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衡水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李爷爷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B.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替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C. 这条广告拍得实在太好了,让人看了莫名其妙,久久难以忘怀。

    D. 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发展到唐朝达到巅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如“初唐四杰”,合称“李杜”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B.古人的称谓是很讲究的,如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长辈的敬称;舍弟是诗人对人尊称自己的弟弟。

    C.“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庐山。

    D.《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 3、下列句子括号内判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来装饰你的居室,保你蓬荜生辉。(句中的蓬荜生辉用语得体)

    B.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让孩子们健康发展,先“成人”后“成才”。(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这句话表述错误,应该是“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D.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这个句子错在“阳”应该指的是水南山北)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帐蓬       蜷伏       妇孺皆知       无动于衷

    B.抉择       嬉闹       面面相觑       顾名思义

    C.玄虚       取蒂       人情练达       突如其来

    D.企盼       遁形       以身作则       不屑质辩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豫让者,晋人也,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逃山,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已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

    ……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尝事范氏及中行氏

    (3)豫让逃山中(4)于是襄子乃豫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已者容。

    【3】“质”在古汉语中有以下几个意义,片段三中“反委质臣于智伯”中“质”,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 )

    A.名词,人质

    B.动词,对质

    C.通“贽”,指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D.形容词,质朴

    【4】下面加点词语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不己悲静修身,俭养德

    B.然何时而乐耶?吾魂魄不愧矣

    C.去事智伯河曲智叟笑止之

    D.襄子数豫让日不知有汉

    【5】甲文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的“士”精神,给我们以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请分别简析甲、乙两文中“士”精神的内涵。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注释】①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府,杨元素在西湖为他践行,苏轼唱和此词。②东武:密州治所。③羊公:西晋名将羊祜,仁德爱民,后人为他立碑建庙,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泪。

    这首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从上面图表中归纳出四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举行怎样学习更有效主题班会,请你结合学习遗忘曲线和金字塔理论,写一段发言稿,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楚,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10分)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6)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9) ,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统编版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语文课本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板块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补充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之所以没有变为讲读课,是强调学生朗读、诵读的能力。而且之所以定为“和大人一起读”,体现了亲子共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家长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初中强化了名著导读,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

    统编版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 “统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选自《网易》2019年07月04日)

    【文本二】

    人教版和统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

    优秀古诗文

    占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1~6年级

    124(篇)

    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年级)

    小学40篇

    初中7~9年级

    124(篇)

    51.7%(40篇/年级)

    初中29篇

    【文本三】

    ①语文姓语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诠释——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统编本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②说到阅读,首先肯定要确保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是低年级,老师更是要指导孩子们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对话,读好长句子,让学生读懂意思,这时语文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范读,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体态、动作语言等指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去感受那些美丽而又开阔的视野。

    ③孩子的发展不一样,学生的阅读状况也会不一样。而真正要帮助孩子解决能读的问题,还得靠语文教师的指导。尝试让学生通过跳读、猜读、浏览读的方式可以降低阅读的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更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同桌互读一本书的活动,指导同排的两个学生实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意思的目标。

    ④对于同桌互读活动的开展,老师的操作是:首先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再按照一个优生配合一个差生的方式安排座位,在读书时要求读得好的同学帮助读得差的同学;读书时两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倾听,做到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把字读正确,在别人的带动下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畅。两生共读习惯的养成,既解决了学生能读的问题,又能为他们回家后开展亲子阅读、家庭成员共读活动打下基础。堂上如此,课外阅读也是一样。同排的同学,同班的同学,一个人爱阅读,另一个也有可能会被带动起来。

    ⑤学生是否有书可读,老师还要做到帮助寻找阅读资源。首先,学校图书室是一个阅读资源。每学期,学校组织图书室借书活动、阅览室开放活动,为学生建立起读书的平台。通过学生主动捐书,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时借书、读书。与此同时,学生家中的图书也是一个好资源。

    ⑥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说微写作的重点是实现定向爆破,那么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就更是学生习作与阅读训练的双线并进。统编本三年级下第一单元习作“猜猜我是谁”的要求是把印象深刻、外表、习惯、爱好、典型事例选一两点写下来。具体的要求跟过去的习作没有指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让老师对习作的指导有了方向,更是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活的趣味。

    ⑦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学生爱上了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选自《视讯巴山》2019年04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④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语文教材的变化,所以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B.小学语文课本强调学生朗读、诵读的能力,初中则强化了名著阅读。

    C.开展同桌互读要以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基础,按照优生和差生搭配安排学生座位。

    D.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学生家中的图书都是学生的阅读资源。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请结合文本三作答。

    【3】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针对文本三中温儒敏教授的说法,请你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相关内容加以印证。

  • 10、阅读《留学巴黎》,完成下列小题。

    留学巴黎

    冼星海

    我曾在国内学了好些年音乐,还在广州南大教过音乐,但仍然感到国内学音乐的环境不理想,很想到法国去。我奢想把我的音乐技巧学得很高超,成为“国际”的音乐家。凑巧得马思聪兄的帮忙,把他在巴黎的先生奥别多菲尔介绍给我。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不顾穷困,毅然于1929年离开祖国赴巴黎。

    到了巴黎,我常处在失业与饥饿中,求救无门。找到了职业,学习的时间又太少。我做过各种各样的下役,像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看守电话的佣人等各种被看作下贱的跑腿。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来拉拉提琴,看看谱,练练作曲,但是时间都不能固定。上课时间一到,千方百计去上课,晚上能够在厨房里学习提琴就很好了。最糟的是,有时一大早5点钟起来,直做到晚上12点钟。有一次,因为白天上课很累,回来又一直打工到晚上9点,结果端菜上楼时,眩晕得连人带菜摔倒在地。被骂了一顿之后,第二天就被开除了。

    我很不愿意把我是个工读生的底细告诉我的工友们,连老板也保密。同事对我很不好,有些人还忌刻我,在我要去上课的那天故意多找杂事给我做,还打骂我,因此我常打架。有一个同事是东北人,一见我学习,总是找出事来给我,譬如说壁上有尘,要我去揩,等等。但我对他很好,常常替他写信回家(东北),他终于感动了,对我另眼相看,给我衣服穿。

    我失业过十几次,饿饭,找不到住处,一切的麻烦都来了。有几次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在街上软瘫下来了。我那时想大概要饿死了。幸而总侥幸碰到救助我的人,这些人是些外国的流浪者。大概他们知道我能演奏提琴,常请我到宴会上演奏,每次给一二百法郎,有时多到一千法郎。有对白俄夫妇,已没落到做苦工,他们对打工者的苦楚深有体会,用很微薄的工资帮助我——请我吃饭。

    我就这样过朝挨夕。有过好几天,饿得快死,实在没法,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忍着羞辱拉一整天也得不到多少钱。回到寓所不觉痛苦起来,把钱扔到地下,但又不得不拾起。门外房东在敲门要房租,不付钱给他,就有坐牢的危险——如果不是为了学习,这倒是个活路。

    我忍受生活的折磨,对于学音乐虽不灰心,但有时也感到迷惘和郁闷。幸而教师肯帮助我,鼓励我。音乐会演奏名曲,他们常送票给我。奥别多菲尔先生在一个名音乐会里演奏他的提琴独奏时,不厌我穷拙,让我坐前排。这些意外的关怀,时时促使我重新鼓起勇气,同时也扩大了我的艺术眼界。我觉得自己的学习逐渐有些进步,开始学习应用复杂的技巧,写了好多东西。

    在困苦生活的时日,对祖国的牵挂和怀念也催迫着我努力。

    我很喜欢观看法国国庆节和“贞德节”的大游行。这是法兰西盛大的节日。有整齐的步兵、卫队、坦克队、飞机队等。民众非常热烈地唱着国歌,三色国旗飞舞飘扬。我每次都很感动。1932年,东北失陷的第二年,每逢节日,我都去看游行。民众爱国的狂热,法国国歌的悲壮,强烈地打动了我。我想到自己多难的祖国,想到三年来遭受的种种辛酸,无助、孤单、悲痛、哀愁、抑郁的感情混合在一起,我两眼充满了泪水。在悲痛里,我心头涌起了挽救祖国危亡的念头。

    我把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我渐渐把原本脱离内容的技巧(这是“学院派”艺术至上的特点),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灭了又灭。我伤心极了,打着战,风打着墙壁,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我想不到《风》那么受人欢迎。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享誉世界的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珂菲叶夫也很爱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过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大概因为作品和别的先生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普罗·刁客先生,他是世界三大音乐家之一。更幸运的是他竟肯收我做门生,还给我各种援助,送我衣服,送我钱,不断地鼓励我。又派他的门生送我乐谱,并答应准我考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在这以前,一个法国的女青年作曲家,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亲自弹奏过我的作品,鼓励我不要灰心,教我学唱,学法文,经济上不时周济我。在考巴黎音乐院的时候,她先练习了八个月的钢琴,为我伴奏。

    报考的那天,巴黎音乐院的门警不放我进门,因为我的衣着不像样,又是中国人。为难之际,恰巧普罗·刁客先生从外面来,他攀着我的肩一同进去了。我万幸考入了高级作曲班,考了个荣誉奖。入学后,我专心学作曲,学音乐理论,兼学指挥。生活也有好转。学校准许我在校内吃饭,刁客先生更常帮助我。不过比起别人来,我还是穷得多,几年生活全靠师长和学校的帮助。

    1935年春,我在作曲班毕了业,刁客先生逝世,我不能再继续留在巴黎研究了,另一方面我也想急于回国,把我的力量贡献给国家,所以临行时,上面说过的那位女青年作曲家劝我留在巴黎,我也不肯。为了不过分打击她的盛意,我对她说谎,说半年后就回到巴黎来。至今我许多曲稿还留在她那里,许多书籍稿件也放在别处一间小寓所里,因为没钱交房租,不能去取回来,但愿现在还在吧!

    1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留学生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2结合文章,以《风》的创作为例,说说你对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关系的理解。

    3从吸引读者的角度,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说说这个问题产生的思考过程。

  • 11、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春已去,处处蔷薇花

    骆瑞生

      看到蔷薇花,却老是想着白居易的诗“紫薇花对紫微郎”,但是只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恐怕蔷薇知道了会不高兴。

      北京的蔷薇真是开得好极了,安定门外大街,地坛正门前一溜都是开得顶茂盛的蔷薇前几日在通州的时候也看到这样一大片蔷薇,那时还和潇然约定晚上去偷摘几朵回去插在瓶子里,不过我只是说说罢了,没想真去摘,潇然却是真地想去摘,坐车路过那片蔷薇时,潇然就撺掇我去摘,我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潇然皱着眉头说,我可是说的真的,我不信地问,真是真的吗?潇然就郑重点头说是真的。我就苦口婆心地说,这是公共的,怎么能摘呢?看看就好了,潇然一笑,也不再说了。

      前几日重温《水浒传》,宋江一千人等见了宋徽宗出来后,各自都簪花而出,想来也是风雅至极。以前总有一种感觉,觉得男儿要是爱花的话就不好,显得过于柔婉或者伤情,现在看来,爱花也不见得是坏事,毕竟像是李逵那样的人物也是簪过花的。我现在倒是越来越爱花了,填词时,总爱那个花字,大概花最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动吧。走在路上,见到花也不禁多看几眼,若是看到满地残红,也不禁伤感己身,这些倒不足虚话,我总是如此白勺。

      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中有句: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全诗读后真有心旷神怡之感,蔷薇也有了仙风道骨的味道。前日和朋友走路见蔷薇,朋友说蔷薇格调不高,不管开得多热闹,不过路边俗物,只入俗人之眼耳。我却不然,花开自然需要人赏,既要人赏,何必开在深山老林,不让人见呢?这样的话就失之可爱了,《艮像是钟南山隐士,待价而沽罢了。反倒是不避俗事,贴近人们的花显得更可爱。一株株长在路边,一朵朵开在路边,过路的不舍地看着,花也不骄矜,向看她的人笑笑,又在风中沉默了。蔷薇就是这样’阿,虽然色可夺牡丹芍药,却无二者的傲然,不必非长在园圃,也不必非长在深宫,就在路边也能开得热热闹闹,毫不挑剔,所以我觉得蔷薇有灵气,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蔷薇才是大隐士呢。

      在我故乡似乎不常见蔷薇,反正我印象里不多,也或许那时尚不爱花,不多留意罢了。在北京来后,却发现蔷薇广植于街衢。于是写了一首诗说:今年春已去,处处蔷薇花。何必伤零落,折枝帝王家。我见别花倒是多伤感,见蔷薇却多豁达,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又隐隐担心,要是等到蔷薇花落去的时候,怕是真要伤感一阵。

      蔷薇花开恰是春尽时,所以蔷薇多给人伤感之情,这也可见蔷薇的与众不同,百花皆是春天开,别的花纵然不是春天开,那也不会专挑春尽夏初来的时候开,唯独蔷薇,就在这个时候开了,似乎在说,百花只爱春风,我独不爱矣。为了显示自己的不爱,就专挑这个时候开,似乎有和春风赌气的样子,绝然一娇憨佳人也。

      蔷薇花花色极多,红白黄紫皆有,远远看去,蔚然如云,风过处,朵朵微颤,犹有清香,人不禁张眼吸鼻。蔷薇似乎和北京的景色很相宜,样子也够雍容,但心底却让人亲近,所以北京才会广植蔷薇吧。

      蔷薇很入诗人的眼睛,中国自古以来吟诵蔷薇的诗词就极多,比如李白写蔷薇的,就有数首,国外诗人吟诵蔷薇的也极多,我最近在做一本国外的诗歌选集,里面竟然也有数首蔷薇的诗,且大都直接以蔷薇命名,时间跨度也很久,从古希腊的萨福到现在的诗人都有写蔷薇。诗人写蔷薇,大都是褒扬的,可见蔷薇虽然开满寻常人家,倒也不染俗气。

    前几日看到蔷薇盛开,心中有所感,竟一扫平日的哀婉之气,蔷薇于我,真君子之交也。

    1本文中的蔷薇有什么特点?

    2按要求品味语言。  (从修辞和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蔷薇花花色极多,红白黄紫皆有,远远看去,蔚然如云,风过处,朵朵微颤,犹有清香,人不禁张眼吸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蔷薇花出现在《水浒》中、李白的《忆东山二首》诗中和好多古今中外的诗作中,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文章结尾说:  “蔷薇于我,真君子之交也。”阅读全文,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李白有诗:“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苏轼有诗:“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相信在你的少年时光里,有那么一段努力的经历让你难忘:或是解出一道难题,或是跑步快了几秒,或是读完一本难啃的书,或是争取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或是解开一个美丽的误会,或是见到久等的日出……让你感慨:不枉我努力了这么久。

    任务一:请以“不枉我努力了这么久”为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年少,也许是意气风发,也许是狂妄自大;也许是豪情壮志,也许是不自量力。

    于是,有人说:少年就应该斗志昂扬、有所作为;有人说:少年更应该脚踏实地、谦逊收敛……

    任务二:学校开展“少年应如是”的辩论赛,正方观点:“人不轻狂枉少年。”反方观点:“人若轻狂枉少年。”请你自选立场,观点鲜明,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要求:

    ①自选一个任务,自拟题目;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50字;

    ⑤卷面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