宿。
材料三
在崇尚人文精神与世俗生活的中国文化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是个人情感的依托,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产生于家庭关系基础之上的伦理规范,更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人治理国家的“典范”。“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风”风貌。“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读懂了“家”文化,也就读懂了中国人。
甲骨文“”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时至今日,无论物质多么丰富,传统文化和人的精神层面发生怎样变化,“家”依旧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春节回家过年,这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春运”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景观,到处是拿着大包小包急匆匆的人群,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而对家的牵挂与感恩,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衍生成一种个人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加大家庭教育方面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的力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庭教育的指导、培训等相关途径欠缺的问题。
B.材料二引用《礼记·大学》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为了论证“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
C.“‘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国风’风貌”,删去“在一定程度上”,意思不会发生改变。
D.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与担当意识的人,完全取决于他(她)对家的牵挂与感恩。
【2】九(l)班小宇最好的朋友小卓总是抱怨父母喜欢管着他。小卓说:“成长是我自己的事,我不喜欢父母对我指指点点。”请你根据上面材料,以小宇的口吻劝说小卓,让他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0、浩荡师恩 永志不忘
于漪
①我从教半个多世纪,坚守师者本色,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就得益于老师传递给我的精神财富,我感恩不尽。
②那是1937年,日本侵略战火烧到我家乡,小学被迫停办。最后一课是唱歌课,年轻的男老师教《苏武牧羊》。曲调低沉、缓慢,老师反复唱着“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他唱着唱着就流下了眼泪,哭了起来。我们这些不满十岁的孩子也感动得哭起来。老师最后说:“记住,亡国奴是最苦的,要有气节,要把鬼子打出去。”我们从未听到过这么多的大字眼,但老师那颗赤诚的心,那首乐曲的旋律,伴随着苏武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和傲骨,深深埋进了我们幼小的心田。从教后,我深刻明白: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要厚植学生心中。
③赵继武老师是黄侃的弟子,上课教科书一眼不看,学问全在肚子里。讲到李密《陈情表》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右手食指摇晃着,大声说,“茕,茕,不能读错,也不能写错”。接着,在黑板上写个大大的“茕”,并叮嘱和“贫穷”的“穷”一个读音,字的下面是“卂”,不能看走眼,看成“丿”,不是撇,是竖,笔直笔直的,说着说着,做了个笔直的姿势。“再穷,脊梁骨要挺直”。生动啊,我一下子就记住了。教的是字形字音,揭示的是做人道理。从教以后,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更体悟到育智和育德要融为一体,让学生德智双丰收。课既不能失魂落魄,也不能魂不附体。
④高中数学毛振璿老师不苟言笑,课教得极好,同学们都崇拜他。他的课一清如水,思维之敏捷,思路之清晰,语言之简练,推理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话要言不烦,一语破的,解题的逻辑顺序犹如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纹丝不乱。我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得益于毛老师的数学课。
⑤有一次,毛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教育了一番,数学试卷上是红红的大“0”,我大哭一场。他严厉地说:“你让旁边同学抄答案,不是帮助她,是害她。她有困难,不懂,你可以跟她一起学,帮助她。这种投机取巧是歪门邪道,打零分就是要你记住。”离开办公室时,他又重重地加了一句:“学习和做人一样,老老实实,懂吗?好好想想。”老师不只关心学习,更关心不让纤毫灰尘污染学生的心灵,防微杜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做人要通体透明,表里俱澄澈,做事要心口一致,言行一致,不可有半点投机取巧。从教几十年来,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我都牢记老师的教导,老老实实,讲求一个“真”字,不虚美,不夸饰,持续努力,改正缺点,弥补不足。教育是育人的神圣事业,弄虚作假是极大的腐败,对学生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反腐要从自身做起。
⑥回忆片段中洋溢的师恩浩荡可亲可触可感,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光明日报》(2022年09月10日07版 有删改)
【1】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三段写赵继武老师学问全在肚子里,旨在提倡上课不带教科书。
B.文中塑造几位恩师的形象,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方法。
C.文章和《再塑生命的人》所写的内容不一样,但对老师情感相似。
D.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又不乏生动,情真意切,有着浓郁的抒情意味。
【2】文中叙述了我的恩师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3】品析语言。
(1)他的话要言不烦,一语破的,解题的逻辑顺序犹如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纹丝不乱。(从修辞角度赏析)
(2)那首乐曲的旋律,伴随着苏武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和傲骨,深深埋进了我们幼小的心田。(品析加点字词语)
【4】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作简要分析。
【5】结合文本,链接材料,谈谈于漪校长为何能成为“师者的楷模”呢?
链接材料:
做“大先生”!于漪总是这样勉励年轻的老师们:“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太阳,努力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她这样理解“大”:“中国人造字妙不可言。‘大’就是一个人张开双臂拥抱祖国、拥抱人民、拥抱世界,做‘大先生’就要有这样的气派、这样的格局。”
11、阅读小说《孔乙己》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②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③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④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⑤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⑦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⑧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概括情节——根据示例,概括选文事件。
示例:孔乙己教我写“茴”字
①孔乙己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____________ ③孔乙己____________
【2】品评视角——选文以小伙计“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3】评析人物——在《呐喊》小说集中,鲁迅最喜欢《孔乙己》篇,想必他也很喜欢孔乙己其人。结合选文内容,简析孔乙己的可爱之处。
【4】一“笑”贯穿——选文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我”的笑、孩子们的笑、掌柜的笑和众人的笑,作者用“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东西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往往需要亲身去实践。很多东西是自己碰过壁,吃过苦头,走过弯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体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