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刷洗/刷白 称职/称体裁衣 强聒不舍/退避三舍
B.诱哄/欺哄 绝症/症结所在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晕厥/晕车 女红/红装素裹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D.创意/创口 剥壳/生吞活剥 瑕不掩瑜/年逾古稀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诓骗(kuāng) 虚妄(wàng) 折扣(zhē) 彬彬有礼(bīng)
B. 停滞(zhì) 恪守(kè) 箴言(zhēn) 大发雷霆(tíng)
C. 尴尬(gà) 中伤(zhōng) 懒惰(duò) 自吹自擂(léi)
D. 懦夫(nuò) 灌溉(gài) 繁殖(zhì) 矫揉造作(jiǎo)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箱箧(qiè) 祈祷(dǎo) 坍塌(tā) 自惭形秽(suì)
B. 冠冕(guān) 稍逊(xùn) 娉婷(pīng) 心无旁骛(wù)
C. 妖娆(ráo) 摇曳(yù)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 亵渎(xiè) 强聒(guō) 汲取(xī) 鸠占鹊巢(qiè)
4、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 反复——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
C. 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
D. 拟人——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
5、(甲)夏日闲居
高攀龙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乙)可楼记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
【1】参考提示,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①可以负日之暄 提示:久负盛名 负:
②是名之曰“可楼” 提示:名之者谁 名:
③观览所及 提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及:
④生于有所不足 提示:心满意足 足: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凡 为 山 水 者 一 致 也 则 吾 之 于 兹 楼 也 可 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说诗晬语》曾评价高攀龙“得陶公意趣。”陶渊明诗云“心远地自偏”,而高攀龙诗云“____”,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甲)诗中绘“渔舟”“儿童”之姿、“北风”“落日”之态,令人沉醉其中。(乙)文中,诗人为寻“_____”,游遍五岳名山未得,终登“可楼”而望之,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画线句分析)。
【4】古代园林中亭台楼阁最讲究起名,请结合以上材料和《醉翁亭记》,谈谈名字中的意趣。
参考材料: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1】根据语境,完成对话。
【2】本词以景开篇,以情点题。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思念之痛”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7、综合性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璧山区某中学六班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了系列主题活动。
(1)(演讲之行)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要求的两项的是 (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舒秦刺股
(2)(青春励志主题班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博”“奉献”展开三项活动,她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她设计第三项。
①活动一:讲“立志青春”故事
②活动二:宣“放飞青春”誓言
③
(3)(自强不息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含义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自强不息含义的理解:
8、古诗文默写。(8分)
(1)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登飞来峰》)
(2)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
(3)□□□□□□,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徜徉诗海,我们能感受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信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伟大民族气节;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道德情操;还有范仲淹“□□□□□□□,□□□□□□□”的宽博的济世情怀。
9、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A)“《圣经》上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我知道自己这样惯他,是在加重我俩的罪孽和痛苦。他是鬼迷心窍,可我呢!他是我已故姐姐的孩子,看他怪可怜的,我总有些不忍心揍他。每回饶了他,良心上总不安;打他吧,又总是感到心疼。罢了,罢了。《圣经》上说:‘人为妇人所生,时光短暂,多有患难。’此话言之有理。他今天下午准会逃学,我明天非得罚他干活不行。让他星期六干活可不容易哟,星期六所有孩子都放假,而他又顶讨厌干活。不过我得尽到管他的责任,不然就会毁了这孩子。”
(B)汤姆弄醒了另外两个强盗,他们高喊一声,叽叽喳喳有说有笑地散开了。一两分钟以后,他们扒光了衣裳,在白色沙滩上那片清澈透底的水里追逐着,翻滚着。宽阔的河流对面,远远的地方,就是那个村庄,而他们并不想念。可能是一阵湍流也可能是一股上涨的潮水,冲走了他们的小木筏。他们却为此感到庆幸。因为没有了木筏,就像是烧毁了他们与文明世界间的桥梁,斩断了他们回返的念头。
【1】联系原著,选文(A)中波莉姨妈要“罚”汤姆去干的活是______________;选文(B)中“另外两个强盗”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A)中的语言描写,分析波莉姨妈这一人物形象。
【3】说说汤姆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去冒险?选文(B)中他和“另外两个强盗”为什么会“庆幸”“木筏”被冲走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债
戴希
读小学三年级时,爸、妈能每天给我5分零花钱,已属不易。这5分钱怎么花?当然可以搭车,可以吃零食,可以买文具,也可以购小人书……
我很舍不得花这5分钱。不是特急,我从不搭车,总是快速步行或者一路小跑去上学;也尽量不吃或少吃零食.除非肚子已饿得咕咕叫,实在受不了了;文具?总坚持能不买则不买,凑合着用,用到确实不能用了再说。
我为什么这样抠?一是因为太爱看小人书,想多攒钱多购小人书看;二是攒够钱后,想干点儿大事。至于到底干什么?当时也没想好;另外还有一点,不知自己是不是守财奴,老感觉只有攒钱才有满足感。那时攒钱,比吸鸦片还要成瘾。
半年之后,终于积攒了3元钱。我高兴得不得了,宛如自己发了笔小财想想就甜。
我把这3元钱夹在书中,藏在书包里,天天背着,恨不得片刻也不离身。有空就翻出来偷看,仿佛它就是自己的护身符。
有天放学了,我照例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可走出学校不久,离家尚有很远,忽然遭遇一个二流子,狼一样凶残的模样。
“小孩儿,有钱吗?”他恶狠狠地瞪着我吼。
我紧张得只差尿裤子了,但还是尽量镇定地摇头。
“真没有?”他张牙舞爪道,“如果让我搜出来,小心揍扁你!”
我慌了-眨眨眼,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一元钱,乖乖地递过去。
“还有吗?”虽然收了钱,他依然凶神恶煞一般,“如果让我动手,如果让我搜出来,我要把你踩成肉泥!”
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只得又从书包里掏出1元钱,服服帖帖地交给他。
但他还是那样青面獠牙,丝毫没有放过我的意思。“不老实,没掏完吧?你一定想挨我的拳头?想流点血?”他嗥叫。
“叔,你就行行好,发发善心,留点给我买小人书吧?我好不容易攒下这点钱!”我只差跪地哀求。
“不行!”他像嗅到了血腥味的狼,“一分一厘也别藏着,除非小子你不要小命!”
实在没法,我只好忍疼割爱,竹筒倒豆子,把书包里的钱一股脑儿送给他。
看到我已泪花闪烁,他却仍是蛇蝎心肠,把钱往口袋里一揣,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痛苦极了,后悔极了,沮丧极了,也恼怒极了。
继续闷闷不乐地向前走。走了不远,忽然遇到一个比我个子小不少,背着书包正在回家的小男孩。看样儿,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吧。
这时,我灵机一动,揩干眼泪,也咬牙切齿,恶狠狠地横在他面前。
“小孩儿,有钱吗?”我对他咆哮。
看我如狼似虎的凶相,小男孩儿吓了一跳。“哥,你?你……”他哀求。
“别哆唆,如果让我动手.我非打死你不可!”我嗷嗷大叫,把拳头捏得嘎嘣响,“快,把你身上的钱都给我!”
小男孩一下被我吓破了胆,三下五除二就把身上的差不多4元钱全掏给了我。
小男孩哭哭啼啼地回家了,我却报复成功似的快活起来。心想,别人能抢我,我就不能抢别人?这下倒好,还净赚了1元钱,哼!
日月如梭,韶光飞逝,转眼很多年过去。
长大成人后,只要忆起儿时的恶作剧,心里就特别忐忑,特别愧疚,仿佛自己曾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选自《芒种》2017年第6期,有删节)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债”的理解。
【2】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宛如自己发了笔小财想想就甜”一句中“甜”的原因。
【3】“我”说下面这句话时饱含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叔,你就行行好,发发善心,留点给我买小人书吧?我好不容易攒下这点钱!”我只差跪地哀求。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行!”他像嗅到了血腥味的狼,“一分一厘也别藏着,除非小子你不要小命!”
【5】说说小说结尾给予你怎样的人生启迪。(写出三点即可)
12、任选一题作文。
(1)冬天,凛冽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一件棉衣,一杯热茶都能驱走酷寒。父母的提醒,老师的关怀,朋友的安慰……都让人倍感温暖。请以“暖冬”为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