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报告对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对未来的描绘振奋人心,为泰州新一年的发展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参会的党代表们纷纷表达出类似的声音。
B. 习近平关于舆论导向的论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C. 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 主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不仅在“写什么”上殚精竭虑地运筹,而且在“怎么写”上苦心孤诣地经营,这使他的散文作品别具韵致和气象。
B.实践充分证明,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C.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
D.此刻波光粼粼的汉江水,与晴朗天幕上的星河融为一体,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B.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C.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D.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心所欲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利哈乔夫《论教养》)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掂量(diān) 狡點(xié) 忌讳(huì) 千钧之力(jūn)
B.睥睨(bì) 盘桓(huán) 侦缉(jī) 载歌载舞(zài)
C.驾驭(yù) 怯懦(qiè) 瘦削(xuē) 恪尽职守(kè)
D.诘难(jié) 熏陶(táo) 谚语(yàn) 伤痕累累(1ēi)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2)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的,你并不曾中。’他这一吓,把痰叶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上的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
(3)来到集上,只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在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帖着。
……
(4)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里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详细记叙了范进中举发疯和胡屠户治疯以及胡屠户收钱的精彩情节。
B.文中范进发疯后反复说的一句话是“好了!我中了”这表明从此刻起范进将会得到显赫的社会地位、富足的经济生活了,所以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C.世俗眼中的文曲星,在吴敬梓的笔下范进却因中举发疯,丑态毕现这表明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辛辣讽刺。
D.选文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都表明了中乡邻的热情淳朴、乐于助人。
【2】选文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答。
【3】阅读选段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
【4】《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请结合选段的相关内容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达到讽刺效果的?
6、完成下列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乐天见示①伤②微之③敦诗④晦叔⑤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注]①见示:给我看。②伤:伤悼。③微之:人名,是元镇的字。④敦诗:人名,是崔群的字。⑤晦叔:人名,是崔玄亮的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甲】诗中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乙】诗首联写诗人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D.【乙】诗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2】【甲】【乙】两首诗的颈联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它们都蕴含着怎样相同的哲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7、阅读嘉宾发言稿,完成题目。
我是多么感谢上天,在我少年时,就将诗歌恩赐给我。多年来,我虽一直颠沛、窘困、卑微,但内心却一直拥有中正、高尚以及尊严,并借助诗歌的翅膀,一次次地从有限的、阴huì( )的现实生活中脱出、飞离,抵达了无限、光明和温暖。( A )外部生活的动荡、搅拌、磨砺等不由我,( B )上天对我仍是厚爱的。在这样黯然沉郁的生活之暗中,他始终从高处用一缕光明照耀着我、引领着我、濡( )养着我,并小心地保住了我的一切——我的诗歌梦想、我的浪漫天性、我的对于广mào( )的自然、对于浩瀚星空的向往和伫( )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阴huì(_________) ②濡(_________)养 ③广mào(__________) ④伫(__________)望
(2)在A、B两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复句类型。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该句所属的复句类型为:__________ 。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无语,人有情,花草香里说人性。莲里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梅里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落英间有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6)中考,是我们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会体会到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邪、推行新政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8)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秘鲁国会重要演讲中引用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开辟增长源泉、拓展合作空间、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难得机遇。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树
①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能记住它时,已经五岁了。深蓝色的瓦屋,赭黄色的矮墙组成了四四方方的小院,透过树叶的间隙可以望见瓦蓝的天、飘逸的云、晶莹的星和微红的日。枣树就长在院子的显眼处,很灵性地撑起一片天空。
②父亲一停下手中的农活儿,就喜欢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静静地观望着他的枣树。金秋时节,枣树也总是用一树的丰盈回报父亲。这时候父亲的嘴角和皱纹便会漾满一种沉思。
③在父亲悠闲的观望中,枣树一年一年地长大。枣树春意来得迟,院中那我喜欢的泡桐早已绿意满目,影绰着生命明丽澎湃的色彩,它才刚刚惊疑地从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鹅黄的淡芽。不久,矮矮的枣树便被高高的泡桐遮盖起来。
④后来父亲把所有的泡桐都砍掉了。说不出为什么,我心中感到几许淡淡的哀伤。因为我觉得父亲几乎所有的关爱都给了那棵枣树。
⑤枣树花开花谢,一晃十几年匆匆而过,为了求学我来回漂泊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口,却很少驻留于家的那个港口。于是,我离枣树越来越远,离父亲越来越远。
⑥高三那年,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枣树却没有探出鹅黃的淡芽。光秃禿的枝桠刺向夭宇,似乎在等待温柔的阳光,等待蛰伏的花期。“实际上它是枯了。”我不屑一顾地说。父亲依旧悠闲地观望着那棵树,舍不得砍去。
⑦那年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就在我整理好行囊恨不得一下子飞走时,我听见父亲莫名其妙地叹气:“走吧,走吧,都走吧……”
⑧我知道父亲又在怀念他的枣树了。可那是怎样的一棵树啊,它的树身还没有我高,一枝延伸成肩,一枝兀立成柱,恰如人的形象,负重与挺拔!
⑨临行前的晚上,竟下起了小雨,隐约听见小雨点儿拍打窗棂的声音,父亲又跟我说起了枣树,带着满脸的笑意。他说这棵树是在我出生的那天栽下的,树龄和我一样,自然就代表他的儿子。父亲还说,小时候的我很壮实,刚会爬的日子,在小院里,总爱一步步爬到那棵枣树旁,嘿嘿地用力,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望着一旁的他,哈哈地傻笑。说幼时的我脾气如枣树一样倔。然后,父亲看看又黑又瘦的我不停地叹气:这娃子吃的饭哪儿去了?哪儿像小时候又白又胖的模样。
⑩那时我才明白,其实啊,我才是父亲的枣树。为了我的成长,父亲给予了他所能给予的一切。日益苍老的父亲总是希望在他的呵护下的枣树能衍生一些青枝绿叶,多少年,我和这棵树样吸吮这方天地的鲜润,而我却总是误解着甚至根本不清楚那份关爱,企图去寻找另外的天空。
⑪走的时候,我才懂得:父亲对他那“无根”的儿子有一种抛不却割不断的情缘。这棵树在唤我回首张望,张望……我揉了揉眼角,有泪。
⑫注定在这细雨轻敲的夜晚,我寻回了最初的亲情。人是一棵树啊,而我是父亲的树,这棵树是父亲一生最大的付出,我该怎样顺应天地四时,长成一个卓然而立的自己呢?又何时才能为我的父亲撑起一片天空作为回报呢?
⑬我读父亲的树,忽然想起一句话:有一种缘于内心的情感,剥掉生活表层的浮华后,内核会显得更加美丽。那种情感,我们称之为生命与爱的东西,原本就生生不息。
(选自《中学语文园地》有改动)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时间顺序概括本文围绕“父亲的树”讲述的事情。
(1)______________→我成长中,父亲精心呵护枣树→我读高三时,枣树没有发芽→(2)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
它才刚刚惊疑地从那似乎枯槁的紫褐色枝端探出一些鹅黄的淡芽。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父亲一停下手中的农活儿,就喜欢蹲在屋檐下,抽着旱烟,静静地观望着他的枣树。
【3】结合文章,谈谈对第⑬段画线句“那种情感,我们称之为生命与爱的东西,原本就生生不息”的理解。
【4】请从构思和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⑨段的作用。
10、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分付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唐僧赶走悟空的原因。
【3】结合选文概括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尊严
王培静
①我们的家在鲁西南一个普通的村子里。
②母亲这次病得很重,娘把我和妹妹叫到跟前,断断续续地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爹没死……他还活着。”
③我和妹妹都以为母亲在说胡话。
④父亲死在了战场上,后来上级追认他为烈士——曾听奶奶和母亲说过,我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有一天,家里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我是鲁国仁的战友,他在战场上牺牲了,请允许我叫你们一声爹、娘。你们放心,从今以后,有我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嫂子带着一双儿女更不容易,等孩子大点儿,你就再向前走一步吧,相信国仁大哥也能理解你的。从那以后,父亲的那个战友经常向我家汇钱和粮票,也经常写信来。
⑤有一年夏天,父亲的那个战友写信来说,要来看看我的爷爷和奶奶。
⑥一个傍晚,父亲的那个战友来了,是搭村里送公粮的驴车来的。他几乎是被宋三抱进来的。昏暗的灯光下,他被宋三放在了凳子上。他一条腿没了,双手也没了,两只胳膊只剩半截,头上没有一根头发,脸上的五官全都移了位,头上、脸上全是疤痕。下嘴唇好像也没了,说话含混不清。他从凳子上移下来,给爷爷奶奶跪下,费劲地哭着说:“爹、娘,我代国仁回来看你们了。”爷爷奶奶忙上去扶起那人。爷爷、奶奶和母亲都哭得像泪人似的。
⑦奶奶和母亲做了丰盛的晚饭。爷爷一边和那人吃着饭,一边打听些和父亲有关的事情。
⑧母亲回屋后盖上被子大哭了一场。我想,看到父亲的战友,她可能想起了父亲。
⑨第二天早上,在院子里他费劲地用还剩半截的胳膊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对我说:“一贤,你爹活着时经常和我提起你,他打心里喜欢你。他是英雄,他死得值。你要好好学习,要代替你爹孝敬爷爷奶奶。你娘拉扯你和你妹妹不容易,要听你娘的话,不要惹她生气,多替她干点儿活。家里有困难,我会定期寄钱来。”
⑩许多乡亲们都来看他。他的眼神好像一次也不敢和爷爷、奶奶、母亲的眼睛对视。吃中午饭时,他提出要走,爷爷奶奶让他多住几天,他说,我还要回河北自己的老家去看看。
⑪爷爷问他:“你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⑫他说:“和咱家一样,爹、娘,还有媳妇儿和一双儿女。”
⑬爷爷问:“你爹多大岁数了?”
⑭他想了想说:“和您年龄差不多。”
⑮“儿子多大了?”
⑯“和一贤差不多大。”
⑰爷爷、奶奶、母亲的目光都有些异样。
⑱临别时,爷爷声音沉重地说:“孩子,你别走了,行不行?”
⑲奶奶说:“我伺候你一辈子。”
⑳母亲抹着眼泪说:“您就听老人的话,别走了,我伺候你。你看这俩孩子多可怜。”
㉑那人思考了许久,流着泪说:“爹、娘、嫂子,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我必须回部队,部队休养院的条件很好,你们不用挂念我。你们放心,我走后会定期寄些钱回来贴补家用。”
㉒爷爷说:“你要真走,今后钱不用寄了。政府各方面照顾得都挺好,不用再挂念着我们了,你自己在外边多保重吧。”
㉓爷爷叹着气去找队长,让队里的驴车去送他一程。
㉔那人走时又给爷爷、奶奶跪了下来,他操着沙哑的嗓子说:“爹、娘,你们多保重吧,儿子不能留在跟前伺候你们了。”他转身叩头对母亲说:“嫂子,您拉扯俩孩子长大不容易,我代国仁大哥谢谢您了。”
㉕爷爷和母亲忙一起架起了他。
㉖那人果然说话算数,直到现在,每两个月他都汇一次钱来,但汇款单上从没留过地址。
㉗母亲临终时说:“我后悔呀,真是后悔,当时没有把他留下来。当时我都看出来了,那个自称是你爹战友的人,就是你们的亲爹。”
(1)读罢文章,你认为父亲的尊严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从凳子上移下来,给爷爷奶奶跪下,费劲地哭着说:“爹、娘,我代国仁回来看你们了。”
(3)母亲说那个人就是我们的亲爹。请从文中找出母亲这样说的依据有哪些?
(4)简析选文第②段的作用。
(5)“我”和“妹妹”得知父亲还活着。同学你猜“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请把你的猜想写出来。(字数不超出110字)
12、按要求作文。 请以“微笑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