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昕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诗经”比作“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诗经》丰富、神秘、美好的特点。
B. “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中“给”和“藏”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分别是“jǐ”和“cáng”。
C. “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中的“美”字共9笔,第5笔是“横”;“美”是象形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 “心神外散”和“笑靥轻漾”两个短语结构一致,都是主谓短语。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的感受生活;疲惫是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是歌手》第二季总决赛当晚,7位唱将粉墨登场,决战音乐之巅。他们纷纷施展浑身解数,或是传神演绎,或是创意改编,只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龙吟凤哕般的音乐盛宴。最后,韩磊凭借实力夺得“歌王”称号,真可谓是实至名归。
A. 粉墨登场 B. 浑身解数 C. 龙吟凤哕 D. 实至名归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
C. 《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
5、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⑧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⑦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娇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家贫,好读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谈兵者遵用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B.(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判论战》)
C.又以南方多薮泽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北则专主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B.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C.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D.大猷老将/务特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出身贫寒,但是好学,喜欢读书,通晓经史的要目,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兵书。
B.戚继光作为将领,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士兵中没有人敢不出死力。
C.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当时的名将,但戚继光在操守和果敢刚毅方面都优于俞大猷。
D.戚继光经历了南征北战,都有突出的声誉。在南方的战功特别大,在北方则专心致力于防守。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6、阅读《早春南征 寄洛中诸友》,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①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在离开洛阳去往南方的路上,写下这首诗。②赊,遥远。③槎(chá),植物。
【1】诗歌中表现“早春”气息的景物有哪些?
【2】以乐景写哀情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7、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一个版块名称: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人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 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只见草萧疏, 。(山坡羊 骊山怀古》)
(2)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5)《武陵春》一诗中运用新颖的比喻,化无形的愁绪为有形的诗句是“ , ”。
(6)《江城子》一诗中表达诗人想重新得到朝廷任用的的诗句“, ”。
9、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节选)
(清代)吴敬梓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著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再三怂恿。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票子传著,倒要去;帖子请著,倒不去!这下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王冕道:“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
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的老师。
(注释)①没骨: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②段干木、泄柳:均为人名。战国时,魏文候去访问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墙躲开了;鲁穆公去看望贤人泄枊,泄枊关着大门不出来相见。②甘结:是中国古代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文书。
【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王冕画荷非常出色,靠着买画渐渐不愁衣食。
B.邻居秦老对王冕既敬重又喜爱,常常邀他说话。
C.危素认为王冕不但才高而且见识不同,想见王冕。
D.翟买办拿到四邻的甘结,故同意王冕不应约。
【2】下列《范进中举》的片段所体现的人物特点,与选文中翟买办最不相似的一项是( )
A.(范进)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者他一考,如何甘心?”
B.众邻居劝道:“老东太不要心情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C.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
D.居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4】选文中,王冕再三推辞不见时知县和危素,《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婉拒刘备的请教,此二者的行为相似但原因不同。请简述王冕和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
10、阅读《飞花令的前世今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李定广
①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或唱曲子等,违令或输的人饮酒。
②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
③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比如《调笑令》《三台令》。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曰:“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酒宴上创作出这样诙谐又经典的“雅令”,无疑会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④明清以来,人们常玩的“雅令”为飞花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作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一轮完成,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明代王世贞《阮郎归》说:“六么檀句软金杯,飞花小令催。”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⑤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无论是在现实酒宴中还是在大众读物里,基本消失了踪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一般回归了,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⑥首先,让飞花令大众化。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现在要让它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最重要的是降低难度门槛。如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
⑦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为了适应比赛,也为了一些诗词高手的需求,《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组合飞花令,类与类的组合,如数字+季节,数字+酒器,颜色+植物等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令。“横扫千军”就是选手一人以“双字飞花令”对战百人团。“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类与指定字的组合,如植物+指定字“红”,二是偶然性组合,在字牌滚动中选择。
⑧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比如,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而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突出诗句的对称美感。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参差美)以及抑扬美。
⑨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选自《读者读点经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飞花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花令是我国古代宴会用来佐饮助兴的酒令游戏之一。
B.飞花令形式多样,可以对对子、讲故事、说笑话、唱曲子等。
C.飞花令中的“飞花”一词源自韩翃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D.飞花令必须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改造后的飞花令让大众感受到的美感。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改造后的飞花令让大众感受到的美感。
C.使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华诗词具有节奏美、整齐美以及抑扬美。
D.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华诗词具有节奏美、整齐美以及抑扬美。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点出说明对象,再对飞花令的前世今生一一进行说明,最后指出飞花令的作用。
B.文章第⑤~⑧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第⑤段总说,⑥⑦⑧段分别用“首先”“其次”“再次”进行分说,条理清晰。
C.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主要”,说明了旧式飞花令主要出现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不排除还有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
D.文章第⑨段告诉我们,推陈出行的新式飞花令,正在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最喜欢的学习诗词的方式。
11、阅读《读书莫忘做笔记》。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1)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2)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3)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4)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5)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6)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7)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8)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9)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 版)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说说理由。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12、请以“自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