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蜿蜒 礼聘 练达 信手拈来
B.熏淘 惆怅 拘泥 无精打采
C.驾驭 真挚 诡憰 雕梁画栋
D.顷刻 怡情 睥睨 浮光略影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B.《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命之所属(隶属,管辖)
B. 乡邻之生日蹙(困窘,窘迫)
C. 操蛇之神闻之(持,拿)
D. 无陇断焉(阻断)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B. 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 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 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卷七)》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大雪深三尺许 (2)万山载雪,明月薄之
(3)坐久清冽 (4)勉强举大觥
【2】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三处)
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2)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4】本文与《湖心亭看雪》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7、【汇报交流】
竞猜活动后,九(1)班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读书汇报会,计划邀请李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函。请你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走进小说天地”读书汇报会,诚邀您前来点评并观摩。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衷心期待您莅临指导!
2021年4月12日
九(1)班
①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应改为“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8、用诗文原句填空。
(1) ,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寤寐求之。
(3)衣带渐宽终不悔,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5) , ,小园香径独徘徊。
(6) ,志在千里。
(7) ,出则无敌国外患。
(8) ,在乎山水之间也。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9、阅读《宋锦出深闺》,回答下题。
华贵宋锦出“深闺”
北京APEC已经圆满落幕,作为亮点之一,各经济体领导人和代表拍摄“全家福”时所穿的特色中式服装引起了广泛关注。男领导人服装的主要面料——宋锦,也走上国际舞台,令世人瞩目。
作为养在深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APEC为宋锦开了一扇门。
宋锦较汉锦和唐锦,在组织结构和艺术风格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被誉为中国织锦的第二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及艺术价值。
宋锦的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用几何网架构成的,有龟背、四达晕、六达晕、八达晕、天华纹、方棋格子等纹路及以圆形交切组成的球路纹和以圆形交叠组成的盘绦纹等。其造型繁复多变,构图纤巧秀美,色彩古朴典雅,与唐锦讲究雍容华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根据其结构、工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宋锦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用途各有侧重。重锦或细锦的匹料,是宋锦中功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可用作书画装裱、经卷裱封、幔帐、被面、垫面以及衣料等。
宋锦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主要特征。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染色需用纯天然的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到了宋代,尤其是宋高宗南渡以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
由于产量不高,而且宋锦以前多用于装裱等用途,人们对其知之甚少。传统的宋锦都是手工织造,一个人每月最多也就织造6米。
2012年3月,吴江鼎盛公司成功开发出一台可以按照宋锦传统工艺织造的现代织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项发明拓宽了幅宽和花幅,扩大了宋锦的应用领域。
目前,宋锦的用途已非常广泛,箱包、家纺、围巾、披肩、领带、睡衣等产品都可制作,宋锦还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作为养在深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APEC为宋锦开了一扇门。
【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3】请概括宋锦的主要特点。
10、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衢州古渡口”项目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衢江,古名)瀫水,又名信安江、信安溪、衢港、西溪,是钱塘江主要支流、源头之一。据《衢州府志》记载,衢江干流支流古之渡口有103个。较有名的有华埠渡、招贤渡、水亭渡、浮石渡、樟树潭渡、盈川渡、安仁渡、上塘渡等,是衢州市的母亲河,孕育出别具特色的三衢文化。
樟树潭渡,位于樟潭下埠头天后宫边,县东十五里。樟树潭明清时为衢江竹木集散地,江上船伐如织,岸上店肆栉比,渡口更是繁忙。据调查,至民国时渡口每天有近千人过渡。沈家大桥建成后,樟树潭义渡①繁华不再。
安仁渡,位于衢江南岸,县东二十五里。《衢州府志》载:东二十里曰安仁街,陆走龙游,府东之要隘也。明清时系通往衢州大道,旁有驿站、街市,设急递铺。今安仁东有上埠头。民谚“难过安仁渡,难走锦桥路”,是说衢江流经此处,江面开阔,而两岸村人、耕牛、商贩过往众多。宋杨万里、方千里、清徐之凯等留有诗句。
盈川渡,位于衢江南岸,县北五十里。县西有荆溪(疑今云溪),时有土人留异恶溪名改为盈川,取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之意。盈川古渡位于衢江北岸盈川村东,据传为盈川古城的通航埠头。宋杨万里、陆律等留有诗句。
(选自李吉安《瀫水吟波 衢州水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晚过安仁渡 [清]徐之凯 暝②入平沙鸦满林,悬崖鸣濑③气萧森。江宽易变风云色,夜冷常怀冰雪心。旧历青山随眼识,渐来明月带愁深。酒樽莫为更愁送,相伴渔舟有笛吟。 | 盈川渡 [宋]陆律 青草湖头合,舟开向晚天。疏灯孤枕宿,细雨片帆悬。雁下平沙荻,猿啼独树烟。风尘随去住,乡思倍凄然。 |
早游盈川埠 [清]陈德调 晨烟乍起影朦胧,旭日初升岸半红。野碓舂时深咽水,布帆飞处饱餐风。几声鸟语千山静,一曲渔歌百虑空。翠壁丹岩依旧是,同游兰桨莫匆匆。 | 樟树潭留宿 [清]李鉴 老去幡然有远行,故人迢递未忘情。残花出涧春风晚,暮艇浮村野水生。燕别满斟千里酒,骊歌已隔一重城。明朝回首沧江树,又是烟波第二程。 |
材料三:
十四日,天明,诸附舟者,以④舟行迟滞,俱索舟价登陆去,舟轻且宽,虽迟不以④为恨世也。早雾既收,远山四辟,但风稍转逆,不能驱帆碛⑤上耳。四十五里,安仁。为龙游、西安界。又十里,泊于杨村。去衢州尚二十五里。是日共行五十五里,追及先行舟向泊,始知退者不独此舟也。江清月皎,水天一⑥翁空,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直是肤里无间,渣滓不留,满前皆飞跃也。
十五日,昧爽⑦连上二滩。援师⑧既撤,货舟涌下,而沙港涩隘⑨,上下捱挤,前⑩苦舟少,兹苦舟多。行路之难如此!
十里,过樟树潭,至鸡鸣山。轻帆溯流,十五里至衢州,将及午矣。过浮桥,又南三里,遂西入常山溪口。风正帆悬,又二里,过花椒山,两岸橘绿枫丹,令人应接不暇。又十里,转而北行。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义渡:指民间捐资兴建,供行人免费或低价渡江过河的渡的区别于官渡。《说文解字》中解释“渡,济也”,本义渡水,后引申为通过、越过,如李白《行路难》中“___,___”;又引申为渡口、摆渡处,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②暝;___。③濑:急速的水流。④以:___。⑤碛(qì):水中沙堆。⑥一:___。⑦昧爽:黎明。⑧援师:指朝廷的军队。⑨涩隘:道路险阻、狭窄。⑩前:指之前在金华兰溪。
(1)完善宣传手册
班级项目组要把以上三则材料放入衢州古渡口宣传手册,请帮忙完善。
①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请补充完整手册的注释。
②手册中“千古渡口、万分诗意”版块分为:悠悠生活、浓浓乡愁、渺渺前程三个部分,材料二中哪一首适合放在“悠悠生活”部分?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③项目组根据材料三绘制了渡口线路图,请为【甲】处添加一张景色照片,你在拍摄时会关注哪些要素(光线与色彩、近景远景等)?请结合内容说明。
(2)为亭取名
现在这些渡口边拟建亭子,请用材料二、三中写景的句子为其中一处亭子取名,仿照示例说明理由。
示例:冰雪亭,语出清代诗人徐之凯的诗句“江宽易变风云色,夜冷常怀冰雪心”,以此为名既表现站在亭子里可以看到江面的景色变化之美,又能提醒我们无论看到怎样的幻变都要怀着冷静通透的心。
(3)开发建议
经过对古渡口的探究,项目组向市文旅部门建议开发樟树潭、安仁、盈川一带的渡口旅游,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说说开发的理由。
(4)景点解说
古渡口旅游开发后需要录制一段景点解说词,生成二维码贴在渡口台上,请结合三则材料,参考示例,为其中一个渡口写一段解说词。
知识卡片: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
示例:亲爱的游客,欢迎来到八咏楼。它伫立在婺江之滨,是座古老的楼阁。八咏楼是历史的,南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沈约始建玄畅楼,并赋诗八篇咏之;八咏楼是人文的,崔赖、李清照等文人墨客游历金华,登楼临风,赋诗感怀,至今传颂;八咏楼是传奇的,她巍然屹立,傍双溪,面南山,见证城市沧朶变迁,诉说古今多少故事。
11、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回答问题。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奋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A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繋!”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B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C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1)“古人去哪里找‘热搜’”里的“热搜”在文中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类书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3)文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B
C
12、任选一题作文。
(1)朝着阳光奔跑
(2)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