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梅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香菱学诗》就节选自此书。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赋”“比”“兴”三类,常用“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

    C.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语言既富于变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社会悲剧。

    D.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3、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染/     ∕要     候/吹毛求     不容发/挑拨离

    B.寂/     立∕     /按不住     未雨绸/回一笑

    C.杂/     睨∕     /咬文     伤痕累/硕果

    D.熏/          逅/不置辩     揉造作/尽脑汁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xùn       孜孜不倦(

    B.色(dài     chuò  斯底里(

    C.suī   rāng  miǎn  后继(

    D.养(juàn  取(   占鹊巢(jiū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注释】①长:生长。②本:树根。③浚(jùn):疏通,挖深。④明哲:聪明睿智(的人)。⑤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⑥域中:指天地之间。⑦休:这里指政权的和平美好。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根不固而何求木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戒奢                                 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C.臣闻木之长者                       予尝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D.思国之                              衣食所,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4】文中魏征向唐太宗提出了什么建议?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任务一】追根溯源

    (1)小语通过网络,查到“强”的甲骨文体(如右图),他发现这个字左边部分和右上角合在一起,就是“弘”,而右下角像“虫”。《说文解字》提到:“強,蚯也。”所以,根据字形,我们可以推测“强”的本义是:______

    (2)随着字形演变,“强”的本义不再使用,引申出其他意义,以下成语中的加点字与《湖心亭看雪》“余饮三大白而别”的“强”意思相同一项的是(       

    A.国富民强

    B.强人所难

    C.倔强不屈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

    (1)   ,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2)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 沁园春》)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8) (填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情景交融,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的句子是“     。”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鸟巢是树上的村庄

    宫佳

    ①袅袅炊烟升腾之处,是村庄里院落最鲜活的一幕。鸟儿在空中展翅飞翔,累了就飞回树上的鸟巢。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此起彼落,村庄上的那些静穆的大树就生动起来。

    ②枝丫上坐落着三两个鸟巢,或大或小,鸟巢里有幼鸟,有辛勤哺育的雌鸟和雄鸟,一个鸟巢就是一个家。几个充满活力的鸟巢就成了树上的村庄。树下,村庄里的人们在日出日落里耕耘着希望;树上,一群飞鸟划过天空,鸟巢是他们栖息的痕迹,是村庄最骄傲的点缀。

    ③村庄的上空高悬着另一个村庄,两个村庄隔着树的距离遥相呼应,又相依为命。在那一树绿意葱茏中,褐色的鸟巢尤其突出。

    ④看过鸟类专家的统计,一对灰喜鹊筑巢需四五天的工作量,“至少衔取枯枝、树叶、草根、牛羊毛和泥团总共600余次,其中衔取枯枝250次、树叶150余次、草根120余次、生羊毛80余次、泥团50余次。”看着不起眼的鸟,原来竟是一个大工程。鸟儿往返数次,一枝一叶在辛劳里诠释着执着。枯枝和草根是一砖一瓦,泥团是水泥,雌鸟和雄鸟是建筑师,风雨兼程,一个舒适的鸟巢总算落成了,然而,工程还没结束,鸟巢里还要布置卧室。以树叶为床,以毛羽为被褥,雌鸟和雄鸟在河边,在水渠里在田野里,衔着对未来的憧憬,举案齐眉,在建筑爱巢中相濡以沫,在这份并肩作战的深情中,诞生了新的生命。当一只只雏鸟叽叽喳喳地在巢里待哺时,树上的村庄就热闹起来,那是生的欢乐,繁衍的喜讯。

    ⑤时候,我对树上的鸟巢充满了好奇。村庄里的小调皮蛋更是对鸟蛋垂涎三尺。曾经有一个小伙伴,赤着脚,哧溜哧溜地爬上大树,两条腿跨在树权上,伸手在鸟巢里掏鸟蛋,掏出一把就惊呼一声,向树下的我们炫耀,然后,小心地装进口袋里,直到掏空了鸟巢,才心满意足地滑下大树。椭圆形的鸟蛋或纯白或掺杂着星星点点的花纹,成了孩子们心里的向往。然而,归来的鸟儿,不见了鸟巢里的孩儿站在大树上凄惨地鸣叫,一声又一声,树上的村庄在战栗,树下的村庄在哭泣。调皮的娃儿终于明白,一个鸟蛋就是一个小生命,于是,在大人的教育下,归还了鸟蛋。树上村庄和树下村庄一团和气。

    ⑥后来,我离开了村庄,去过很多地方。城里的钢筋混凝土冷冰冰的,鲜有鸟巢,也很难看到树上的村庄。

    ⑦有一年,在郊区的一棵大树上看到一个喜鹊巢一只喜鹊站在枝丫上卖力地叫着,心上一喜,但总感觉那只喜鹊的叫声过于凄厉,低头,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只黑喜鹊,嘴半张着,嘴角还有血迹,两只眼紧闭,两只小爪子弯曲着风吹过来,身上的羽毛打着旋儿,它再也无法梳理自己的羽毛,也再也飞不起来到鸟巢和自己的爱人相聚我明白了树上的喜鹊那持续不断的哀号,那是对亲人的召唤和哀悼。孤零零的鸟巢,孤零零的喜鹊,树下没有村庄,树上,独巢,独鸟,再也没有树上村庄的和谐了。鸟巢冷落了,那只喜鹊叫了几天后,再也没见踪影,空巢里长满了落寞。

    ⑧这几年,村庄里的很多房子都成了空巢,留守在村庄里的是老人和孩子很多房子门前因常年无人打理,长满了荒草,蜘蛛网斜斜地挂在墙头上,门前的大树一如既往地站立着,只是,很多大树上的鸟巢也成了空巢。

    ⑨还好,每年春天,南飞的燕子都会记着回家的路,屋檐底下又有了燕子筑巢的身影在燕子的一路鸣叫声中,树上的村庄又热闹起来,鸟儿又开始筑新巢,孕育新的生命。

    ——《人民周刊》2018年第19期

    1本文围绕“鸟巢”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这篇文章语言平淡却蕴藏着魅力,结合语境,品析划线的两句话。

    (1)至少衔取枯枝、树叶、草根、牛羊毛和泥团总共600余次,其中衔取枯枝250余次、树叶150余次、草根120余次、牛羊毛80余次、泥团50余次。

    (2)鸟巢冷落了,那只喜鹊叫了几天后,再也没见踪影,空巢里长满了落寞。

    3文章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两处,分析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文章以“鸟巢是树上的村庄”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 10、议论文阅读

    学会“重用”自己

    (1)哲学家言: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这话耐人寻味,的确,我们不能总指望别人“说你行”,不能总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应知道自己禀赋和志趣所在,执着地成为最好的自己。

    (2)有位企业家,当初创业时叫了许多朋友到家里商议,大家都说,“歇了,别干了,好好当你的老师”。创业成功后他感叹:“你把梦想说出来,大家都认同的话,它其实不是梦想,而是计划。梦想一般都是说出来以后,家人反对、朋友反对。”有位年轻院士,当初决定要回国时,许多朋友对他说:“你是不是疯了?”回国后他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取得非凡成就。

    (3)他们当初的选择看起来都颇让人惊异,但他们用事实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原因就在于他们充分认识并重用了自己,确立梦想,执着追梦,不为困难风险所动,不被求稳怕变所困。自己重用自己的人,无不是既有梦想又善做“证明题”的人。

    (4)人生的兴衰际遇、顺境逆境往往由不得自己,但怎样作为则取决于自己。苏东坡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他被贬岭南惠州时几乎无职无权,依然积极建议太守王古引泉水解百姓之急,且提交了水管制造方案:水管用大竹管做,竹管接口处用麻缚紧,外面涂上厚漆,以防漏水……他还叮嘱王太守,切莫让人知道方案出自他手,以免节外生枝影响了民利。

    (5)还有的人,活在社会某种预设的期许里,总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段,就应该有相应的平台,得之则喜,不得则忧,最终迷失了自己。学会重用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又岂会为外物所扰?

    (6)在日益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尽管我们依然还有一些社会上升通道没有打通,但必须承认,越来越多的制度藩篱被撤除,每个个体梦想成真的机会越来越多。只要我们有梦想,有奋斗,我们就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里的关键就在于重用自己,而不是放逐,不是迷失。

    (7)人的命运一半在环境手中,一半在自己手中。人生要义就在于,用手中的一半争取环境制约的另一半。越是善于自己重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就越大,人生则越出彩。“被人重用”有局限,自己重用自己则“上不封顶”,有着无限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学会“重用”自己。

    B.人生怎样作为取决于自己。

    C.只要我们有梦想,在奋斗,就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D.善于重用自己,人生会更出彩。

    【2】第(1)(2)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B.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

    D.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要学会重用自己,也不能盲目自信,同时要立足实际,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付之行动,就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B.文间第(1)段有引出文章论题,论证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三个作用。

    C.文章第(2)~(5)段从正面论述了论点。

    D.第(5)段中“学会重用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又岂会为外物所扰?”运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每一朵棉桃都会开花

    钱永广

    那一年高考,我因为离最低录取分数线差了两分,名落孙山。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整整一个暑假,我看不到任何出路,整日闭门不出,唉声叹气。

    眼看新的学期就要开学了,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学都纷纷选择了去复读,而我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伤自艾。见我如此沉沦,一蹶不振,那一段日子,奶奶总是隔三差五来敲我的门,我心烦意乱,每一次她来敲我的门,我总是无端地对她发火。

    奶奶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每一次我朝她发火,她都隐忍不发,她总是悄悄地守在我的门口,不停地念叨说:“孙儿,屋后的塘埂上,那一大片棉花开了,你开门出来,我们一起去摘棉花,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看着你心里就会舒坦很多。”

    我躺在里屋的床上,门被我反锁着,无论奶奶在外边怎么呼唤,我都一言不发,我不知道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和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

    有一天,奶奶又到我的门前来敲门,说天就要下雨了,那片棉花再不摘,就会烂在棉花地里了。

    我一听,赶紧一骨碌起床开门,跟着奶奶,挎着篮子,向我家屋后那片棉花地走去。

    我家屋后塘梗,足有一亩多的棉花地。已近秋天,我走近一看,朵朵棉花,果真如奶奶所说,开得白花花一片,再不摘,只要一场大雨,棉花就会烂在棉花地里。

    我跟在奶奶身后,一边摘,一边欣赏这秋天棉花盛开的美景。虽说棉花大把盛开,但我发现,花下仍有不少没有盛开的棉桃,它们在低垂着头,像极了高考失利的我,在垂头丧气。

    我摘下一个没有开花的棉桃,用力想剥开它的外壳,我想取出里面还没有绽放出的棉花。可它的外壳紧紧地咬着,没有一丝缝隙,我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剥开。那一刻,我不禁对那一株株盛开的棉花心生敬畏,我想,这每一个棉桃想要开出花朵,需要积蓄多少生命的能量啊!

    “你摘这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有什么用?这些棉桃还能开花吗?”见奶奶在一边摘盛开的棉花,一边还采摘那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我不解地问她。

    见我终于肯说话了,种了一辈子棉花的奶奶告诉我,每年棉花盛开后,只要有太阳,把这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摘回家放在院子里晒,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

    “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听了奶奶的话,我将信将疑。那一刻,我猛然感觉到奶奶是在说我,原来高考失败的我,就是那一株没有开花的棉桃啊!

    奶奶把没有开花的棉桃摘回家后,放在院子里晒,没有两天,棉桃真的开出了花。

    见那些摘回家的棉桃,真的开出了花,我终于鼓起勇气,重新走进了学校,成了一个复读生。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自暴自弃,我相信奶奶的话,只要有太阳,只要汲取了向上的力量,每一株棉桃都能开花。

    第二年,我终于考进了一所理想大学。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几度哽咽,我终于做到了,我像那一株棉桃,虽然迟了点,但是终于开了花。

    那一年,我和奶奶去摘棉花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奶奶会告诉我一个这么管用的道理。

    自那以后,我一直记得奶奶的话,只要有太阳,只要你努力,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

    (选自2020年《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文章重点围绕“棉花”展开故事情节,表现出了“我”的不同反应。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时间

    奶奶的反应

    “我”的反应

    落榜后

    奶奶唠叨棉花

    不理奶奶,不知道棉桃和“我”有什么关系

    一天下雨前

    奶奶和“我”摘棉桃

    几天后

    奶奶晒的棉桃开花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她总是悄悄地在我的门口,不停地念叨说……

    (2)第二年,我终于考进了一所理想大学。

    【4】文章以《每一朵棉桃都会开花》为题,有什么妙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喜怒哀乐是生活的记忆,酸甜苦辣是人生的记忆,叶落花开是自然的记忆……总有一种记忆难以忘却。

    请以“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